北京—東京論壇:創新公共外交,助力中日關係前行

人民中國 發佈 2022-09-29T17:12:53.827395+00:00

在創新公共外交過程當中,先後由中國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與日本非政府組織「言論NPO」聯合舉辦的二軌綜合對話平台「北京—東京論壇」橫空出世,17年來從未間斷地舉辦,匯聚兩國各重要領域的政要精英、智庫學者、商界精英及一線有識之士,坦誠對話,深入溝通,為兩國關係行穩致遠積極建言獻策,逐漸發展成為中日兩國間影響力最大的公共外交平台之一。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21世紀以來,總體健康發展的中日關係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在創新公共外交過程當中,先後由中國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與日本非政府組織「言論NPO」聯合舉辦的二軌綜合對話平台「北京—東京論壇」橫空出世,17年來從未間斷地舉辦,匯聚兩國各重要領域的政要精英、智庫學者、商界精英及一線有識之士,坦誠對話,深入溝通,為兩國關係行穩致遠積極建言獻策,逐漸發展成為中日兩國間影響力最大的公共外交平台之一。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歷經中國日報社和中國外文局主辦的主要時期,累計參加了其中14次論壇並具體負責了其中12次論壇的運籌,是對論壇全貌最為知情並最有發言權的關鍵人物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日前夕,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總編輯王眾一獨家專訪了高岸明副局長。讓我們一起傾聽他講述「北京—東京論壇」的前世今生、辦會過程的艱苦卓絕、論壇當中的感人故事以及講述者本人的心路歷程。

Q1公共外交這個概念在21世紀初的中國是個「新生事物」,中日之間在當時還未有過真正意義的二軌綜合交流平台。是怎樣的機緣巧合催生了這個全新的論壇呢?

高岸明:中日關係是兩國各自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日都是大國,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二、第三,維護發展好雙邊關係不僅對各自國家發展與兩國人民的福祉至關重要,而且對地區和世界的穩定與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邦交關係正常化50年來,儘管雙邊關係總體穩定,但時常經歷起伏波折,面臨衝擊挑戰,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不久兩國關係波動頻仍,分歧、誤解乃至風險性因素增多。如何促進兩國各層面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增進理解互信,為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奠定民意基礎,是雙邊關係中重要的課題,客觀上要求有一個不同於以往的交流溝通平台。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和為實現如此目標,2005年,在中日關係面臨低谷之時,在國務院新聞辦和時任主任趙啟正先生的支持、指導下,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北京—東京論壇」。自2015年開始,論壇的中方主辦方變更為中國外文局。

趙啟正認為,不同於和其他大國的關係,「中日關係更像是盆景,非常容易受到干擾,需要多加關照。」基於這樣的認識,就有了對日加大公共外交力度的設想。經一位旅日學者介紹,日本言論NPO代表工藤泰志找到了中國日報社,也拜會了趙啟正主任,表明他希望與中方機構合辦論壇推進中日深度交流的想法。啟正主任認為這正是一個推進對日公共外交的突破點,因而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導,對論壇的啟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Q2看來稱啟正部長是論壇的創辦人可謂當之無愧。那麼論壇啟動之後怎樣繼續得到各級領導的有力支持而堅持下來的呢?多年未中斷的探索是否達成了二軌公共外交平台設想的初衷?

高岸明:是的。啟正部長不僅無愧於論壇創辦人的稱號,而且後來始終都是論壇最重要的嘉賓之一,他一直關心並指導著論壇的發展,每年都出席論壇並參與其中的重要活動。

我是從2007年開始參與論壇的組織籌辦工作的。其實在起步之初,對論壇並沒有成熟的長遠規劃,只是認識到舉辦這樣一個綜合性論壇十分必要,但論壇雙方主辦者的傾力投入和精誠合作,以及參會嘉賓的熱情、坦誠一直推動論壇一屆屆辦了下來。2015年,為了論壇進一步發展,經時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名照的協調指導,中方主辦方的接力棒傳到了日文人力資源更加雄厚的中國外文局手中。時任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欣然受命,從他開始,在隨後歷任局長的精心組織下,論壇一路發展至今。

17年來,即使中日關係經歷風雨和挫折論壇也從未間斷。而同一時期國內其他一些雙邊對話活動因各種原因未能持續堅持下來,從這方面看也體現出「北京—東京論壇」的韌性和生命力。

梳理「北京—東京論壇」的發展歷程,我認為中日雙方團隊對中日關係始終胸懷使命與情懷,這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一直參與其中並持之以恆。通過雙方長期不懈的推動,「北京—東京論壇」逐步成長為中日之間規模最大、層次最高、領域最廣、討論最為深入、影響力最大的公共外交平台之一。

Q3「北京—東京論壇」幾乎完整地見證、守望了新世紀以來兩國關係的跌宕起伏。在中日關係受百年變局深刻影響,表現出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論壇為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怎樣的獨特作用?

高岸明:「北京—東京論壇」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品牌逐漸提升,在中日交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從2005年他擔任駐日大使期間舉辦的第一屆論壇開始,就對論壇的發展始終給予關心和支持,過去的幾屆他都出席並發表演講。在過去17次論壇中,歷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都會參加並發表主旨演講。每屆中方參加論壇的副部級以上官員就有十幾位。日方同樣也有眾多高級別官員和重要議員出席。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其擔任日本外相期間,也參加過「北京—東京論壇」並做演講。大量中日兩國政商學界的精英人士也在論壇上為中日關係健康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這些都體現出「北京—東京論壇」這個交流平台的高等級、高規格與高水平。

2006年9月在東京舉辦第二屆「北京—東京論壇」時,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安倍晉三突然決定參加論壇,並發表了一篇希望改善中日關係的演講。幾天之後,安倍接替小泉純一郎成為新一任日本首相,並在2006年10月初實現了訪華,推動當時處於「冰點」的中日關係出現轉圜。回想起來,安倍當時就是藉助「北京—東京論壇」來釋放他的對華政策信息,論壇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先導作用。

「北京—東京論壇」中方指導委員會委員、執行委員會主任、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同日方指導委員會最高顧問、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親切交談。

Q4看來「北京—東京論壇」這種介於官方與民間之間的公共外交模式,往往能在兩國關係出現危機的時候起到預警或緩衝的作用。

高岸明:沒錯。這也是「北京—東京論壇」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北京—東京論壇」同其他外交類別的論壇不同,它背後有兩國政府的支持,但採取的是公共外交的形式。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雙方高層次人員在這個相對靈活寬鬆的論壇上坦誠對話、深入溝通,為防範危機、解決問題充分交換思想。同時,雙方各界精英人士的智慧也可作為論壇成果給兩國政府決策層提供參考。

論壇每年除了常設的雙邊政治與外交、經貿、安全、媒體分論壇外,還會根據中日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增設諸如「抗疫合作」「科技創新」及「數字經濟合作」等特別分論壇,供雙方嘉賓建言獻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論壇開創性地採取設立北京、東京分會場,通過線上線下交流的方式,保障論壇順利舉辦。

此外,二軌外交還避免了政府間外交相對刻板、保守與純粹民間外交缺乏高度、不夠穩定的問題。「北京—東京論壇」多年來堅持的二軌外交模式得到了雙方政府的認可,這正是論壇的獨特作用與成功之處。

Q5在中日關係起起伏伏的浪潮中,「北京—東京論壇」能夠連續17年成功舉辦,實屬不易。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往事,能讓我們感受到論壇的活力與魅力?

高岸明:在論壇迄今17年的歷程中,的確留下了很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2009年,我們在大連舉辦第五屆「北京—東京論壇」,這是17次論壇中唯一一次北京或東京之外的城市舉辦。記得在歡迎晚宴即將舉行的當天,北京突然下起了雪,首都機場陷入癱瘓,幾乎所有航班停飛。日方嘉賓是從日本直飛大連,因此沒有受到影響。而中方幾乎所有嘉賓都被困在首都機場。我們非常著急,想盡辦法聯繫首都機場,聯繫華北空管局,甚至電話都打到了機場的塔台。直到當天下午五點多,機場才安排航班起飛。在第一架騰空而起的客機上,就坐著中方參會的三四十位嘉賓。晚上七點多鐘,他們終於抵達大連的會場,參加歡迎晚宴,論壇也得以順利舉辦。更驚險的是,我們聘請的同傳是從北京自駕出發,經過一整夜頂風冒雪的奔波,在次日凌晨五點左右才趕到大連,確保了論壇同傳工作的順利進行。

還有一件事不能不提。在2019年舉辦的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上,趙啟正先生邀請中國畫家,以成語典故「吳越同舟」為主題繪就丹青,送給出席論壇的日本友人,以此表達中日雙方應當同舟共濟維護雙邊關係穩定、攜手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這一幕成為一段不斷被人提及的中日友好交流佳話。

作為論壇的組織者,這些或驚心動魄,或感人至深的往事,讓我至今想起仍舊感慨萬千。

Q6我記得,同樣是在第十五屆論壇上,日本鋼琴演奏家瀨田裕子現場彈奏《黃河》的那一幕,也讓人記憶猶新。

高岸明:是的。那屆論壇,我們邀請到中國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先生的遺孀瀨田裕子女士在現場演奏鋼琴。瀨田女士不僅用精湛的技藝、優美的旋律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還通過講述她所經歷的中日之間動人的交往故事,深深感動了雙方嘉賓,為那屆論壇營造出和諧融洽的氛圍。

這些故事充分體現出中日各界友好人士、有識之士堅守共同的初心,為推進論壇發展,為促進中日友好合作貢獻著力量。這就是論壇能夠持續舉辦的動力,也是論壇影響力得以提升的根源。可以說,十七年來論壇克服困難堅持舉辦的過程,也是同時期中日關係爬坡過坎、破浪前行的一個縮影。

Q7每年論壇舉辦前夕,都會發布一個在中日兩國開展的輿論調查結果。您認為,這份數據是否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中日關係的變化?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份民調結果的價值?

高岸明:作為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5年首屆論壇開始,雙方主辦方就各自安排專業的調查機構,就雙方社會對中日關係的看法在兩國實施輿論調查。在中國實施輿論調查的是零點公司。調查問卷通常有五六十道題,多的時候有過七十道,其中大約有四分之三的題目是延續性的。另外約四分之一的題目,是雙方根據當時中日關係的一些熱點問題,結合國際關係的一些新動向、新現象來設置的。每次在論壇舉辦前,雙方都會同步公布輿論調查的結果。

17年積累下的調查數據對於研究中日關係,極具參考價值。它的完整性、系統性與連續性是反映中日關係變化的一份定量分析,不僅對於兩國制定外交政策是一個重要參考,對於雙方開展各種形式的往來也是重要借鑑。同時,民調結果還被雙方媒體廣泛傳播。每年民調中兩國民眾對於對方的好感度,往往會引發雙方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

民調結果總體來講是一個客觀的數據,反映了中日雙方民眾在不同時期對兩國關係的看法。雖然在兩國政治關係出現波動起伏的時期,一些數據也會隨之波動,但無論中日關係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雙方被調查者都一致認為,中日關係是兩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雙方應當保持在政治、經貿、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雙方民間往來對於促進相互理解和信任非常重要。

Q8據我所知,每年論壇發表的雙方共識也會參考這份民調數據。而共識作為論壇最重要的成果,它的達成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您能否向我們透露一些其中的艱辛?

高岸明:中日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國間既存在共同利益,經濟高度互補,文化傳統相近,都是東方文明的代表;同時也存在分歧,在一些領域、一定時段,分歧乃至對抗還很嚴重。論壇雙方組織方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一直以來秉持坦誠對話、深入交流、求同存異、尋找共識的原則。每次論壇上,並不迴避問題,而是採取建設性的原則,既闡述各自立場,也注意傾聽對方意見,從中尋找共識,提出建議。

17屆「北京—東京論壇」中,共發表了十餘個共識,它們本身就是每屆論壇的歷史記錄和成果匯集,既體現了雙方嘉賓為推進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付出的努力,也記載下大家為實現這個目標貢獻出的智慧。

的確,每次共識的達成都是來之不易的。2013年,在日本購島鬧劇引發中國社會強烈反響的背景下,我們召開了第九屆論壇。在論壇的第二天晚上十點多,我作為唯一一名中方代表,同日方五位高級別人士開始磋商次日即將發布的共識。我們探討了很多話題,但主要聚焦於釣魚島問題,以及如何確保中日雙方和平解決爭端的問題上。

我同日方的會商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五點多,談得很艱難,但雙方最終達成了共識,承認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現實爭議,共同呼籲要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而不是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在日本官方不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的背景下,雙方能夠達成這樣的共識實屬不易,這也體現出雙方為解決中日之間的棘手問題付出的艱辛努力。

其實,論壇每次形成共識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少則三四個小時,多則五六個小時,幾乎次次都要「挑燈夜戰」,才能得以解決。令人欣慰的是,雙方最後基本上都能夠達成共識。這說明在「北京—東京論壇」上,雙方無論有什麼樣的分歧,都能夠通過直面現實、坦誠溝通、深入交流、求同存異的方式,努力尋求共識。

Q9第十八屆「北京—東京論壇」將在今年年底舉辦,這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中的一個重頭戲。您對今年論壇的討論方向和取得的成果有何考慮與期待?

高岸明: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的論壇我們要通過回顧初心、總結經驗、直面現實、探索答案,為中日關係行穩致遠尋找良策。

我們需要研究中日關係過去50年之中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哪些教訓需要吸取;哪些是對促進中日兩國發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最重要的共同點;哪些是影響中日關係發展,需要兩國求同存異,努力避免出現失控的風險因素。

所以,今年論壇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總結經驗,面向未來。我希望雙方嘉賓能夠通過更加坦誠、深入的交流,在表明各自立場和態度的同時努力尋找到雙方的共同點,為兩國政府決策和維護雙邊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建言獻策,為推進雙方民間交往、促進民心相通發揮橋樑和紐帶的作用。這不僅為了兩國自身的發展和人民福祉,也是為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發揮相應作用,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我希望今年論壇的共識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Q10作為論壇中方主辦方的組織者,您先後帶領過中國日報社團隊和中國外文局團隊,但論壇日方主辦方從未變過。在此,您如何評價您的日本合作夥伴?

高岸明:我想重點談談我的日本合作夥伴——論壇日方主辦方日本言論NPO的代表工藤泰志先生。他是一位執著追求目標,不會忽略工作中任何細節的人。在與他合作之初,有人曾善意地提醒我,工藤先生個性突出,處好並不容易。的確,在雙方合作中,我們有過因為工作細節爭得面紅耳赤時候,也說過「狠話」。但是,當冷靜下來後,我發現我們的分歧來自不同的認識,我們的爭論為的是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多時候,我們是在一起帶領雙方團隊為解決問題群策群力,為辦好論壇彼此配合。

17年來,我們從相互磨合、相互適應到相互協助、相互信賴,不僅工作上愈發默契,而且建立起了友誼。工藤先生與我形成了一個共識:只要我們秉持舉辦論壇的初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們就可以做好論壇各項工作。

同樣,日方團隊的核心成員——前聯合國副秘書長明石康先生、前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先生等,為辦好論壇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這裡,我想感謝以工藤、明石、宮本先生為代表的、認真細緻對待每項工作的日本合作夥伴。「北京—東京論壇」能夠持續舉辦,而且越辦越好,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

Q11您幾乎參與了「北京—東京論壇」迄今為止的整個歷程。17年來,您從中有哪些收穫和感想?

高岸明:「北京—東京論壇」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17屆,我參加了其中14屆,並12次具體承擔論壇的組織工作。這份工作帶給我許多感悟。

首先,我們一旦認準目標,就要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北京—東京論壇」的使命是促進中日交流合作、民心相通,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作為論壇的主辦方,我們以此為己任,擔當作為,不管面對何種挑戰都知難而上,與論壇各相關方一道,採取切實的措施去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

其中,包括論壇雙方指導機構領導的悉心關懷,兩國參會嘉賓的大力協助,中日雙方實施委員會各位專家的艱苦付出,以及兩國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正是因為大家的擔當作為與堅持不懈,論壇才得以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第二,中日關係錯綜複雜,涉及兩國的歷史文化,雙方的國家利益與民族感情等諸多因素,有時會很敏感。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去準確把握這些問題,進而採取妥當的針對性措施來推進相關工作。

第三,我們需要採用融通中外的工作方式,在堅持原則的同時,還要遵守國際規則,採取靈活、務實、適用的方法,以效果為導向來推進工作。這樣才能有助於雙方建立起一個相互理解的良好合作關係。

我很高興地看到,論壇各項工作正在穩步前進。我想,若干年之後,當我回憶起這段時光時,我會因自己為推進中日關係平穩健康發展做出的努力而感到欣慰。


採訪:王眾一

編輯:沈曉寧

圖片來自「北京—東京論壇」秘書處辦公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