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始做自媒體是太晚了嗎?

老範雜談 發佈 2022-10-01T21:00:15.745085+00:00

相比19世紀,現代社會更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有了網絡的加持,似乎普通人有了更多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在公共平台發表自己的觀點。

19世紀英國偉大作家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200年過去了,可是在現在看來,這句話放到任何一個不斷變遷的時代都是正確的。相比19世紀,現代社會更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有了網絡的加持,似乎普通人有了更多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在公共平台發表自己的觀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生活、健康、娛樂等各領域既有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專業分析,也有廣大網民發布的一些不太專業,可能帶有偏激、可能不甚成熟的觀點,或是一些純粹生活類的內容。不論內容發布的主體是誰,也不論內容產出的質量如何,我們都將其稱為自媒體,而這個時代,也被稱為自媒體時代。那些知名人士和業內大咖不必多說,他們一下場必然引起廣泛的關注,吸引大批粉絲,我們不能稱其為「網紅」,因為即使沒有網絡他們依然很成功。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則是他們成為網紅的必要條件。

近兩年隨著疫情的反覆,以及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失業」、「被裁員」等名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口中。研究生、本科生去大城市送外賣的現象也多次出現在各大媒體平台。人們活得越來越焦慮,好像都認為成為「網紅」會讓自己賺錢越來越容易,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粉絲越多,產出內容越優質就越容易有流量、有點擊,等到積累起一定數量的粉絲就開始直播帶貨,相比現在實體經濟的萎靡,直播帶貨是一片藍海,無論明星還是普通人,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潘嘎之交」就是最好的印證。所以就有人困惑:現在才開始從事自媒體會不會太晚了?還有沒有可能取得成功?


在我看來,只要不是那麼急功近利,堅持輸出優質內容,任何時候都不晚。我們可以從自媒體的發展歷程來理解這件事。從自媒體平台和內容輸出形式的角度,最早的自媒體應該是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存在的微博、博客,然後發展到以短視頻為主的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不論哪種形式,作者的目的都是在打造個人IP.其實在某一平台發展的早期階段,很多作者的目的比較純粹,就是輸出優質內容,變現的心理預期比較小,因為可能這個平台的發展還不是那麼成熟,更遑論平台的內容創作者了。所以在這一階段,平台和優質創作者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關係: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平台,才有創作者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平台因為這些創作者持續輸出的優質內容,才有了良好的口碑和不斷裂變的用戶數量。等到平台發展成熟後,這些前期入駐的創作者可能已經成為擁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的大咖,而他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當前的網絡影響力持續變現。這個從開始到成熟的過程,是順其自然形成的,他們一開始可能並沒有想到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反觀平台成熟後新湧入的創作者們,看到前輩們所擁有的影響力和變現能力,也想像他們一樣,所以他們等不起。為了在已經成為藍海的領域拔得頭籌,開始焦慮不安,每天想的都是怎麼樣吸引觀眾的眼球。所以發布的一些視頻或文字可能是劇情需要,脫離了真實性;可能一天發布好幾個視頻,短視頻變成了隨手拍,不規劃產出內容,不在乎內容質量,先把數量搞上去;甚至會打一些色情擦邊球。這些都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所想出的「流量密碼」,但是這樣的流量有什麼用呢?觀眾都不是傻瓜,劇情演多了就會有演砸的一天,等待你的只能是形象坍塌。平台也不是傻瓜,持續低質內容的輸出長期來看只能降低你的曝光度。所以無論輸出文字還是視頻,優質才是長久之計。


最近看西瓜視頻,總會刷到「失業在家,全職在家做自媒體收入也不高,該怎麼辦?」短視頻現在已經是一片藍海,試想你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在這個領域一下子脫穎而出呢?應該極難做到。我們總說「不要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把自媒體當做自己的興趣,而不是謀生的手段,可能有一天你會有意外驚喜。

在網絡上無病呻吟的很多都是年輕人,縱然經濟不景氣,縱然有35歲危機,可很多人距離35歲還很遠。年輕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幻想一夜暴富,不要躺平。起來去努力一把,縱然不能馬上成功,但作為自媒體創作者,最好在公共平台傳遞一些正能量,雖然網絡平台倡導言論自由,但既然是公共平台,就要注意社會影響,這同時也是在維護個人形象。

做一名優質的自媒體創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