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爆炸真兇」或成歷史謎題,哪國會堵漏修復才是世紀難題

犀利呱 發佈 2022-10-01T21:18:12.399642+00:00

原創:犀利呱/文人類在貪婪和仇恨的道路上,永遠也不會吸取歷史教訓。2022年9月26日零點03分,幽深冰冷的波羅的海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底深處一聲前所未有的巨大悶響之後,大片雪白的海浪泡沫,詭異地從海底翻湧至海面。

原創:犀利呱/文


人類在貪婪和仇恨的道路上,永遠也不會吸取歷史教訓。

2022年9月26日零點03分,幽深冰冷的波羅的海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博恩霍爾姆島附近,海底深處一聲前所未有的巨大悶響之後,大片雪白的海浪泡沫,詭異地從海底翻湧至海面。

更令人詭異的是,這些雪白的海浪泡沫沒有隨著那聲巨大悶響消失而停止,反而以更加劇烈的速度向海面翻騰,並迅速擴散至周圍方圓700餘米海面。

一時間,幽深冰冷的波羅的海,出現了一處宛如海水沸騰的壯觀又詭異的場景。

因事發地位于丹麥領海,且波羅的海又位於極度敏感的軍事海域前沿,丹麥海軍第一時間開赴事發地。

就在丹麥海軍尚未趕赴現場時,又一聲巨大悶響聲自波羅的海海底深處傳來。海面第二次出現了之前的壯觀又詭異的場景。

2022年9月26日17時04分,隨著第一聲爆炸已經過去17個小時,正在丹麥軍方乃至丹麥全國緊張調查之際,第三聲巨大悶響聲自波羅的海海底深處傳來。

這一次事發地點,依舊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但有所區別的是,這第三次事發點位于丹麥鄰國瑞典領海之內。

同樣,驚慌失措的瑞典海軍也第一時間全副武裝趕赴事發地,看到了同行丹麥海軍一樣的情景,海面上雪白的海浪泡沫翻滾,並且源源不斷。

一天之內三聲海底巨響,三處海面「沸騰」——波羅的海究竟發生了什麼?

詭異的「天然氣泄漏」

一個令世人倍感疑惑乃至詭異的細節是:

——最早通報這些異常情況的國家,既不是事發地丹麥,也不是事發地瑞典,而是千里之外的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並且該公司是通過北溪一號和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壓力驟降,判斷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

因為只是一家天然氣公司,沒有能力第一時間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只能是在第一時間無奈發布消息稱:

——兩條管道在周一晚間也出現了壓力下降,原因仍在調查中。

事實上,當時的俄氣公司發現,管道內的天然氣壓力已經由往常的105bar驟降至7bar。

這種幅度的劇烈降壓,在天然氣行業中,就意味著嚴重的管道失壓事故,也就意味著該天然氣管道已經事實上完全喪失天然氣輸送能力。

作為一家專業的天然氣公司,他們完全了解可能發生了什麼問題。但他們同時也清楚發生的問題背後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們什麼都不能說,只能來一句「原因正在調查中」。

真正詭異的事件,發生在丹麥和瑞典這兩個國家。他們一個是正牌北約國家,一個是北約軍演從不缺席、目前已申請加入北約的准北約國家。

一場9月26日凌晨,實際就是9月25日晚發生在兩個國家領海的一連串海底巨響,這兩個國家卻保持沉默超過24小時,一直到9月27日,才通過官方渠道予以披露。

即便如此,丹麥能源機構也只是在一份聲明中輕描淡寫地表示:

——「今天,『北溪-2』天然氣管道在丹麥海域發生泄漏。」

「泄漏」一次包含的含義非常廣,但兩國軍方乃至政界都三緘其口。

拖延兩天兩夜的「爆炸」官宣

但事實上,在事發當天也就是9月26日,英國路透社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將這一劇變公之媒體時,就已經將海底巨響與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進行了串聯。

窗戶紙里透出的陰影,其實已經出賣了這層窗戶紙。

真正通過技術手段捅開這層窗戶紙的國家,實質上是瑞典。

9月27日,瑞典電視台以異常嚴謹的方式報導:

——格林尼治時間26日零時03分和17時04分,波羅的海西南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發生兩次海底爆炸,瑞典海事局隨後發出有關氣體泄漏的警告。

更直白的聲音來自瑞典國家地震台網檢測中心,地震學副教授比約恩·倫德公開證實:

——「(通過監測儀器)能清楚地看到事發水域的海浪如何從底部反彈到水面,這意味著『發生了爆炸』。

——「其中一次爆炸產生了相當於2.3級的地震,瑞典南部30個測量站都探測到此次爆炸。」

因為一系列權威媒體的持續披露,以及地震台網等專業機構的發聲,9月27日當天晚上,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不得不站出來公開明確表態:

——「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

這是整個歐洲針對此事的最早官方確認和表態,但值得深思的是,距離這場大事件過去,已經延遲了整整48小時,也就是兩天兩夜。

「爆炸」、「地震」、「2.3級」、「非事故」、「蓄意破壞」,這一系列關鍵詞,瞬間將原本雲遮霧繞的「天然氣失壓」事故,演變成了重大的地緣政治突發事件。

一道可能永遠無法解開的歷史性爆炸謎題

在俄烏衝突持續升級、歐洲能源危機升級的當下,一天之內三次針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爆炸破壞,已經事實上動搖了整個歐洲大陸各國之間的基本信任,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都籠罩在一片巨大陰雲之中。

究竟是哪一方在這個危險當口實施的這一系列爆炸,成為了世紀猜想。

幾乎每一個觀察者都有一個心目中的「罪魁禍首」,幾乎每一個戰略調查機構也都有自己的「懷疑名單」。

但事實上,回望歷史就會發現,正如千百年來人類所經歷的重大突發事件一樣,究竟哪一方才是肇事者,可能很難浮出水面。

先說最近的類似大事件,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目前呈現給世人的結果,就是一個「精神狀態尚待認定的80後無業游民」實施。

稍遠一點的類似大事件,導致伊拉克國破家亡的伊拉克戰爭導火索,是時任美國國務卿包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右手親自手持的一管「炭疽病毒」。

再遠一點的類似大事件,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塞拉耶佛事件,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呈現給世人的結果,就是一個「19歲的中學生」實施。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所有導致重大事件爆發的具體原因、幕後主使等要素,都是以近乎不值一駁的荒誕面目顯示在世人眼中。

至於真相究竟是什麼,大多數情況下,歷史都給不出真實準確的答案。

波羅的海冰冷海水下發生的爆炸,不出意外的話的話,依舊會循著這條歷史鐵律穩步前進。

所以,要想追尋北溪天然氣管道真正的爆炸者、幕後主使者,大概率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

既然精神病患者、能手持的「炭疽病毒」、19歲少年都能幹出影響世界的大事,那麼接下來,三隻迷路的波羅的海斑紋海豹,不小心放了三個屁引爆了北溪天然氣管道,也並非不可想像。

就算是某一方拿到了所謂的「證據」,洗衣粉、除臭劑、電腦合成畫,可能都會出現在未來的聯合國安理會甚至聯合國大會上——歷史這位偉大的導演早已編排過同樣的戲碼。

如不立即修維,北溪兩條管道將被「摧毀」

實際上,目前掀起的「北溪管道爆炸真兇」大猜想本身,也極有可能是一場預設的議題,除了引發一系列的相互攻訐外,毫無實際價值和觀察價值。

相反,針對兩條被爆炸損壞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究竟哪一方會出面進行維修、處理,以及後續進程,才是真正值得關注和研究的重大事項。

一個重要知識點,呱友們需要高度關注:

——無論北溪一號還是北溪二號,為了保持壓力,都灌注有約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以與海底水壓保持壓力平衡。爆炸之後的天然氣管道,不僅僅只是漏掉數以億計的天然氣,更重要的是,海水已經形成了倒灌。腐蝕性極強的海水對於天然氣管道內壁構成的危害,是以小時計,兩條管道是否徹底報廢,其實已經進入倒計時。

海底天然氣管道是一種特種管道,其管道外壁經過多重防腐處理,但是其管道內部卻絕無這些防腐措施。

這就意味著,從9月26日零點左右開始,數以億噸計的波羅的海海水,就已經在向爆炸破口處倒灌。

不出意料,截至目前,該管道應該已經成為了兩條「海水管道」,而不是之前的「天然氣管道」。

在ISO的標準中,腐蝕環境被分為6大類。其中,腐蝕等級最高的一級,正是海洋環境。

這樣一來,除了富含各種鹽分的海水腐蝕外,灌滿海水的管道內,還將灌入海量的海底泥沙,並且聚集大群的海洋微生物、海洋附著生物。

具體情況,只需要看看每年海洋船舶都需要系統清理海底附著物就知道大致情況。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如果北溪天然氣管道如果不儘快投入堵漏、維護、清理,那麼這兩條代表著歐證能源生命線的管道,將會由「被破壞」變成「被摧毀」。

而這個「被摧毀」的倒計時器,在9月26日凌晨,已經被人為摁下開始鍵。

承受重壓的北約和瑞典

面對這種倒計時器滴答滴答響的局面,相關各方又面臨怎樣的抉擇?

首先看丹麥和瑞典。

這條管道被爆炸的位置,位于丹麥和瑞典兩國領海。暫且不論管道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負面影響,就是從海底冒出的數以億計的天然氣造成的眼前污染、長期危害和潛在威脅,就已經足夠兩國焦頭爛額。

丹麥海事局已經發布了航行警告,在事發現場方圓5海里內設立禁航區,理由是「天然氣泄漏對該地區的航運構成危險」。

瑞典海事局也發布航行警告,要求所有過往船隻必須與泄漏點保持5海里以上距離,直至另行通知。

不要以為等到管道內天然氣漏光了,丹麥和瑞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為了儘量減緩天然氣管道被海水倒灌腐蝕的風險,不排除俄氣公司繼續輸氣或替代性輸氣以保證管道內正壓,以抵禦海水倒灌產生的重大經濟損失。

這樣一來,丹麥和瑞典極有可能面臨長期性威脅。

並且,從丹麥這個傳統北約國家事後的強烈反應來看,丹麥對此事充滿了難以抑制的憤怒。

因為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是全球第一個國家元首明確指出此事是「蓄意破壞」而非「事故」,定性與負面評價已經溢於言表。

這種明顯未經北約或者歐盟內部協調口徑的公開定性式聲明,凸顯了丹麥政界對此事的態度。

對丹麥而言,發生在本國臨海內的人為海底爆炸,事態非常嚴重:

一、此事本身就嚴重侵犯了其國家主權,是對一個國家的公開侵犯。

二、更糟糕和更影響深遠的是,丹麥的情報和軍事部門,未能及時偵知此次重大爆炸事件,屬於典型的失職、瀆職事件。

三、丹麥本身就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集體防禦原則,對成員國的攻擊就視為對整個聯盟的攻擊,此事一旦確定是非北約國家所為,或將立即觸發北約集體防禦條款。

對瑞典這個國家來說,雖然目前尚不是北約成員國,但對發生在本國的海底爆炸一無所知任憑其發生,同樣面臨事後嚴厲的民意問責。

瑞典剛剛經歷了一場頗具歷史性的大選,極右翼政黨瑞典民主黨躍升為議會第二大黨,右翼政黨組成的反對黨陣營擊敗支持現任政府的左翼黨派陣營,瑞典首相安德松黯然辭職。

帶有民粹傾向的右翼政黨,絕不會放棄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瑞典未來必將經歷長久的政壇撕裂。

「被傷害值」爆表卻只能沉默的德國

此次北溪管道被爆炸破壞,從短期觀察,最惴惴不安的莫過於德國。

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世界製造業大國,對能源的實際需求和對外部能源的依賴,遠高於歐洲其他國家。法國因為有著傳統殖民地優勢,其替代能源解決方案要優於德國選擇。

另外,事實上德國無論是在北溪一號還是北溪二號上,都擁有份額不低的股份,本身就屬於德國國家資產的一部分。

從常理、常情、常利來說,爆炸事發地距離德國洛默僅有90公里海路,德國如果派人過去進行堵漏維修,坐客輪都只需要兩小時,坐飛機的話眨眼即到。

然而,目前的德國,卻只能是實行「選擇性失明、失聰政策」。

自俄烏衝突以來,這個世界工業大國就在俄羅斯、歐洲、美國之間,進行著最艱難與最危險的輾轉騰挪。

歷史上的戰爭罪行是德國永遠甩不掉的政治包袱,所以在幾乎所有的戰爭、衝突議題上,德國都必須也只能維持著「人間清醒」的態度,以防止重新響起的「清算」聲音。

在俄烏衝突中,德國稍稍有所猶疑,就會被波蘭等國重提「戰爭賠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德國在歐洲政治地位上的艱難處境。

回到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一事上,德國缺乏基本的立場和同盟,難以介入對這條管道今後善後事宜。

任何試圖保障這兩條管道的動議,都會被視為是與北約、歐盟離心離德的表現,更別提落實到行動上。

德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歐洲各國尤其是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國家進行幕後遊說,在充分尋求同盟國的基礎上,再由另外地位超然的國家提出對北溪管道的堵漏維修。

但事實上,如果將北溪管道爆炸數位化為對一個具體國家的傷害值,那麼短期來看,德國的被傷害值,已經爆表。

望洋興嘆無可奈何的俄羅斯

德國作為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大股東、實際最大受益者,短期看的確是管道爆炸最大的受傷害者,但是從個長期損害來看,最大的受傷害者,卻是遙遠的俄羅斯。

那麼俄羅斯能立即派出力量對受破壞的北溪管道進行搶救性修復嗎?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排除此事的是非對錯,此事的肇事者選擇博恩霍爾姆島附近的幾處爆炸點,無論從政治角度,還是軍事角度,或者從經濟角度說,都充滿了陰謀論的小聰明。

該地不僅是丹麥當年防守瑞典的海上橋頭堡,並且距離德國、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海岸都非常近,甚至最遠距芬蘭海岸線,也不超過700公里。

如果要找肇事者,那麼上述諸多國家,有誰可以排除嫌疑?又有誰不能排除嫌疑?

但落實到俄羅斯前去堵漏修復那幾處天然氣管道,則屬於難上加難。

從理論上說,俄羅斯如果可以前往堵漏修復這幾處天然氣管道,那麼俄羅斯可以從其飛地加里寧格勒州出發,僅有區區300多公里即可趕到,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阻礙。

但最致命的問題在於,幾處被爆炸破壞的管道處均在歐洲各國領海之內,在目前歐洲緊張惡劣的政治、軍事氛圍下,俄羅斯人出現在任何一個歐洲國家領海,無論以怎樣的理由出現,都是一件極度敏感事件。

無論是丹麥還是瑞典,在歐洲這種整體緊張氣氛下,如果同意俄羅斯出面堵漏維修,因需要勘測、定位、施工等複雜手段且註定耗時不斷,屬於一項不小的大工程。

關鍵在於,這項可能曠日持久的工程一旦開始,就意味著丹麥和瑞典需事實上要讓渡一部分領海權益,任由俄羅斯方在其領海活動。

這是一項莫大的忌諱,即便是在以往的正常時期,兩國也大概率不會允許,更別說在如今這種一觸即發的緊張時刻。

因為,一旦俄羅斯提出這項要求,歐洲陣營甚至會懷疑俄羅斯「自導自演」這場事件,目的是要增強對歐洲的偵查和控制。

所以,俄羅斯即便心急如焚,也只能暫時摁下內心的種種情緒,絕口不敢提赴事發點進行堵漏維修的要求,只能是望洋興嘆。

每一位主導者都不該逆潮流而動

至於在此事件中,事實上獲益最多的烏克蘭和美國,自然是沒有任何動機,也沒有任何理由提出要去修復被破壞的北溪天然氣管道。

相反,圍繞隨後可能展開的搶救性修復北溪管道一事上,最大最強的外部阻力,大概率就是來自烏克蘭和美國。

對烏克蘭來說,北溪兩條管道癱瘓,意味著一嚴重削弱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二進一步削弱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三凸顯了烏克蘭原有天然氣管道的地位和作用,屬於樂見其成的天降餡餅。

對美國來說,北溪兩條管道癱瘓,則意味著不僅上述好處,還能長遠鉗制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外帶增加美國天然氣在歐洲的競爭力,可謂是一舉五得。

所以,當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損壞的帶來的震撼衝擊波之後,圍繞這條管道的後續處理事宜,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數年之前,犀利呱寫過系列北溪天然氣管道之爭,終將成為左右歐洲各國國運的重大節點。現在發生的一切,只是這場世紀爭奪的序幕。

所有註定的正在發生,所有未知的正在兌現。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解決這一註定未來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件,考驗著每一個相關國家和不相關國家。

世界和平或許只是普通人的期望,但所有普通人的期望集合在一起,理應成為整個世界的大潮流。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位有能力的主導者,都不該被眼前的烏雲和小利所蒙蔽。


前文回顧

◆暫棄制裁北溪二號,美國戰術性低頭:一條管道觸發美俄歐攤牌時刻

◆北溪二號通氣在即,俄羅斯亮終極底牌:清空美元,或將融入歐元區

◆北溪二號存廢,一條管道事關美俄歐世紀博弈,誰放棄誰是歷史罪人

◆德國不講武德強占俄羅斯石油公司?不,只是能源博弈中的一場雙簧

◆特拉斯提核按鈕論,英國有限核威懾戰略或轉向,恐事實擁核國效仿

◆深度:抄家川普後,獨立檢察官或重現,美國憲政危機一觸即發

◆美國難題:印度4個月買光俄羅斯全年27%原油,這石油制裁戰怎打?

◆生前不反對,死後摘器官:西方器官移植默認同意背後的窮國血淚史

10年6.88萬噸野生青蛙端上餐桌,歐美紳士們,請別把青蛙吃滅絕了

#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將這篇文章轉發給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麼國際瓜,不管是熱湯還是冷飯,只管留言提出。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