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類網絡綜藝發展十年觀察:唯文化價值歷久彌新

極目新聞 發佈 2022-10-01T21:38:42.202227+00:00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文化始終是我們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寶礦。進入新時代以來,文化類網絡綜藝蔚然興起,已成為當下網絡文藝大花園中亮麗的風景。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文化始終是我們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寶礦。而講求文以載道、推崇以文化人,則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載始終不渝的重要文藝觀念。進入新時代以來,文化類網絡綜藝蔚然興起,已成為當下網絡文藝大花園中亮麗的風景。越來越多的網絡綜藝創作者堅持用文藝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和審美啟迪的創作理念,製作推出了一批文化底蘊豐富、人文精神充盈的作品,在網絡視聽領域吹送了一縷清新雋永的文藝之風。

與新時代同步,文化類網絡綜藝發軔於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區別於同時期以娛樂功能為主導的其他網絡綜藝,該類節目賦予作品厚重的文化價值,帶給觀眾深層次的思考,填補了人文類網絡綜藝的空白。在彼時「流量至上」的網絡視聽產業大環境中,文化類網絡綜藝引領了兼顧思想與娛樂、統籌人文價值與商業利益的網絡視聽新風尚。《羅輯思維》和《曉說》是這類節目的探路者,這兩檔節目以知識分享脫口秀為主要形式,以主講人個人影響力、表現力為市場和口碑保證,雖然形式較為簡單、成本投入較低,但因其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上線之初便獲得大量網民的青睞。此後,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自2015年起,文化類網絡綜藝快速發展,逐漸形成多個平台爭相發力、多種形式爭奇鬥豔的可喜局面,漸漸成為網絡文藝領域的一個重要類型。而隨著「傳統文化熱」「國潮熱」在年輕網民群體中的興起,近兩年,《登場了!敦煌》《舞千年》《花好月圓夜》等傳統文化類網絡綜藝、晚會節目在各視聽平台百花齊放,在社交平台上屢登熱搜、廣受好評,為民族文化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表達提供了生動範例,亦成為增進青少年群體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源頭活水。

推陳出新的網綜創作

十年來,文化類網絡綜藝不斷突破內容創作的邊界,在題材上主要形成了以下兩種形態:

《鄰家詩話》海報

一種是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創作題旨的大眾化通識性文化節目,如《鄰家詩話》《舞千年》《我是唐朝人》和「登場了!」系列等。歷史文博、詩詞歌賦、古典樂舞是這類網絡綜藝的主要選題素材。這類節目往往結合紀實、真人秀、歌舞表演等形式,以精緻的視聽語言和年輕化的表達方式,讓歷史文物、文學典籍活靈活現地躍然屏幕,為觀眾提供了美輪美奐的沉浸式人文體驗,培養了普通觀眾,特別是年輕網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另一種是以探討人生哲學、社會現象、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泛文化」類節目,如《一千零一夜》《我的青銅時代》等。除選題方向外,該類節目與傳統文化類節目最大差異是針對高學歷人群的窄眾傳播思維。啟迪人生思考、創造智識愉悅是這類節目的主要內容定位。節目中往往以主持人的觀點輸出為主要亮點,強化「脫口」而簡化了「秀」的成分,以別具一格的思維高度、思想深度獲得極高的受眾黏性,成為典型「長壽」網綜,更新多季而熱度不減。

此外,還有《一本好書》《局部》《戲劇新生活》等或引領全民閱讀風尚、或科普某個小眾領域高雅文化的網絡綜藝節目散見於各視聽平台,挖掘出了網綜行業的更多文化潛能,豐富了網民的精神文化體驗。

勇於開拓的藝術探索

十年來,文化類網絡綜藝發揮培根鑄魂、寓教於樂的作用,將較為抽象、晦澀的文化藝術以生動鮮活、平易近人的形式傳達給受眾,彌合了俗文化與雅文化、流行文化與經典文化、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之間的鴻溝,實現了全民美育意義上的雅俗共賞。同時,讓文化工業徹底擺脫了「娛樂至死」的單一面目,而賦予其文化價值的底色。

以中國古典美學理念還原古代文化語境,搭建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從而完成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大眾傳播,是傳統文化類節目最為亮眼的藝術探索。如《鄰家詩話》傳承中國古代文人的雅集傳統和閒情文化,創新性地將舞台布置為中式庭院和水榭迴廊,以營造出以茶會友、鼓瑟吹笙、曲水流觴、群賢雅聚的古典意境。除詩歌外,樂、舞、書、畫等豐富多元的中華文化符號均巧妙融入其中,以別開生面的解讀演繹將《蒹葭》《送元二使安西》《定風波》等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古典詩詞拉到現代觀眾身邊,讓古典與現代親如近鄰。再如《登場了!敦煌》將真人秀、現場紀實、專家講解、情景再現巧妙融合,用動畫特效復原敦煌壁畫千年以前的絢麗色彩,再現畫中人物姿態萬千的生活場景,為觀眾奉上了一席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例如在介紹唐代敦煌的婚俗時,除壁畫的相關數字影像、專業性講解外,還根據《敦煌變文集》中的記載以劇情演繹形式完整復原了一場隆重的唐代敦煌婚禮,營造出濃厚的儀式感和文化氛圍,為普通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敦煌的窗戶,更傳遞了創作者對歷史的深深敬意與脈脈溫情。

《登場了!敦煌》海報

以趣味性、知識性的語言表達探討熱點社會話題、照拂年輕人普遍面臨的現實困惑,進而激發理性思考、傳遞人文關懷,是人文探討類節目深入人心的關鍵。在表達上,這類節目側重主持人與嘉賓、與觀眾之間平等的知識分享和觀點探討,從而建立三者間「純粹的主體間性」,進而形成人文氣息濃厚的良性互動。

堅定不移的文化守望

對於個體觀眾而言,文化類網絡綜藝的價值在於涵養精神氣質、陶冶藝術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對於我們民族而言,這類節目的價值則在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多種思潮交流碰撞的時代,文化類網絡綜藝以網際網路為傳播媒介,凝聚社會共識、存儲集體記憶、增強文化自信,更源源不斷地為中華文化精神、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傳播和影響提供不竭動力。

一方面,文化類網絡綜藝在網絡空間內「存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化精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文化類網絡綜藝提供了豐厚的創作資源,該類節目亦助推中華文化煥發時代生命力。如《鄰家詩話》,以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藝術表達還原了中國古典詩詞和樂舞文化含蓄凝練、雍容典雅的意境美;《青春京劇社》以年輕態的表達科普了京劇程式化的表演藝術和道德倫理層面的文化內涵;《花好月圓夜》借鑑網絡劇的表達方式,從民俗儀式、人物服飾等方面再現了傳統民俗文化之美等。這類節目讓傳統與時代相遇,讓經典與流行交匯,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寶貴思路。

《了不起的匠人》海報

另一方面,文化類網絡綜藝凝聚社會文化共識、建立價值認同,在道德規範、審美趣味、人格建構等方面亦起到了推動建立「想像的共同體」的作用。如《了不起的匠人》讚頌了甘於寂寞、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酌見》展現民營企業家自強不息、兼濟天下的理想情懷等。正是這些蘊含著傳統文化內核的人文思想,讓文化類網絡綜藝在「談笑間」潤物無聲地傳遞著熠熠生輝的民族精神和氣魄。

文化價值在網絡文藝領域的回歸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更是時代所需。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終將隨時代的淘洗消逝於歷史的波濤中,唯有蘊含高尚文化品格、傳遞崇高價值觀念的文藝歷久彌新、薪火相傳。「文之為德也,大矣。」文質兼美的網絡文藝是賡續中華文明血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文藝形式。我們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飽蘸中華文化價值、浸潤中華美學風範的作品誕生在網絡空間。

(本文原載於《文藝報》2022年9月26日第8版。本文原標題為:長河奔流,唯文化價值歷久彌新——文化類網絡綜藝發展十年觀察)

(來源:崔一非/文藝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