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甄選最終還是下架了玉米,到底是穀賤傷農,還是及時止損?

影音八閒王 發佈 2022-09-29T23:30:00.085110+00:00

(你的)良心呢?主播辛巴拿出了7毛錢一穗的玉米,痛心疾首地指責新東方甄選直播間賣天價玉米。一邊是賣過糖水燕窩,日常到處碰瓷,眼裡還揉不得沙子的網紅主播。一邊是以內容輸出聞名,日常引經據典,時不時憑藉金句上熱搜的乾貨直播間。

(你的)良心呢?

主播辛巴拿出了7毛錢一穗的玉米,痛心疾首地指責新東方甄選直播間賣天價玉米。

一邊是賣過糖水燕窩,日常到處碰瓷,眼裡還揉不得沙子的網紅主播。

一邊是以內容輸出聞名,日常引經據典,時不時憑藉金句上熱搜的乾貨直播間。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新聞時,我是有點嗤之以鼻的:

畢竟上一個敢碰瓷新東方甄選的人,隔天就被翻出黑歷史,瞬間就涼涼了。

辛巴自己也是一身黑料的,難道就不怕遭到輿論反噬嗎?

果然,新東方主播董宇輝隨後用了一段「穀賤傷農」的話,立刻就在輿論上將辛巴比了下去。

你要讓一個東西(農產品)徹底沒有利潤,你就能知道農村為什麼沒人種地!

一番說辭有理有據,既用經濟學理論回應了玉米售價高的質疑,又站上了更高的道德制高點,反過來諷刺了辛巴「何不吃肉糜」,博學多才果然名不虛傳。

是我格局小,占用公共資源了!

論口才和學識,辛巴是肯定比不過董宇輝的,所以他選擇以鞠躬道歉的方式來收場。

但要論從輿論中收割利益,從千萬連麥主播中殺出重圍的辛巴,段位要比董宇輝高不少。

辛巴的道歉其實是以退為進,向對方服軟雖然會招來笑柄,但同時也會把對方架起來烤。

「新東方甄選不是聲稱良心助農嗎?那他是否能長期經受住群眾雪亮目光的考驗呢?」

果然,在事件發酵了一段時間後,有人就發現新東方甄選把玉米下架了。

還有好事的網友為此打電話諮詢客服下架的原因,得到的答覆是:

保證品質,廠家不能超量生產。

所以說,即使經歷了輿論風波,新東方的玉米依然供不應求,連廠家的存貨都沽空了。

這樣子的話,種玉米的農民怕不是要賺翻了吧?

但問題來了,從董宇輝的口中可知,他們的玉米收購價是2元。而從客服的回應又可以得知,他們收購的對象不是農民,而是某個廠家。所以,賺錢的到底是不是農民呢?

真正去到農民手上的錢,又是否會因為直播間的售價高而增加呢?

在最近剛剛被下架的電影《隱入煙塵》裡,主角馬有鐵和曹桂英夫婦,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最終只賣了3974元,抹去4元零頭後,收入3970元,每斤糧食約為0.72元。

在還了小賣部欠款,扣去種子、化肥和農藥等成本後,馬有鐵一年的糧食淨收入是2400元。

雖然說,電影的時代背景是2011年,和現在有整整十年的差距。

但年收入2400元,放在十年前依然也是一個極低的收入水平。

如果馬有鐵遇上董宇輝,他無疑能把糧食賣出個好價錢,收入肯定能翻好幾倍。

可現實里馬有鐵往往是遇不到董宇輝的,因為他在遇到董宇輝之前,早就把糧食賣給了收糧食的熟人,而收糧食熟人可能會自己加工出售,又或者會把收來的糧食集中再賣給大工廠。

然而不管如何,董宇輝在直播間賣出去的糧食,必然會經過銷售鏈條的輸送。期間,由於品牌溢價、運輸成本、宣傳費用等層層影響,農產品的售價就會不斷上漲。

在搞清楚這樣一條關係鏈後,董宇輝「穀賤傷農」的說辭似乎就有點站不住腳。

新東方從工廠收購的玉米是2元,賣出去是6元,溢價的4元和種玉米的農民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農民和工廠的交易是整個銷售鏈條的最前端,後續的溢價幾乎沒他們的事。

只有當工廠提高收購價,農民的收入才會有實際的增長。但工廠提高收購價,又會反過來讓後續鏈條的售價提高,這無疑又會讓玉米的價格再次上漲。

6塊錢一根的玉米,還能有多少空間能上漲呢?

對於這個「死循環」,新東方甄選有沒辦法解釋呢?當然有,他只要公布一下工廠收購農民玉米的價格,是否有因為自己的介入而提高即可。只是他們不會這樣做。

因為他們大概率不會拿出數據,不僅是因為他們接觸的不是農民,還因為數據不會好看。

所以,這場輿論戰看似是辛巴輸了,但實際上卻是新東方甄選輸得更徹底一點。

辛巴用一句對不起把因為輿論發酵而產生的流量統統收割走,卻把暴露出來的問題甩給了新東方甄選,讓他們在群眾的監督下自曝其短。

自從糖水燕窩事件後,辛巴的路人緣就沒好轉過,即使加上碰瓷新東方的惡評也沒差多少;

但新東方甄選不一樣,在玉米紛爭發生前,他們在路人眼裡幾乎沒有差評。但在事件發生後,不僅路人看他們的眼光不同了,就連一些官號也開始若有所指:

工人日報在事件發酵後曾發聲批評打著「助農」旗號,高價謀利、拔苗助長的直播帶貨行為。

雖然沒有直指批評的對象是誰,但敲山震虎的寓意不言而喻。

所以,新東方甄選下架了玉米,其實也是及時止損,避免事件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助農不能光是幫農民把東西賣出去,關鍵還要能讓農民從中切實得到可觀的收益。

如果憑著自己的平台、營銷、資源整合的優勢,東西賣貴了,自己賺得盆滿缽滿,而在產業最前端農民依然還是賺那一點點辛苦錢,那助農計劃的意義在哪裡?

只是把傷農變成了刺農罷了 。

最後,如果能保證農產品的銷售增值部分能回到農民手裡,我其實不反感高價農產品。

因為目前農產品的低價營銷現象泛濫,讓優質的農產品無法體現出合理的市場價值。

相反,一些可有可無的奢飾品,在品牌營銷的包裝下卻往往溢價嚴重。

不久前,某品牌的鑽石戒指就曾因為被質疑「4000元成本經包裝後賣上萬塊」而上了熱搜。

鑽石是可有可無的飾品,即使明知道品牌溢價嚴重,卻還是會有人願意買單。

同為可以人工量產的東西,憑什麼除了觀賞和切割外別無用處的碳的異形體能賣出一個天價,而能讓人活下去的糧食就只能賤賣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