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謀「爭論千年,事實證明諸葛亮沒採納是明智之舉

農村五弟 發佈 2022-09-30T00:15:48.442226+00:00

說到三國歷史,總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時任北伐軍前部都督、涼州刺史兼丞相司馬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按照魏延的設想,由他親率一萬人,其中5000人作戰,5000人運糧,取道子午谷小路,十日之內抵達長安城下。

說到三國歷史,總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時任北伐軍前部都督、涼州刺史兼丞相司馬的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按照魏延的設想,由他親率一萬人,其中5000人作戰,5000人運糧,取道子午谷小路,十日之內抵達長安城下。而曹魏的西線主帥夏侯楙是個膏梁子弟,膽小無謀,見到魏延神兵天降定會棄城而走,到時魏延就可以利用長安城內被遺棄的糧草。固守待援,然後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古道,雙方會師於長安在一舉拿下潼關,堅守武關至潼關一線的重要的隘口,阻斷曹魏援軍,進而對整個關中平原形成合圍之勢,雍涼地區孤掌難鳴,也必將望風而降,則長安以西的土地一戰可定。對於魏延的這個計劃,歷來眾說紛紜,此計確實有很大風險,但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收益,很多人都認為正是因為諸葛亮過于謹慎,沒有採納魏延的計劃,才導致蜀漢屢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的確,蜀漢和曹魏的國力對比如此懸殊,出其不意或許才是制勝的法寶。而且從戰術層面上看,子午谷奇謀有極大的可行性,假如諸葛亮同意,極有可能改寫歷史。為何這麼說呢?首先來看雙方的統帥夏侯楙,一個頑固子弟,各方面能力都遠不如諸葛亮和魏延。其次,從曹魏西線的兵力部署來看,曹魏根本沒把蜀漢當回事兒,再加上主帥無能,魏延的計劃極有可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後,雍涼地區剛剛被曹魏納入版圖,人心未駙。如果魏延能奇襲長安得手,在順勢攻占潼關,掐斷來自中原地區和南陽盆地兩個方向的援軍,到時候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在迅速東進確實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諸葛亮卻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風險太大,堅決不同意。兵法雲兵者詭道也,戰爭哪有不冒風險的?諸葛亮真的是怕損失魏延這1萬人馬而不同意嗎?其實不然,子午谷奇謀雖然在戰術上看起來很完美,但作為蜀漢實際掌舵人的諸葛亮卻要著眼全局。在他看來,如果魏延失敗了,則最多損失1萬人馬,如果成功,蜀漢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局,甚至會動搖蜀漢的根基。為何這麼說呢?首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諸葛亮為何不同意魏延的計劃。主要有三點原因。如果魏延奇襲長得手,趁機擁兵自重,像當年韓信那樣反過來跟劉邦要爵位要地盤,那麼諸葛亮該何去何從呢?而且在30多年後進入成都的鐘會也想擁兵自立。其實諸葛亮絕非是膽小,而是擔心一旦計劃成功,以當時的蜀漢國力無法消化這麼大的疆土,身為大將的魏延只負責攻城略地,但作為政治家的諸葛亮卻有更長遠的打算。他既要保障北伐的勝利,還要考慮蜀漢如何在新占的地盤上延續自己的制度和文化,否則就算得到長安又有什麼意義?諸葛亮是北伐軍的統帥,也是蜀漢的實際掌舵人,他需要著眼全局,而且諸葛亮受劉備託孤之恩,他不敢賭上好不容易恢復和積攢起來的國力,孤注一擲去冒險。如果諸葛亮真的拿下長安以西的大片領土,孫權必定坐立不安,東吳肯定會再次背信棄義,聯合曹魏偷襲蜀漢。畢竟孫權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是幹過這種事的,而蜀漢的精銳部隊都在北伐,如果孫權來犯,搞不好成都,都會有危險。所以諸葛亮就算認為魏延可以占據長安,但從戰略大局上看,蜀漢反而更加危險。而諸葛亮兵出祁山,勝了可以步步為營,慢慢蠶食曹魏,敗了也能從容撤退。有如此穩妥之舉,為何還兵行險招呢?另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說起來簡單,但想要成功,卻必須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一,魏延能在十天之內穿越600里子午谷,並齊裝滿員的抵達長安城下,二,夏侯楙見到魏延必然棄城逃走,或魏延以極小的代價攻下長安,三、長安中有足夠讓魏延堅守到諸葛亮主力部隊到來的大量軍械糧草,四,諸葛亮能從斜谷道順利抵達長安,接下來我們再從五個方面分析一下要達成這四個條件。有多難糧草問題,這是最致命的問題。魏延的計劃是5000人作戰,5000人運糧。而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古代戰爭時,在後勤和作戰人員是1 : 1的情況下,部隊所帶的糧食最多只能堅持18天,所以才有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鐵律。也就是說,在18天之內,魏延不但要穿過子午谷,還要拿下長安。魏延計劃十天走完子午谷,那留給他攻下長安的時間就只剩下八天了,如果稍有耽誤,魏延的部隊就要面臨斷糧的絕境。子午谷全長約600多里,地勢險峻,道路崎嶇,深入秦嶺的部分更為兇險,騎兵和攻城器械根本無法通過,所以魏延帶領的只能是輕裝簡從的步兵。而且後來曹真反攻漢中時就是取道子午谷。當時曹真遇到大雨,前後走了一個多月才出去。明朝末年的闖王高迎祥在風和日麗的情況下也用了15天才走出去,所以魏延想要在十天之內穿越子午谷,就必須要對包括天氣在內的所有細節都了如指掌,部隊每天走多少路,吃多少糧食,都要有周密的安排。另外,魏延此計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奇襲。如果在行軍途中被曹魏發現,那麼,魏延很有可能會像高迎祥一樣被孫傳庭消滅在茫茫秦嶺之中。假設魏延真的在十日之內齊裝滿員的抵達長安城下,那還會出現第三個問題。在魏延的計劃中,涉及到了一個重要的人物「駙馬夏侯楙」,此人是曹魏西線的前敵總指揮,曹操的女婿,出身響噹噹,但這位當朝天子的姑父卻是個庸碌之輩,朝廷讓他鎮守西線,其實就是讓他來攢政績和刷資歷的。正是基於對夏侯楙無能的判斷,魏延才堅信只要自己兵臨城下,夏侯楙就會棄城而走。那麼,事實真的會如此嗎?實際上還真有可能,因為後來曹魏在得知諸葛亮。出兵北伐後,火速將夏侯楙調離了長安,從這一舉動來看,或許曹睿也擔心夏侯楙棄城而逃吧。當然,這只是一種假設,而且有很大的變數,任何成功的前提必須是基於對自己實力的自信,而不是寄希望於敵人的懦弱。假如夏侯楙堅守待援,魏延想攻下長安將難比登天,長安是曹魏的咽喉重鎮,高牆固壘,再加上魏延所帶的5000步兵,又沒有攻城器械,當年曹操5萬大軍圍困徐州,沒有攻城器械,都不敢輕舉妄動,魏延想要啃下長安,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魏延拿下長安後,能否堅守到與諸葛亮會師?要達成這一點,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夏侯楙真的棄城逃跑了,而且在跑之前愚蠢到了沒有把城內的糧草付之一炬,全部留給了魏延,二是魏延以微弱的代價攻下了長安,另外再拿下潼關之前。長安的東面是無險可守的,魏延只有區區5000人,更沒有可能去分兵阻擊曹魏的援軍。如果城內糧草不濟,等曹魏援軍一到,魏延根本就守不住長安。假如魏延突襲長安,一切都跟預料的一樣順利,那麼此時諸葛亮就要親率主力大軍出斜谷道,向東與長安的魏延會師。而曹魏在得知長安陷落後,必然會有所動作,一旦曹魏的涼州都督郭淮出兵在斜谷道設伏。或者尾隨襲擾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再加上來自南陽和中原兩路要奪回長安的曹魏援軍,諸葛亮和魏延很有可能被兩面夾擊,陷入反包圍之中,北伐大軍甚至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境地。這是基於以上種種的變數和風險,才讓諸葛亮無法看到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而且從後來曹真伐漢中以及明末高迎降的教訓來看,諸葛亮沒有採納魏延的計劃,實在是明智之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