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不可移動文物(二)——新會學宮

平常心旅行記 發佈 2022-09-29T17:37:52.512902+00:00

學宮,也稱孔廟,是古代祭祀孔子、教育生員的地方。春秋末期,魯哀公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建立第一座孔廟。

一、學宮概述

學宮,也稱孔廟,是古代祭祀孔子、教育生員的地方。

春秋末期(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在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建立第一座孔廟。

西漢景帝末年(約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孔廟創辦石室學堂,開創了孔廟與學堂相結合的先河。

宋代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首先將州學和孔廟相結合,正式開創了「廟學合一」的體制,之後各地紛紛效仿,設立學宮。

清朝是學宮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全國府、州、縣均設有孔廟,總數達1500多處。

二、新會學宮歷史

廣東現存的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學宮共有15處,新會學宮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萬曆新會縣誌》記載,新會學宮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元朝毀於兵火,僅存欞星門的六條石柱,直至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才重建。之後,在宣德、正統、天順、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均有不同程度的重修。

這一幅是明朝末期的新會學宮全景圖,除了現存的建築,當時還有文獻牌坊、仰聖門、萬仞宮牆、照壁、名宦祠、鄉賢祠、明倫堂等建築。

根據《道光新會縣誌》記載,順治十一年,李定國犯城,學宮毀壞。之後,順治、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陸續重修。

這一幅是道光年間的新會學宮全景圖,與明朝末期相比,建築物略有增減。

1939年,日寇侵占新會,新會學宮遭到嚴重破壞。

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對新會學宮進行重修,並於1958年成立新會博物館。

1989年,新會學宮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新會學宮建築布局

新會學宮現存的中軸線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舊址、尊經閣。

1、欞星門為三座並排而立的沖天式石牌坊。坊柱和額枋用花崗岩雕刻,額板用紅色砂岩雕刻雲龍寶珠圖案,六條柱頂各有一隻獅子。

在古代,欞星是指天上的文星,掌管天下文人才士的選拔。欞星門寓意尊孔如尊天。

2、泮池,是學宮前的半月形水池,意為「泮宮之池」,是地方官學的標誌。

據古籍記載,周天子所設的大學稱為「辟雍」,整體建築為圓形,四周環水。

而地方諸侯所建的大學只能南面環水,稱為「泮宮」,意為天子所設大學的一半。後人仿照此制,建學宮必設泮池。

泮池中間有一座單孔的石拱橋,稱為泮水橋。

以前,生員入學時,首先繞泮池走一圈,稱為「游泮」。然後走過泮水橋去拜孔子,稱為「入泮」。

3、大成門,紅牆綠瓦、懸山頂,正中懸掛「學宮」牌匾,門口兩邊放置一對石鼓。

4、大成殿,是學宮的正殿,建於石台基之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紅牆黃瓦,重檐歇山頂。

兩檐之間懸掛著「大成殿」牌匾。正脊為「雙龍戲葫蘆」陶塑花脊,於咸豐辛酉年、由佛山文如璧店製造。重檐四角掛有陶鍾。

下檐斗拱與故宮太和殿相仿,為外轉六鋪作、單抄雙下昂、計心造。

大成殿內正中間的貼金木雕神龕內供奉著一尊漢白玉的孔子坐像,頗具「大成至聖先師」的風範。

大成殿內外懸掛著四塊讚譽孔子的牌匾,分別為:生民未有(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萬世師表(孔子是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與天地參(讚譽孔子德行與天地並列,為後人參拜);斯文在茲(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子坐像兩側擺放有大鼓、編鐘等樂器,是祭祀孔子時用的。

大成殿內兩側的牆面彩繪有孔子生活、學習、教書的故事場景。

5、大成殿北面是明倫堂舊址,2000年改為石苑,放置著從各處徵集而來的明、清時期的石雕瑞獸,形象栩栩如生,極具情趣。

6、中軸線最北面是尊經閣,以前是藏書的地方,現在改為啟超國學堂。

尊經閣東面是履中殿,現在為文化創意推广部辦公室。

尊經閣西面是蹈和殿,2016年改為館藏石刻陳列館,展出陳白沙手寫的「敬義戒石碑」、「游心樓記碑」、「敢勇祠記碑」,以及李文田題書的「龍興古寺」石匾、清光緒年間的「仁安醫院」石匾等珍貴石刻文物。

四、新會博物館藏品

新會學宮作為新會博物館的所在地,展廳主要設在大成門連接的東西兩庫、兩廡、兩廊,包括:

1、新會歷史文化展廳

2、專題展廳

3、黃雲美術館

4、蘇家美術館

5、霍宗傑捐贈文物陳列館

新會博物館有四件鎮館之寶,分別為:

1、殷商時期的鱷魚骨骼

2、元代的烏利單刀

3、明代的《木美人》油畫

4、明代的大藤鼓

新會學宮是新會作為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見證。如果你對新會歷史、文化有興趣的話,新會學宮就是你的首選之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