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成語「東山再起」:東山指的是哪座山?

寫乎 發佈 2022-09-30T13:55:55.806578+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李大奎耳熟能詳的成語"東山再起",又稱"東山復起",與"重振旗鼓"、"捲土重來"等近義詞,都表示再度出山走向輝煌贏得勝利的意思,也有失勢之後重新得勢的說法。

作者:李大奎

耳熟能詳的成語"東山再起",又稱"東山復起",與"重振旗鼓"、"捲土重來"等近義詞,都表示再度出山走向輝煌贏得勝利的意思,也有失勢之後重新得勢的說法。

據史書《東晉》記載,"東山再起"中的"東山"其實是指浙江紹興境內山陰縣的東山,因與東晉名士謝安有關,故這座山又稱"謝安山"。"東山再起"本意其實不過是再度出山擔任要職。

這究竟何故?不妨說道說道。

一、年輕時謝安隱居會稽東山

原來東晉名士謝安年輕時無意仕途,雖說他從小才學過人,以"清談"知名,還有一手好書法,從而得時任宰相王導器重,薦舉他擔任從五品的佐著作郎,相當於國家檔案館館長的職務,負責編修國史。

不過,出生於顯赫大家族的謝安對仕途生涯起初的興趣並不濃厚,儘管他的父親謝裒和族下很多弟兄也都擔任當朝要職,謝安更感興趣的卻是名士賢人般安於平淡的隱居狀態,根本不求富貴,不求功名。

於是,謝安便在一場大病之後,辭去朝廷授予的所有職務,選擇隻身隱居會稽東山,也就是今天浙江省紹興市山陰縣的東山(隸屬上浦境內),與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等人密切往來,過著"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雅士生活。

二、家庭的變故國家的危難讓謝安出山

謝安隱居東山一晃便是多年,期間東晉朝廷多次請他入仕建功立業,他都婉言謝絕,無意於變幻莫測的宦海官場。

哪知?就在謝安步入不惑之年,謝家顯赫的狀態已不再如初,漸漸江河日下,處在"日趨衰微"的地步。父親謝裒、兄長豫州刺史謝奕先後去世,兄弟西中郎將謝萬也因北征失敗被免職廢為庶人。

還飄搖的是,東晉的形勢岌岌可危,強大的前秦威脅著東晉王朝,大有一舉南下討伐併吞之意。

在"世道未夷、志存匡濟"的家國情懷下,謝安決定應徵西大將軍恆溫的邀請,出任司馬,擔當起名士的責任和使命。

就在謝安赴任的當天,很多官員都為他送行,其中一個任職御史中丞的官員高崧開玩笑道,謝安,你一直高臥東山,今天到底出山了,可喜可賀哈!

"東山再起"便由此而來。

三、謝安不辱使命

昭昭天意的是,有著治國平天下的大才謝安憑著自身實力完美實現了"東山再起"的聲譽。

他不僅在恆溫司馬任上展示出了自己文武雙全的絕世才華,還憑著過硬的政治智慧穩穩地輔佐處在困境中的司馬王室,得以不斷晉級太守、中書、司徒等顯要職務,後來官至丞相,在朝廷面臨危難的緊要關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這就是史書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典範:淝水之戰。

那是公元383年,前秦天王符堅親率八十萬大軍南下征伐東晉,而東晉當時僅有八萬人馬,一時人心惶惶,潰不成軍,呈現出未戰先敗的滅亡跡象。

正是63歲的宰相謝安毅然扛起大旗,果斷出任征討大都督,親自坐鎮東山,以過硬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淝水這個地方,以八萬人馬擊敗了號稱擁有百萬之眾的符堅,贏得了以少勝多的關鍵勝利。

由此,東晉轉危為安,謝安亦晉級"三公"之列,謝氏大家族也得以厚續輝煌。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久而久之便順理成章地約定成俗,漸漸家喻戶曉。"東山再起"也成了弘揚謝安精神的一張靚麗名片,只要一提及"東山再起",人們就不自覺的感慨名士謝安及他頗為傳奇的一生偉跡。

是為嘆。

【作者簡介】 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與歷史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