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護連殺三個皇帝,為何卻不篡位自己當皇帝?

寒袖 發佈 2022-10-02T04:37:02.529849+00:00

拿起每一個朝代相關的史書,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造反的人,這些人大多都是朝中或者宗室中比較重要的人物,甚至有些人還很受皇帝的喜愛,但這些也不能滿足造反者的心,他們希望自己手中的權勢可以更多,所以才會選擇造反。

拿起每一個朝代相關的史書,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造反的人,這些人大多都是朝中或者宗室中比較重要的人物,甚至有些人還很受皇帝的喜愛,但這些也不能滿足造反者的心,他們希望自己手中的權勢可以更多,所以才會選擇造反。

再翻史書,我們還能發現有許多大臣的存在就像攝政王一樣,雖然表面上他們看起來只是一位大臣,但實際上他們手中的權利比皇帝還要多,甚至一些比較霸道的權臣會直接不將皇帝放在眼中,這對於皇帝來說就是一種挑釁。

而且,在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制度中,皇權至上,任何不把皇權放在眼中的人都是對皇權對皇帝的挑釁,除了少部分自身能力差比較懦弱的皇帝之外,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容忍有人踩在自己的頭上。

就像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他隨自己叔父一路征戰,在叔父死後連殺了三位皇帝鞏固自己的勢力,但最終還是被周武帝殺死,可見一味的把握朝堂掌控勢力也不一定能夠善始善終。

那麼便有人要問,既然宇文護有能力連殺三個皇帝,為何卻不篡位自己當皇帝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其中緣由。

宇文護其人

宇文護出生於北魏時期,他的家鄉是如今的內蒙古地區,其家族是當時朝中十分有名的宇文家族,他的父親是邵惠公宇文顥,叔父是北魏能臣宇文泰。

出身於名門望族使得宇文護很小時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因為家風優良,宇文護年幼時便展現出了端莊大方的氣質,對於自己的未來也很有想法,如此優秀又可愛的宇文護便受到祖父的喜愛。

在古代的大家族中,通常是以長輩為尊,如果家中長輩尚在,那麼凡事都要經過長輩同意,宇文護家中也是如此,他的祖父也是十分優秀的人物,只是在年老後因為身體問題退居家中頤養天年,順便教導家中子弟。

在宇文護小小年紀便展現出優秀的品質後,其祖父也對其寄予了厚望。

但優秀的宇文護卻是不幸的,在他十二歲時父親就去世,之後就只能跟著兩位叔父到軍中歷練,幸運的是宇文護的叔父對他都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其中他的四叔父於文濤和宇文護年齡相差很小,兩人有時就像兄弟一樣相處。

在宇文護十九歲時,徹底投靠了叔父宇文泰,當時宇文泰依舊在外打仗,但是自己的幾個兒子都還十分年幼。

所以便想要擺脫宇文護照顧,事實上宇文護也將宇文泰的幾個兒子照顧的十分好,而且在管理整個家時將整個家都打理的井然有序。

這讓宇文泰十分放心,還因此誇讚他各方面都與自己十分相像,要知道當時宇文泰就已經是朝堂中響噹噹的人物了,可見宇文泰對其的稱讚十分高。

在宇文護三十六歲之前,一直都在跟著叔父南征北戰,並且在軍中的職務一路升為了大將軍。之後,宇文護在征戰江陵之戰中又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的兒子宇文會也因此被封為了江陵公。

但在此戰之後的第二年,宇文護十分敬重的叔父宇文泰就在一次巡視中染病,等見到宇文護時就已經病危。

宇文泰深知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便將宇文護叫到自己的床前交代,希望宇文護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兒子們,也希望宇文護可以繼承自己的志願將國家大事完成好。

宇文護三殺皇帝

宇文泰死後,宇文護在朝堂上當著所有大臣的面勸說當時的皇帝西魏恭帝退位,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什麼宇文護敢光明正大的逼皇帝讓位,這是因為宇文護的叔父宇文泰死前掌握在手中的權勢便已經很大,而在他死後這些權勢又被把控在了宇文護手中,因此宇文護才敢光明正大的逼皇帝退位。

公元557年,也就是宇文護四十四歲這一年,西魏恭帝迫於宇文護的強權將皇位讓給了宇文泰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周孝閔帝,而宇文護自己則做起了大司馬,依舊把控著朝中大權,還被封為了晉國公。西魏恭帝也就成了在宇文護手中第一個被清除的皇帝。

同年,大將軍趙貴、獨孤信等與宇文泰同輩,也就是稱得上宇文護長輩的幾個大臣對宇文護專權十分不滿,便想要設計謀害宇文護,這很快就被宇文護察覺了,所以他們不僅沒能殺得了宇文護,還被宇文護反殺了。

沒過多久,便又有幾個大臣因為擔心自己的權勢在宇文護執政時受到影響便想要說服孝閔帝除掉宇文護。

他們勸說孝閔帝宇文護雖然說自己要效仿周公,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隨著宇文護在朝中掌權的時間越來越長,宇文護手中的權勢也越來越多,而且他絲毫沒有想要放權的徵兆,所以在七年後宇文護歸權於皇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這幾位大臣的極力勸說下,本對宇文護沒有任何意見的孝閔帝覺得宇文護越來越可怕,便想著與他們聯手除掉宇文護。

但宇文護既然在朝中有著極大的勢力,那麼他的眼線也是遍布許多地方的,他們的這一打算很快就被宇文護知道了,宇文護當即痛哭流涕的對孝閔帝說自己的位置在朝堂中以到最高還能有什麼奢望呢。

但孝閔帝的疑心沒有因此被打消,之後更加抓緊要將宇文護除掉,還制定了完整的計劃,可惜這一計劃再次被宇文護得知了。宇文護立即將朝中其他幾個重要的大臣召集在一起告訴了他們這件事,這幾位大臣都贊同將孝閔帝廢除。

之後,宇文護便將孝閔帝幽禁,將幾個同謀的大臣處死,而孝閔帝也在不久之後就在幽禁中被殺了。

在孝閔帝之後,宇文護又立宇文毓為皇帝,但宇文毓在位兩年展現出許多才能,這讓宇文護感到十分恐慌,便想辦法在宇文毓的事物中下了毒。

至此,宇文護一共除掉了三位皇帝,之後宇文護將皇位交給宇文邕,宇文邕上位後將自己的才能全都收斂起來,一直忍受了宇文護十二年才將宇文護除掉。

是德不配位嗎?

宇文護雖然把握了強權一生,但最終卻死在了自己的侄子手中,可以想像身為皇帝的侄子對宇文護的恨意有多麼的深,而這一切也隨著宇文護的死而終結了。

要說起宇文護,應當是十分有才能的一個人,更何況他一生殺了三個皇帝,按照常理來說,登上皇位最合適的就是他自己,但他卻始終沒有自己邁上那個位置,這是為什麼呢?

從宇文護前半生的經歷來看,他一直在受到叔父宇文泰的照顧,就連他手中的權利也大部分都是從宇文泰手中繼承而來的,而且宇文泰在臨終之前還特意交代他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幾個兒子。

可能在宇文護看來,照顧好叔父的幾個兒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們推上皇位,而自己幫他們守住著江山就好,但不知不覺中她自己手中把握的權利越來越多,這就難免讓身為皇帝的侄子心中不安,所以才造成宇文護三殺皇帝的結果。

所以說,宇文護一生的目標就是完成叔父的心願,同時為他守好自己的幾個侄子,但不得不說其方式方法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在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時,宇文護對權勢的渴望也越來越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