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出遊」廣東省博物館 遊覽指南

趣投遞 發佈 2022-09-29T17:48:24.209161+00:00

01 門票預約微信公眾號「廣東省博物館」預約門票——門票預約2022年10月1日至7日(國慶節假期)博物館照常開放,原10月3日(周一)閉館日順延至10月8日(周六)02 交通出行搭乘廣州地鐵3號線至珠江新城地鐵站、5號線至獵德站、APM線至大劇院站下車,然後可步行至廣東省博物館

01 門票預約


微信公眾號「廣東省博物館」


預約門票——門票預約

2022年10月1日至7日(國慶節假期)博物館照常開放,原10月3日(周一)閉館日順延至10月8日(周六)


02 交通出行

搭乘廣州地鐵3號線至珠江新城地鐵站、5號線至獵德站、APM線至大劇院站下車,然後可步行至廣東省博物館西門憑身份證領取紙質票


小貼士:入館需要提供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03 陳列展覽

廣東省博物館現有歷史文化、藝術(潮州木雕、陶瓷、端硯)、自然資源三大基本陳列以及繪冠南天——粵藏書畫特展、大音希聲——古琴藝術與文化展兩大特展。

各展廳內有志願者為遊客進行免費講解,也可下載三毛游App聽線上講解。


建議進入博物館後直接乘坐電梯到四樓,由上至下進行遊覽。

首先遊覽的是作為三大基本陳列之一的廣東歷史文化陳列,該展覽通過文物、圖片、油畫、雕塑、模型、多媒體、復原場景等豐富的展陳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觀眾展示了廣東從馬垻人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文化變遷。


1974年出土於廣東信宜,是廣東省首次發現的西周青銅盉,也是廣東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銅器之一。信宜銅盉的出土為研究中國嶺南地區秦漢以前的歷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讀作hé,古代酒器,用青銅製成,多為圓口,腹部較大,三足或四足。

盉是古人用以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的器皿,相當於我們今人所用的酒壺。盛行於中國商代後期和西周初期。


1987年8月,廣州救撈局在陽江海域意外發現了一艘深埋海底的古代木質沉船,並打撈出一批珍貴文物。1989年,時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的俞偉超先生將這艘象徵著我國水下考古起點和開始的沉船命名為「南海一號」

在出水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這一條長約1.7米,重約0.6千克的金鍊子。一開始,專家認為金鍊子應該是一條鎏金腰帶。後經檢測,發現金鍊子應是純金打造,且為佩戴之用。此外,葡萄紋飾的環狀搭扣,人字形花紋結構的鏈身,都昭示金項飾並非中國傳統工藝品,不難推測這艘宋代沉船或許與當時空前興盛的海外貿易活動有關。


位於三樓的大音希聲——古琴藝術與文化展,目前展示有唐代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以及包括廣東四大名琴之一「天響」在內的多張極具代表性的嶺南名琴。

中國古代有許多琴以鳳命名,是因為古琴面板絕大多數使用梧桐,而鳳凰往往與梧桐相聯繫。《詩經》中的「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講的就是「鳳鳴岐山」的典故。相傳周文王即位時,岐山有鳳凰棲息鳴叫,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鳳凰是吉祥的徵兆,象徵周人興起。後來「鳳鳴岐山」已被賦予新的意義,蘊含著美好和諧、吉祥如意的韻致。


自然資源陳列中的海洋動物世界特別選取了幾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30多種海洋硬骨魚類和20多種海洋軟骨魚類、大量的海洋爬行動物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等幾大類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動物,營造出遼闊深邃的海洋環境,展示了廣東所具有的豐富海洋動物資源。

古生物館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各地質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龍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動物骨架標本為載體,講述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物,從無到有,從海洋到陸地的漫長演化與發展歷程。


謝謝觀看!

如果喜歡本文,可以轉發或為本文點個讚哦[玫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