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IT男用了怎樣的程序,35分鐘全文背誦《傷寒論》?

中醫肖相如 發佈 2022-10-01T21:23:04.152487+00:00

眾所周知,在我們師門很講究對《傷寒論》的背誦,一代傷寒臨床大家胡希恕先生19歲開始念《傷寒》,晚年80多歲講課時對於《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條文依舊能夠脫口而出、信手拈來,咱們師父在講課時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背會它。

原創 朱宇航 肖相如頻道

肖相如按:朱宇航,我的三期弟子,IT工程師,重度中醫愛好者,剛剛通過了今年的醫考。他學習背誦《傷寒論》是有算法和程序的,果然與眾不同。下面是他在師門大講堂的分享。

| 作者:朱宇航


尊敬的師父以及各位同門: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分享一下我背誦、學習《傷寒論》的方法與體會。


眾所周知,在我們師門很講究對《傷寒論》的背誦,一代傷寒臨床大家胡希恕先生19歲開始念《傷寒》,晚年80多歲講課時對於《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條文依舊能夠脫口而出、信手拈來,咱們師父在講課時也是如此,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背會它。


劉渡舟先生也說肚子裡沒有幾本書,是學不好中醫的,我現在背誦一遍全文的時間大概是35分鐘左右。


下面介紹一下我的背誦方法。



01



首先讓我們做一下簡單的計算。


《傷寒論》的條文統共是398條,假使我們每天背誦3條,大概需要不到5個月(133天),每天背誦2條,大概需要不到7個月(199天),每天背誦1條,大概需要一年多一點,這三種方式時間都不算多。


用這麼短的時間打下堅實的基礎,怎麼算都划得來,而且一遍遍的背誦過程,其實也是一遍遍的學習過程,師父說漸修以頓悟,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第一不要有畏難情緒,第二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恆。



02



我採用的背誦方法是反覆背誦法,即如下表所示:



背誦

複習

第一天

1~3條


第二天

4~6

1~3

第三天

7~9

1~6

第四天

10~12條

1~9

...

...

...


開始背誦之後,每天都要穩步向前推進,即使今天的新條文沒有背會,也不要怕,不要停滯,因為我們第二天就會複習到它,但我們還是要儘量背會它,因為第二天又有新條文。


這樣等我們背完全部條文時,第一天的內容我們實際背誦了至少133遍,第二天的內容我們實際背誦了至少132遍......,再怎麼著也得背會了吧。


在此期間可以整理出背得不熟的條文,按照這個方法再重點記憶,等我們終於能夠熟練地將全文背誦下來時,我們的內力在不知不覺間就已經上了一層樓了。


當然背會之後最好每天或者每兩三天抽時間背誦一遍全文,加深記憶的同時也是在反覆咀嚼、消化。



03



我說一下我能夠背誦全文後的體驗。


去年師門在北京的講座,當張扣啟師兄在講他的醫案時,我很清楚地記得在他還沒有全部念完醫案里病情介紹時,我的心裡就已經給開出方了;


等到師兄說他的方時,幾乎與我所想一模一樣,甚至有些醫案我都嫌師兄第二次開的方應該第一次就用上,換句不客氣的話就是我都嫌師兄下手慢了,當然這極大可能是我的錯覺,畢竟到現我都沒有什麼臨床經驗,還只是一個中醫愛好者;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可能與我每天花半小時背誦一遍《傷寒論》是分不開的。


我作為一個愛好者,在背誦完《傷寒論》後都能有如此自信,那麼作為專業的中醫,如果有《傷寒論》傍身,臨床療效也一定會大大提升,就像張扣啟師兄一樣。


以上便是我背誦《傷寒論》的方法和切身感受。



04



還要說一句的就是在我們背誦條文的過程中,背到哪個方子,最好把《長沙方歌括》裡對應的方歌一起背了。


比如我們背到桂枝湯的條文時,就把方歌「項強頭痛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藉粥之功」一起背了。


我之所以推薦《長沙方歌括》,是因為裡面有不光有藥物,還有每味藥的用量。


經方的藥物配比其實是法度森嚴、細如牛毛的,同樣的藥物組成,多加二兩桂枝便是桂枝加桂湯,多加三兩芍藥便是桂枝加芍藥湯,小承氣湯與厚朴三物湯亦是如此,配比不同,所治亦不同。


我們用《傷寒論》的方子,可以加減 ,可以合方,但是藥物配比一定要遵循原方。



05



下面再來說一下《傷寒論》的學習方法。


對於《傷寒論》的學習不管是胡希恕先生還是咱們師父,都強調要自己動手總結,一定要自己動手寫,對於這種奠基的學習來說,慢工夫笨工夫打下的基礎才牢不可破。


首先就是總結每個方證,比如桂枝湯,就把桂枝湯相關的條文總結到一塊,將每個證都提出來,反覆體會、琢磨,熟記於心。還要依據《神農本草經》把每方用到的藥物的性味功效寫到方子下面,如此亦有助於我們體會仲景立方之意。


然後再類方,比如桂枝湯類方、麻黃湯類方、承氣湯類方、瀉心湯類方等等,找出類方之間的差異。


如桂枝湯與桂枝加桂湯之間的差異,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多了氣上沖的奔豚證,倘若奔豚病而無桂枝湯證,那麼我們用桂枝加桂湯就是不效的。


再比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就是桂枝湯證而有咳逆喘滿者,倘若咳逆喘滿而無桂枝湯證,那麼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也是不效的。


胡希恕先生說「辨方證是辨證的尖端」,咱們師父也在一直在推廣特異性方證,方證就是一個方的適應證,我們如果不能把每個方的適應證純熟於心,那麼在臨床上對於療效便是沒有把握的。


類方之後我們還需要類病,把常見病的適應方做一個歸類,這樣在臨床之時,我們就能快速鎖定、縮小方證範圍,從而加快看病速度。



06



再一個學習《傷寒論》,我們還需要以論釋論,即以《傷寒論》來解釋《傷寒論》,比如對於促脈的理解,後世醫書說:數中一止為促。


縱觀《傷寒論》,我們發現促脈主表未解(34條,「脈促者,表未解也」)、主氣上沖(21條,「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聯繫第15條「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可知)、主結胸(140條,「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為欲結也...」)。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促者,迫近於上、於外者也,則促脈的脈象當為寸浮關以下沉。


學習的過程中,還要前後條文聯繫,比如第67條和160條聯繫,第27條和第113條聯繫,第92條和301條聯繫等等不一而足。金匱與傷寒更要相互聯繫,其間有詳於此而略於彼者,亦有互相發明者。


說到以論釋論,我們學習仲景脈法亦須如此,把傷寒、金匱里有關脈象的條文提取出來,細玩其義,列出每脈所主,對於我們臨床亦是大有裨益。


茲就《傷寒論》的脈象主病做一表格,供各位同門參考。


脈象

主病

脈象

主病

主表,主熱,亦有時主虛

主里,主虛、寒,亦主水飲

主熱,有時主虛

主寒,主營氣不足,有時主里實

主實證(邪氣盛實,正氣抗拒亦力)

主虛證(正氣抗邪力衰)

主痛,主驚(或胸腹悸動)

主表(不解),主氣上沖(上實下虛),亦主結胸

主虛(心虛血少),亦主瘀血

主虛(心虛血少更甚),主瘀血(氣虛),久病見此脈難治

主實(陽熱盛),亦主稟賦強

主虛(氣血不足),亡津亡血者難治,亦主稟賦弱

主實熱,有時主虛(虛勞脈,有外無內)

小(細)

主氣虛、血不足

主寒邪盛,主痛,主宿食,亦主水飲

主津血虛(營衛氣傷),亡血、汗出脈亦常緩

主半表半里證(邪實而氣血尚充盈),脅腹痛、滿,主筋脈拘急,有時亦主寒、水飲

主虛(氣血不振、津虛血少),自汗、盜汗脈多弱

主實證、熱盛,亦主婦女妊娠(平脈)

主津血虛(氣血不充),主濕(外有濕阻),主瘀(內有瘀結)

急(疾,數之甚者)

新病脈數急多屬邪熱盛,病在發展;久病虛甚多預後不良

伏(沉之甚者)

主里,主虛(陽氣沉衰),亦主水飲,里有所結脈亦常伏

洪(大而實)

主邪盛、大熱

微(細而虛)

主正衰、氣血俱虛

芤(浮大虛澀)

主虛勞、血不足

革(弦而芤)

主亡血、婦人漏下、男子久失精


以上便是我的學習《傷寒論》的方法和體會,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同門不吝指教。



註:封面圖來源於攝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