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做大做強葡萄產業 著力打造葡萄全產業鏈發展

臨渭宣傳 發佈 2022-09-29T17:14:27.704694+00:00

近年來,臨渭區堅持把葡萄產業作為農民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廣泛調研、外出考察、建設葡萄產業園等舉措,使葡萄產業由10年前的不足萬畝發展到如今的超26萬畝,年總產量超28萬噸,綜合產值近100億元。

近年來,臨渭區堅持把葡萄產業作為農民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來抓,通過廣泛調研、外出考察、建設葡萄產業園等舉措,使葡萄產業由10年前的不足萬畝發展到如今的超26萬畝,年總產量超28萬噸,綜合產值近100億元。目前,葡萄已成為臨渭果業的第一大產業和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也成為渭南市果業的一張靚麗名片。

最近正值葡萄成熟上市季節,在臨渭區下邽鎮柳園村的葡萄產業園裡,一大早,張存英就和自己請來幫忙的村民開始緊張的忙碌起來。採摘、裝筐轉運、修剪果型、打包裝車,一系列流程雖然辛苦,但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張存英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家一直以傳統農作物為主,一年到頭收入不到一萬元,家裡經濟也比較拮据。自從五年前通過政府積極引導開始種植葡萄後,家裡的環境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臨渭區下邽鎮柳園村 村民 張存英:我這是15年就開始種葡萄,種的葡萄從17年就開始見了效,收入就一年比一年形勢好。去年是5畝地,能收入5萬塊錢,今年5畝地就是收入6萬塊錢。這收入好了以後,屋裡去年也蓋了新房,買了車,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一步還準備是再把這園往大的擴一下,擴一下再增加屋裡的收入,把日子過的更好一些。

近年來,臨渭區下邽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降產量、提品質,上設施、增效益,保安全、創品牌」的發展思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發加快推動傳統葡萄產業轉型升級。近五年來,跟張存英一樣,通過種植葡萄家裡發生巨大變化的村民比比皆是,全鎮村民人均收入也從以前的幾千元增長到現在的兩萬餘元。

臨渭區下邽鎮黨委副書記 蘭陶青:近五年來,我鎮從栽植單一的紅提品種到根據市場需求優選紅提、陽光玫瑰、克倫生等早、中、晚熟葡萄品種 10餘個,目前陽光政瑰12000餘畝、克倫生 6000餘畝,葡萄產業品牌價值從17億元增長到21億元。(同時)積極爭取千億級設施農業項目,分別在鄉村振興示範點北七村、柳園村建設連棟薄膜溫室大棚項目,發展現代化科技化、標準化葡萄種植模式,以點帶面打造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夯實「臨渭葡萄」品牌建設基礎。

近年來,在做大做強葡萄種植產業的同時,為延長葡萄產業鏈,打造葡萄全產業鏈發展,臨渭區委區政府按照「建園區、擴基地、強產業、促增收」的思路,以抓點建園為示範,政企投資,建成了渭南葡萄產業園。園區規劃面積20萬畝,核心占地面積5000畝。輻射帶動全區發展葡萄面積26萬畝,葡萄種植面積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從事葡萄與葡萄產業相關的就業人員達到13.3萬人。園區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園區為目標,通過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園區功能,目前已初步成為一個集技術推廣、品種研發、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性園區。

渭南葡萄產業園管委會 副主任 李旭洋:在延長產業鏈方面我們在2012年規劃建設了三賢酒莊,目前我們產值達到了5000萬元以上,產能400噸以上,同時我們聯合西農等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截至目前,三賢酒莊(葡萄酒)產品達到了5類13款。在農旅融合方面,園區先後建成了歐式浪漫風情區,萬米葡萄長廊,20000平米的智能玻璃採摘溫室,讓遊客來到園區可以體驗到採摘觀光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一站式旅遊服務。園區通過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就業500人以上,農民每年可增收15000元以上。

渭南葡萄研究所 副所長 樊曉峰:目前咱臨渭區葡萄總面積是26萬畝,主要品種有夏黑、紅地球、陽光玫瑰、克倫生,全區26萬畝的(總)產量是28萬噸左右,產值30億元。下一步,我們力爭把我們臨渭葡萄的品質做得更好,品牌做得更亮,使農民的收入提得更高,日子過得更美滿,為我們二十大的勝利召開獻上一份賀禮。

來源:臨渭頻道

編輯:車雨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