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踞在鄂州的苗蠻終於見縫插針的成功復仇一次

取經的兵 發佈 2022-10-02T07:39:12.699385+00:00

公元前2052年在位39年的啟去世,享年78歲,第二年公元前2051年,也就是庚戌年,姒太康正式繼承王位,是為帝太康。

公元前2052年在位39年的啟去世,享年78歲,第二年公元前2051年,也就是庚戌年,姒太康正式繼承王位,是為帝太康。

民間史料記載稱太康是個不恤民事的國王,整天遊玩打獵,不關心國事,更不說關心人民生活和生產。在太康即位以後,整天只知「盤游」又「不恤民事」,人民就有怨恨之言,諸侯、方國也開始產生離心,史稱「太康畋於洛表」。

不過,筆者認為太康作為一名和父親啟一起搞創業的人,其實並沒有像古籍記載的那樣無能,更不可能這麼沒有政治責任感,很有可能是經過其弟弟武觀叛亂一系列事件後,他感到很強的危機意識,他不僅有自己的政治打算,想要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去,和他爺爺父親一樣想為後輩人打下一片大大疆土。


尤其是當時夏族所處都城夏邑是個四戰之地,不僅不宜長久居住,且其地勢和環境對外難有大的發展空間。

於是,就在即位不久後帶領一支軍隊離開都城安邑,翻越中條山,渡過黃河跑到洛水一帶,南征豫西,這是居於晉南的強大的政治力量大舉進軍中原。

由於太康的大軍數量眾多,勢力強大,糧秣充足,尤其帶足了必不可少的食鹽。所以,太康大軍一路披靡,僅僅只用了數百天的時間,豫西的各個氏族部落幾乎被他橫掃一空。

太康是探索性南征,其意義極為深遠,實際意義是戰略層面的。伊洛一眼望不盡的大原野,綠油油的莊稼,讓太康喜不自禁。他想要這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建立一個土地廣袤的部族國家,在他的有生之年實行政治抱負:通過戰爭擴大夏后氏部落聯盟的地盤,做一個擁有廣闊的土地的部族國家。


事實後來證明,太康的選擇是正確的。公元前2050年,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帶領精銳國內精銳部隊南征豫西之地,且還大有舉國移民搬遷到豫西的意圖,這就無意中觸動夏族一些勛貴們的利益。

於是,這些夏王朝既得利益者們,如名為靡、胤夏臣在極力反對無效之後,便將太康率軍南征洛西,夏朝都城防務空虛國家機密要事泄露給了盤踞在洛西鄂南一帶的荊蠻和東夷族,意識很明顯,就是他們想給夏族集團換個老闆。

本來單憑東夷族一個族群的力量還不敢以下犯上出兵攻打夏朝都城安邑,主要原因就是夏啟和伯益之間十年的夷夏之戰,已經將東夷族能征善戰將士消滅得差不多了,雖然消息很重要,但是東夷族確實心有餘力不足。


巧的是這個時候一直對夏朝抱復仇敵意的荊蠻苗蠻的頭目們主動找上了門,說他們也願意出人出力趁機教訓一下夏族新上任的小子,荊蠻也就是原舜帝後裔和三苗國的殘餘勢力,通過數百年的休養生息,元氣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並且還在鄂地荊襄一帶站穩了腳跟,且戰鬥力該不容小覷。

俗話說得好「三人成虎!」見這群和夏族打了數百年的苗蠻也支持自己,這樣東夷族的首領后羿便有了底氣,一時間新仇舊恨立刻就湧上了心頭。公元前2050年的秋天,東夷、鄂地的荊蠻和苗蠻三族數萬大軍沿黃河東進,趁夏朝都城安邑防守空虛且無險可守,便一鼓作氣一舉攻占了下來。

來不及反應的,以帝相為首的夏族統治集團為了保存實力當即率領殘餘力量東逃,這個時候得知安邑告急的消息太康也當即率軍準備回援的,然而因夏兵不善水戰,因此就被后羿率領的鄂地苗蠻聯軍擋在了洛水以南。

不過,夏國將士的戰鬥力仍是不可小覷的,畢竟部分隨先帝征戰沙場老兵仍舊健在,戰鬥力戰鬥經驗仍舊豐富得很,在他們努力下平安接回了東逃的帝相等勛貴們,並在太康南征奪取的伊洛一帶的新地域,即與夏族交好斟鄩、斟灌二氏部落附近建立新的都城。《竹書紀年·帝太康》:「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鄩,畋於洛表。」說明安邑已經不是夏的都城了,轉而是斟鄩,即今河南陽城的二里頭遺址。


在和夏族一些列對抗後,后羿發現單憑自己一人之力還不足以震懾夏人,尤其是太康還有率領精銳夏族大軍在外,隨時都有可能殺他一個回馬槍,於是權衡利弊之後后羿在奪得夏朝的權位後,並不敢稱稱王稱霸,而是把太康之弟仲康立為傀儡,但事實上國事大權全由羿來管理。

仲康十年(癸亥,前2038),太康病死洛水以南的新都城,終年六十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