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智破失蹤案

多才小貓故事匯 發佈 2022-10-02T07:14:19.841010+00:00

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處,即設巡行衙門。廣貼告示,曉諭百姓:准訟者直到堂前,鳴冤告狀,自陳曲直。  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門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邊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狀。  趙三郎與周守義合夥做生意。

北宋仁宗年間,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處,即設巡行衙門。廣貼告示,曉諭百姓:准訟者直到堂前,鳴冤告狀,自陳曲直。
  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門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邊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狀。


  趙三郎與周守義合夥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約各帶紋銀200兩,同往廣州城裡買布,預訂搭乘艄公張海潮的船隻,約定次日黎明到船會齊。及至天明,周守義到船,不見趙三郎,便請艄公張海潮去催。張海潮到趙家敲門,連叫幾聲:三娘子,三娘子,你家三郎為何尚未到船?三娘子回道:我家三郎四更便已出門,怎會還未到船?張海潮回告周守義。周守義久等不見三郎來,便離船去趙家尋問,三娘子遂疑周守義將丈夫謀害,周守義急道:我與三郎常年夥計,多年至交,焉能做出害友之事。但恐三郎先期到船,或為艄公所害。二人即同去找張海潮。張海潮則疑三娘子將丈夫藏匿,訛詐他人。三人爭執不下,拉扯到巡行衙門,請包公明察。


  趙三郎失蹤,下落不明。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是被人謀害,還是自家藏匿?三人互疑,皆無證據。欲破此案,重在取證,而取證尚需時日。包公思忖片刻,決定準予三人取保候審,各自回家照常從業。


  入夜,包公輾轉不眠。反覆閱看趙三郎失蹤一案卷宗,逐字逐句仔細推敲三人供詞。看著,看著,忽然看出艄公張海潮的供詞有破綻,趙三郎有可能為艄公張海潮所害,遂將張海潮列為重點嫌疑人。包公喚婁青近前,面授機宜。


  婁青扮成去廣州做生意的富商,包乘張海潮的船隻。傍晚,婁青取出一瓶杜康,自斟自飲,喝得酩酊大醉,呼呼入睡。張海潮看在眼裡,見富商錢袋沉沉,頓起歹意,取出繩索,搭一活結,欲乘富商熟睡之機,將其勒死。然而,張海潮沒有料到他的一舉一動,全被佯醉假睡的婁青看得清清楚楚。待張海潮近前,準備動手時,婁青一躍而起,將張海潮按倒,掏出鐵鏈將他鎖住,用繩捆綁在艙內,將船撐靠岸邊。

包公早派張千帶人前來接應,婁青將張海潮押下船交與捕役看管,與張千復上船,仔細搜查張海潮的船艙,在底艙搜出錢袋一個。張千、婁青等人押著張海潮回到巡行衙門,將搜出的錢袋交與包公。包公打開錢袋,見內有紋銀180兩,另有銀手鐲一對。包公仔細翻看錢袋,見袋正中間繡有「趙三郎」三字。包公令傳三娘子到衙辨認。三娘子認出此錢袋正是丈夫三郎隨身攜帶之物。「趙三郎」三字是她親手所繡,銀手鐲是陪嫁之物,因三郎盤纏不夠,用銀手鐲湊足。


  包公升堂,提審張海潮。張海潮只承認看富商醉睡,見財起意,欲加謀害,未能得逞,不承認謀害趙三郎。包公命婁青出示從張海潮船底艙搜出的錢袋,又傳三娘子到堂認證。在證據面前,張海潮只得供認謀害趙三郎的經過:


  那日,天尚未明,趙三郎先期到船。我見他孤身一人,肩搭錢袋,便起歹心。以天色尚早,勸他進艙歇息。乘他瞌睡之機,用繩索勒死。將船撐到江心,拋屍江中。錢袋藏在底艙內,復撐船近岸,解衣假睡。


  包公即派張千、婁青速帶衙役沿江尋找趙三郎屍體,在下游處找到一具男屍,經三娘子辨認,正是趙三郎屍身。


  事後,張千、婁青請教包公。趙三郎失蹤一案,三娘子、周守義、張海潮三人互疑,為何大人獨疑艄公?包公信手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兩句批語:敲門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內無丈夫,交與張千、婁青閱看。見二人不解,包公釋道:你們是否注意到三人供詞?三娘子言三郎四更出門,周守義道他天明到船,張海潮供周守義讓他去催趙三郎。他到趙家敲門,按理應該先叫「三郎」,而他敲門便叫「三娘子」,可見他已知房內無三郎,故只叫其妻,這恰好證明三娘子所言三郎早已出門是實,從而排除了三娘子自家藏匿的可能性,反而證明張海潮告三娘子自家藏匿是虛張聲勢、轉移視線。

那麼,三郎外出不見人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半道被周守義謀害;一種是先期到船,為艄公所害。然半道害人,空曠之地,屍藏何處?況守義素與三郎相善,相害可能性較小。而船上害人,推落江中,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符合本案特徵。張海潮不假思索,敲門便叫三娘子,露出馬腳,被我看破。張海潮常年在江上行船,可能慣作此等謀財害命之事,但是破案不能僅憑推斷,必須要有證據,故讓婁青化裝偵查,巧取證據,智擒兇犯。


  張千、婁青恍然大悟,對包公辦案,嚴謹細緻,見微知著,神機妙算,讚嘆不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