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異寵似成孩子們心頭好,為何越養越怪?又棄養不少?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 2022-10-01T20:36:34.389691+00:00

原本鮮有人知的另類寵物,打破了貓、狗、鳥、觀賞魚等傳統寵物格局,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心頭愛。「買的時候挺喜歡,等新鮮勁兒過去了,都是家長在養。」

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何蕊

軟萌可愛的大眼蜜袋鼯、會吐口水的羊駝、生人勿近的蜥蜴和守宮……近年來,一群「神奇寶貝」走進人們的生活。原本鮮有人知的另類寵物,打破了貓、狗、鳥、觀賞魚等傳統寵物格局,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的心頭愛。

異寵市場火熱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吐槽和質疑聲:「小孩養寵物真是越來越怪了!」「買的時候挺喜歡,等新鮮勁兒過去了,都是家長在養。」「這些寵物一看就是冷血動物,養不熟,還容易挨咬受傷」……到底實際情況如何呢?記者走訪多家寵物市場,採訪數位小主人,探究青少年熱衷飼養異寵背後的故事。

現象

異寵「俘獲」青少年 開明爸媽越來越多

在13歲的楊濯瑄家裡,除了爸爸媽媽和妹妹,還有13位特殊的家庭成員——兩隻守宮、七隻龜、三隻甲蟲和一隻螳螂。「我從一年級開始養甲蟲,陸陸續續添了很多新品種,它們都是我的朋友。」楊濯瑄笑著說,有時候走到飼養盒旁,會看到寵物們探著腦袋向外張望,「我總覺得它們認識我!」

養異寵六年多來,楊濯瑄逐漸從中找到了獨特的樂趣。「小時候爸媽帶我去野營,我在一片樹林裡發現了兩隻獨角仙,當時覺得特別新奇,就把它們帶回了家。」楊濯瑄邊說,邊從手機中翻出一張照片。照片上,他手捧著兩隻頭上揚著角的甲蟲,咧著嘴笑。這是他第一次養寵物,在隨後的日子裡,他學著自己繁殖甲蟲,觀察它們從毛毛蟲化成蛹,再破繭成甲蟲的過程,「像開盲盒一樣,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

飼養寵物,父母算是楊濯瑄的啟蒙老師。昆蟲講座、自然博物館、森林公園……一家人是常客。「爸爸是醫生,他總陪我蹲在草地上觀察昆蟲,給我講它們的自然習性、生長環境。」楊濯瑄說,第一次接觸守宮這個新鮮的品種前,父母陪他查了很多資料:守宮喜歡在什麼環境裡、怎麼餵養、能長多大……「他們從不覺得這是個奇怪的愛好,反而很支持我。」

當下,像楊濯瑄父母一樣的開明家長越來越多。周末,位於海淀區的新官園花鳥魚蟲市場,約七成左右的顧客是年輕家長和青少年,他們有的在玻璃櫃前挑選家庭新成員,有的一起撫摸著毛茸茸的小寵物,有的則硬著頭皮完成學校留的「作業」。

「別給我,給你爸拿著!」在一家售賣昆蟲的店鋪門口,一位母親抗拒地連連後退,在她面前,五隻西瓜蟲正在一個透明塑料盒裡四處亂竄。孩子解釋道,自己剛上初一,生物課老師讓每位學生抓五隻甲蟲觀察,全家上陣都沒捉夠,只能到市場買回家完成作業。「我們做家長的,支持孩子多接觸自然、認識生物,就是我有點怕蟲,只能讓他爸能陪著一起觀察了。」孩子的媽媽說。

探因

私人定製「神奇寶貝」滿足情感需求

異寵為何能「俘獲」眾多青少年的心?記者採訪了多位小主人,發現種類繁多的異寵不僅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異心理,還適合不同性格的青少年,讓他們體會私人定製般養寵的快樂。

「孩子性格相對內向,喜歡安安靜靜的事物,這群不粘人的小傢伙最適合飼養。」6歲的怡心是個文靜靦腆的小姑娘,家裡養著兩隻守宮和三隻龜。父親劉先生說,相比於貓狗鳥類等好動的寵物,守宮和烏龜一般不會發出響動,每天只需餵食一次,安靜又省心。

活潑好動的青少年,則更喜歡蜜袋鼯、倉鼠、龍貓等互動性強的寵物。舉起手臂,張開五指,手心面向高處,就會有一隻蜜袋鼯展開如降落傘一般的翼膜,飛向手心。小俊傑每天放學回到家,寵物蜜袋鼯都會以這種「儀式」迎接小主人。「太好玩了!養寵物可比玩遊戲有意思多了。」小俊傑說,這隻寵物已經成了同學們心中的「明星」,都想來家裡和它玩耍嬉戲。

「異寵的流行反映出青少年的交往需求和好奇心。」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上官芳芳分析,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城市化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聯結逐漸疏遠,青少年在性格養成階段,尤其渴望同伴和家長的認可和陪伴,異寵則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媒介,滿足青少年個性化的交往需求,寄託情感,緩解孤獨。

上官芳芳認為,家長要重視現象背後反映出的親子溝通和陪伴不足的問題,「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需要建立融洽的交往陪伴關係,從中獲得存在感。然而,有些家長過分重視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陪伴,使得有些青少年將情感寄托在別的事物上,其中就包括飼養寵物。」上官芳芳提醒,家長要對青少年養寵進行適當且溫和的引導,拒絕粗暴溝通,看到孩子養寵行為背後的情感渴望和需求。

問題

「撒潑打滾」帶回家 飼養還得靠家長

「求求您了,給我買一隻吧!」「我可以花壓歲錢自己買。」「真的想要,我一定負責到底!」……寵物市場裡,總能聽到孩子們真誠地懇求。不論是撒潑打滾,還是軟磨硬泡,多數家長最終還是選擇妥協,讓孩子如願以償將寵物帶回家。然而,等新鮮勁兒過去,養活寵物的一系列「麻煩事」還是得靠家長完成。

允涵在他十歲生日這天,為自己挑選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一隻無毛豚鼠。「孩子一直想養只寵物,本來想帶他來寵物市場挑個小魚小鳥,先養著試試,沒想到孩子一眼就看中了這隻無毛豚鼠,挪不動步子了。」允涵的母親楊女士說。

允涵懷裡的這隻無毛豚鼠,像個縮小版的河馬,全身無毛,體型圓潤,呆萌的樣子很招人喜歡。「這種無毛豚鼠也叫無毛荷蘭豬,它們的老家在南美洲,因為性格溫順、容易照顧,被人們繁殖培育出不同毛色、形態各異的品種。」店鋪老闆介紹,它們吃青草和種子,不愛叫,好養活,是店裡的「銷冠」,深受小朋友的喜愛。

「我以後少玩電腦遊戲,不管吃喝拉撒我都伺候它!」在允涵信誓旦旦的承諾下,楊女士最終花費1000元,為兒子買下了這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禮物。當晚,楊女士就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小鏟屎官,希望你堅持下去,好好照顧它,讓它陪伴你到18歲。」配圖中,允涵蹲在玻璃缸前,認真地用乾草為自己的新寵物布置小窩。一月後,楊女士在朋友圈更新道:「兒子開學,伺候小傢伙的重任交給我了,一天餵三頓,一周洗一次澡,閒著的時候還總想讓人抱,感覺又多了一個『兒子』……」

記者發現,類似這種「起初孩子想養,最後家長被迫養」的情況不在少數。多位異寵店鋪老闆表示,曾發生過寵物售出一段時間後,家長來退貨的情況,原因無非是孩子新鮮勁兒過去,把寵物「扔」給家長養,但家長時間精力有限,最終無奈選擇棄養。「這種事在異寵這行發生得尤其多,因為本來家長對異寵的接受度就較低,所以更容易出現棄養的行為。」

建議

青少年養寵從培養責任心開始

出於好奇、求異等心理,跟風飼養異寵,卻不了解其習性,一旦後期出現「不親人」「味大」「難養」等問題,青少年很容易因新鮮勁兒過去,出現棄養行為。「我們應抵制任何原因導致的棄養行為。」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講師杜孟澤表示,棄養造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大。

如果遭到棄養的是非本土物種,且適應我國的自然環境,就會造成外源物種入侵,嚴重破壞我國本土生態平衡。杜孟澤舉例,我國早期為食用引進的紅耳龜就曾大面積泛濫,擠對本土生物,威脅生態平衡。「另外,有些異寵品種是專門作為寵物引入我國的,脫離人類庇護很難生存,棄養就等於給它們『判了死刑』。」杜孟澤說,這類異寵雖對我國生態破壞較小,但其體內可能包含有害微生物,對生物安全造成威脅。「比如南美大型鸚鵡,幾乎無法在我國野生環境下生存,但它們可能攜帶類似鸚鵡衣原體等多種人畜共患病病源,存在生物安全隱患。」目前,我國已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養寵行為。

對於青少年而言,如何做才是正確的養寵?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基礎獸醫系副教授劉天龍說,青少年養寵應從建立責任心開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充分考慮,判斷時間、精力是否適合養寵,並挑選適合自己的品種。養寵前要徵得所有家庭成員的同意,學習飼養寵物所需的基礎常識,保證可以提供相應的物質要求,選擇合法合規的渠道購買。「一旦做出決定,就要把寵物當成家庭中的一員來看待,一切棄養行為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