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大學重在欣賞

現代家長微平臺 發佈 2022-10-01T13:29:19.688199+00:00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特定的需求。對家庭教育,我的建議是:小學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大學及以後重在欣賞。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特定的需求。家長只有尊重其成長規律,才能給孩子好的未來。那麼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應把握怎樣的教育重點呢?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周建華博士。


小學重在陪伴:父母早期的陪伴,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初中重在尊重:孩子得到尊重,才能聽進去父母的引導、教育


筆者: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不管孩子,等孩子長大後有了各種毛病,才開始花力氣管。但這時孩子已經不好管,而且不服管了,結果親子衝突不斷。父母抱怨,自己出力不討好。請問,這類父母哪裡做錯了?


周建華:這類父母錯就錯在,不該本末倒置。


對家庭教育,我的建議是:小學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大學及以後重在欣賞。即父母最初投入的精力應該多一些,越往後應越少。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長大後,父母要逐漸放手。


筆者:為什麼「小學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呢?


周建華:小學是個體發展的重要時期,是為各方面打基礎的。這時的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這階段孩子的可塑性也最強。孩子在初中及以後暴露出的問題,往往是這一時期的教育出了問題。


我看過一個紀錄片,裡面的主人公叫小妍。小妍剛滿周歲時,父母為了掙錢,外出做生意,把她交給姑姑帶。小妍長到3歲,父母把她送進全托幼兒園。當時,小妍不願意和父母分開,哭鬧著不去。結果父母哄騙她,讓她去拿玩具。小妍不知是計,興沖沖地跑去拿玩具。誰知,等她拿玩具回來,父母已經消失了。


小妍上小學四年級時,父母才回到她身邊。為補償女兒,他們花大價錢買了房車,就為了能在學校門口給女兒做頓飯吃;給女兒買漫畫展的高價門票。同時,他們又要求女兒考高分,並把分數的高低與物質獎勵掛鈎。


小妍幼年缺少父母陪伴,內心缺乏安全感,性格自卑、怯懦。雖說如今父母掙了錢,回到了她的身邊,又花錢為她買了很多東西,卻依然無法彌補她內心缺失的安全感。因為她認為父母愛的是好成績,而不是她這個人。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早期陪伴,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孩子在早期如果缺乏父母的陪伴,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內心沒有安全感,日後就容易長歪。結果是,一步錯,步步錯。所以,小學重在陪伴。


孩子上初中後,開始從童年向少年過渡。此時,他從依賴父母逐漸轉成追求獨立。他不再像過去那樣事事聽從父母的意見,而是希望父母把他當大人看待。


這階段的孩子,最看重的是父母對他的尊重。



我國著名桌球運動員鄧亞萍說,她兒子有段時間特別喜歡打電子遊戲,並希望以後成為職業電競選手。鄧亞萍知道後,沒有像有些父母那樣馬上表示反對,而是專門帶兒子去參觀國內頂級電競俱樂部,讓兒子近距離觀察電競選手的生活。在得知電競選手一天要訓練12個小時以上後,她兒子主動放棄了當電競選手的念頭。


事後,鄧亞萍深有感觸:「當孩子不能完全認清自己、不能完全把控自己,也不知道哪些東西對他更有幫助時,大人一定要做好引導教育工作。」


初中孩子正值青春期,有許多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想法,還有比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強烈的自尊心。這時,父母要做的不是用蠻力「鎮壓」孩子,而是提出合理化建議,引導孩子做出正確選擇。就是說,父母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聽進去你說的話。


高中重在放手:孩子進入社會化的快速生長期,家長管大方向就行;大學重在欣賞:孩子在適應社會身份的同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此時父母的欣賞能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筆者:孩子上了高中,上了大學,父母的教育重心是不是又該轉移了?


周建華:是的。孩子上高中後,父母要做的是放手;孩子上大學後,家長要做的是欣賞。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上高中後,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處理事務的能力顯著提升,開始嘗試擺脫成人,獨立解決問題。所以,教育高中孩子最重要的關鍵詞是:放手。


可恰恰很多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在孩子上了高中後,全天24小時地盯著孩子。


去年,我鄰居的兒子上高中。剛上高中那會兒,這孩子的成績不錯。為讓孩子考個好大學,孩子媽媽辭去工作,專門在家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並包攬了所有家務。她不止一次地對她兒子說:「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名校,其他的事不要管。」


文理分科時,孩子想選文科,但是我的鄰居認為,孩子讀理科更好,以後容易就業,收入也高,非讓兒子讀理科:「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聽我的沒錯!」


無奈,他兒子學了理科,結果因為缺乏興趣,越學成績越差。又因為被父母頻繁指責,孩子有了叛逆心,乾脆不再學習,通宵打遊戲。我的鄰居後悔不已。


高中,是孩子開始進入社會化的快速生長期,父母管孩子要看大方向,只要孩子的大方向不錯,就要逐漸放手,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並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樣,孩子在一次次的實踐和承擔後果中,才能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大學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這時的他,在適應社會身份的同時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對這階段的孩子,父母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


我朋友的孩子去年大學畢業。或許是學習成績不太拔尖,或許是社會交往能力不算出色,眼看身邊的朋友們都拿到了入職通知,他投出的簡歷卻如泥牛入海,毫無動靜。為此,他非常焦慮。


我朋友看出了孩子的緊張、焦慮。一天,他喊孩子陪他散步,路上懇切地幫孩子分析其優缺點,還提了很多就業參考。最後,他鼓勵孩子:「你的能力挺強,現在只差個機會。我相信,只要機會一到,你定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後來,這孩子被一家國企聘用,因為踏實能幹,提前通過了實習期。


從校園到社會,是人生的關鍵一步,這時父母要做孩子的精神導師,引領他走出困惑、迷茫。


總之,從小學到大學,家長教育孩子,要把握孩子不同發展時期的教育重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人物簡介

周建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副校長,數學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


END

作者:天竺

編輯:楊子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第一時間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