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隆裕太后心甘情願退位,袁世凱是怎麼做到的?

等閒讀史 發佈 2022-10-01T21:10:17.203358+00:00

別說1911年了,其實自從慈禧太后去世,清朝就處於名義上的統一狀態。甚至,在慈禧太后在世的時候,對全國的控制也是有限的——「東南互保」聽說過嗎?

這個這個,並不太難吧?

別說1911年了,其實自從慈禧太后去世,清朝就處於名義上的統一狀態。甚至,在慈禧太后在世的時候,對全國的控制也是有限的——「東南互保」聽說過嗎?政府要跟敵國開戰,東南數省聯合起來,拒不執行。這是大一統的王朝能允許的嗎?

可是,慈禧就接受了,而且事後並沒有追究。當然,她用政治手段、找其他藉口,處理了一些官員。可是對「東南互保」整個事件,她並沒有定罪追責,等於是默認了。這說明什麼?

說明到清朝末期,中央政府已經無法對全國實施有效統治了。

有一說一,慈禧的統治阻礙了社會進步,但是在清朝政府之中,還找不出一個比她更強有力的政治家。到她死後,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灃當政,想殺袁世凱但又不敢,想搞君主立憲但又不能,弄了個責任內閣,閣員十三人中滿人占八人,滿人中皇族又占五人,輿論指責為「皇族內閣」。並且皇族內部也是爭權奪利,各懷鬼胎。載灃並沒有能力把他們整合起來。可以說,他的一切政治措施,都是在試探與妥協之中徘徊,根本找不到各方都能接受的「中庸之道」。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下罪己詔,解散皇族內閣,自己也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以醇親王名義退歸藩邸。

在滿清的最後三年裡,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是載灃,帝國的名義最高領導,就是隆裕太后了。實際統治者撒手不干,名義領導、一介後宮婦人,又有什麼辦法?擺在隆裕太后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保全自己和小皇帝的性命。其他一切都要靠邊站。

袁世凱逼宮,同時也提出一優待清皇室的條件。平心而論,他的優待條件的確是「優待」,既保全了帝後宗室的生命安全,又提供大量金錢、足夠隆裕和溥儀使奴喚婢、錦衣玉食地過幾輩子!

隆裕也不是第一天知道「大勢已去」的現實的。這個條件,恐怕能讓她喜出望外了。

袁世凱自己有稱帝野心,所以在跟清室談條件時特別優待。如果換一個革命性比較堅決的人,給隆裕不那麼優厚的條件,只怕隆裕也沒有拒絕的勇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