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醫科普 | 維生素B12與甲鈷胺是同一種藥嗎?

北京市門頭溝區醫院 發佈 2022-09-29T18:24:37.669501+00:00

維生素B不是一種維生素,而是一組營養素,是所有人體組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以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運作,維持消化系統及皮膚的健康,參與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是食物釋放能量的關鍵。在諮詢窗口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患者諮詢:甲鈷胺是不是維生素B12?


維生素B不是一種維生素,而是一組營養素,是所有人體組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可以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功能正常運作,維持消化系統及皮膚的健康,參與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是食物釋放能量的關鍵。

在諮詢窗口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患者諮詢:甲鈷胺是不是維生素B12?甲鈷胺和維生素B12有什麼區別?

很多患者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明確其中的區別與聯繫。


一、什麼是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是具有鈷啉環結構的維生素B族化學物質的總稱。由於首先發現的氰鈷氨,按維生素命名排序為第12,所以叫維生素B12,一般習慣將氰鈷氨稱為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家族有四種:氰鈷胺、羥鈷胺、腺苷鈷胺和甲鈷胺。

甲鈷胺、腺苷鈷胺具有直接的生物活性,可直接參與體內的生化反應;而氰鈷胺和羥鈷胺沒有直接生物活性,需要轉化為甲鈷胺和腺苷鈷胺方能發揮生物活性。

人體本身不能產生維生素B12,只能靠飲食或藥物進行補充。口服維生素B12與內因子在胃中形成維生素B12-內因子複合物,當複合物與迴腸黏膜細胞微絨毛上的受體結合後,進入腸黏膜細胞,再吸收入血。除機體需求量外,維生素B12幾乎以原形經腎臟隨尿液排泄。這裡要注意,它不是吃下去就管用的——它需要經過胃分泌的「內因子」的結合,然後幫助其吸收才能發揮作用。

主要來源:酵母,蛤肉,蛋,魚,腎臟,肝臟,青魚,牛奶及乳製品,海帶,掌狀紅皮藻,豆製品,苜蓿等。

注意:抗痛風藥,抗凝血,鉀劑補充品可能會妨礙消化道對B12的吸收。



二、維生素B12的主要作用


它是兩種酶的輔酶,一種是甲基鈷胺素,另一種是腺苷基鈷胺素。他倆分別參與了蛋氨酸(一種超重要的必需胺基酸)的合成,以及紅細胞的發育。

促進甲基轉移,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使人體造血功能處於正常狀態,預防惡性貧血;

維護神經系統健康;

以輔酶的形式存在,可以增加葉酸的利用率,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


缺乏維生素B12隻有以下四種可能性:

  • 飲食攝入量減少:常見於純素模式、以及極度不平衡的膳食模式。
  • 胃對食物源性維生素B12的分解能力減弱:萎縮性胃炎病、免疫性胃炎導致的內因子減少。
  • 胃腸道吸收不良:比上一個問題更嚴重,是直接對食物本身消化能力弱,如克羅恩病、乳糜瀉。、
  • 服用減少B12的藥物:如二甲雙胍;抗驚厥藥物,如卡馬西平,可導致維生素B12缺乏;減少食物中維生素B12分解的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抗胃酸)、H2受體拮抗劑。



三、維生素B12的特點


1、氰鈷胺

也被稱為維生素B12,1948年被Spies等人發現,無直接生物活性,屬於前藥,以羥鈷胺形式釋放,在細胞內轉化為甲鈷胺和腺苷鈷胺,參與生化反應。

人體儲存的維生素B12約2~5mg,每天約丟失0.1%~0.2%,發生明顯的缺乏需要3~6年的時間。

氰鈷胺的每日給藥劑量為0.025~0.1mg。

2、甲鈷胺

主要存在於血液和其他體液中,屬於內源性輔酶B12的甲基化活性製劑,不需要經過吸收和代謝環節,可以直接被機體利用,並參與物質的甲基轉換,易於轉運至神經細胞的亞微結構(如細胞核、線粒體、核糖體等),促進神經細胞中核酸、蛋白質及脂質的合成。此外,甲鈷胺是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輔酶,參與甲硫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代謝。

因此,其兩大主要藥物作用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外周神經痛。甲鈷胺被認為是一種治療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安全有效的藥物。

甲鈷胺的每日給藥劑量為0.5~1.5mg。

3、腺苷鈷胺

在1958年由美國科學家貝克等人發現。腺苷鈷胺主要儲存在細胞的線粒體內,是維生素B12的活性輔酶形式之一,是甲基丙二醯輔酶A的輔酶,參與甲基丙二酸輔酶A向琥珀醯輔酶A的轉化,是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三甲酸途徑的關鍵組分。

在維生素b12缺乏中,減少的腺苷鈷胺導致甲基丙二醯輔酶A的增加,干擾碳水化合物、脂肪、胺基酸和尿素代謝,從而影響神經元髓鞘的合成。

腺苷鈷胺片的成人每天用量為1.5~4.5mg,注射用腺苷鈷胺的每天用量為0.5~1.5mg。

4、羥鈷胺

與氰鈷氨相同,無直接生物活性,是維生素 B12 前身物質。羥鈷胺的水溶性最好,在尿中的代謝速度慢,又稱長效鈷胺素,一般給藥劑量為每周0.25mg;雖然吸收速度比不上氰鈷胺和甲鈷胺,但是其在眼部的濃度很高,能夠大大緩解視覺疲勞和營養視神經。

此外,羥鈷胺可適用於吸菸者,其他鈷氨素可能不適於吸菸者。此外,注射用羥鈷胺是一種安全無毒、迅速起效的新型氰化物解毒劑抗氰急救盒,已被多個國家批准用於已知或疑似氰化物中毒的治療。


四、藥學特點&臨床藥物對比

1、藥學特點對比

也被稱為維生素B12,1948年被Spies等人發現,無直接生物活性,屬於前藥,以羥鈷胺形式釋放,在細胞內轉化為甲鈷胺和腺苷鈷胺,參與生化反應。

人體儲存的維生素B12約2~5mg,每天約丟失0.1%~0.2%,發生明顯的缺乏需要3~6年的時間。

氰鈷胺的每日給藥劑量為0.025~0.1mg。

四種維生素B12藥學特點對比表


2、臨床應用對比

有研究表明,甲鈷胺比氰鈷胺更有效地提高維生素B12輔酶水平,但在缺乏維生素 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貧血方面,兩者效果相當,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在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方面,甲鈷胺的臨床應用療效、安全性方面均要優於氰鈷氨。而腺苷鈷胺在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時,必須先轉化為甲鈷胺才能作為輔酶參與一碳單位循環,從而促進核酸、蛋白質和卵磷脂的合成,所以,甲鈷胺也比腺苷鈷胺更有效。

針對吸菸和眼部神經病變患者,羥鈷胺,作為長效鈷氨素,相比氰鈷氨和甲鈷胺更具有優勢。

在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方面,羥鈷胺在水溶液中能夠快速與游離的氰根結合生成無毒的氰鈷胺,解毒過程不需要血紅蛋白參與,更加適用於機體缺氧條件下的氰化物中毒急救。

腺苷鈷胺作為維生素B12的活性形式之一,不僅可用於治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外,而且還可用於營養不良性貧血、妊娠期貧血及營養性疾病、放射和藥物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等。

維生素B12缺乏多因吸收不良引起,膳食維生素B12缺乏較少見。膳食缺乏見於素食者,由於不吃肉食而發生維生素B12缺乏。老年人和胃切除患者胃酸過少可引起維生素B12的吸收不良。

副作用:有些病人對該品有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使用時應注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