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諾獎季,收到屠呦呦回信,京滬合開的「屠呦呦班」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齣戲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10-02T09:39:37.023984+00:00

10月3日到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序頒出,讓人想起2015年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

「十一」國慶長假期間,又到每年的諾獎季。10月3日到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依序頒出,讓人想起2015年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5年12月10日新華社攝)

醫學「後浪」當自強,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開展的「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屠呦呦班」,上中醫2020級中醫學學子張建敏穿著白大褂,正演繹投入實驗室里的屠呦呦女士。這是中醫大基礎醫學院同學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情景劇《屠呦呦的禮物》中的一幕。

「因為懷疑是發現真理的起點啊,我們現在用的干青蒿也許本身就不合適呢?」在這齣戲裡,張建敏飾演的屠呦呦說,「不管是水煎還是絞汁,只要能研製出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嘗試。」2021級中醫學(屠呦呦班)的常睿發,則以講述人身份,在劇中呈現屠呦呦「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的使命與擔當。

事實上,2022年農曆新年,屠呦呦班的同學就懷著激動心情,給她們的屠呦呦先生寫信,探尋克難攻堅、永葆初心的秘密。近日,現年92歲的屠呦呦給同學們回信,「要有責任感、使命感,要有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做貢獻的勇氣和擔當……我希望你們能儘快成長、超越前人,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棟樑,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

活動中,2020級中醫學(屠呦呦班)胡譯方捧讀這封回信內容,揭開中國「勁草」堅守到底的答案。最近,基礎醫學院本科生黨支部全體黨員和中醫學(屠呦呦班)學生代表等,通過情景劇、主題演講、主題發言、捧讀回信、師生共議等形式,開展「弘揚青蒿素精神 跑出中醫青年加速度」主題黨日活動,弘揚青蒿素精神,跑出中醫青年加速度。「青蒿素故事是黨的女兒書寫初心使命的故事,是共和國醫者勇攀醫學高峰的故事。」學院本科生黨支部書記王飛說。

師生交流中,屠呦呦班的胡若璐坦言:「當初走進屠呦呦班,正是被屠呦呦這一響亮的名字和青蒿素的神秘魅力所吸引,被中醫藥的美好前景所激勵;而先生這一番寄語,更讓我明晰了在中醫道路上前進的方向。」 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夏文芳希望屠呦呦班,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協作」的青蒿素精神,深耕專業所長,練就過硬本領。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屠呦呦班」學制九年、本博連讀,守正創新培養未來中醫拔尖人才,目前共有3屆70名學生在讀。在本科階段,京滬雙方培養單位組建聯合學院,開展全程導師制度、導師團隊制度建設,將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優勢有機結合,實現「早跟師、早臨床、早科研」,師承要素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

此後,研究生階段,尤其是創新能力培養階段(第8-9年級),選配國內頂級專家和研究平台為導師和培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畢業時獲得博士研究生畢業證、博士學位證。上中醫基礎醫學院副院長李海峰鼓勵班上學生學好經典、厚植基礎、沉心靜氣,為扛起使命打好底色。

題圖來源:新華社

內文圖片來源:受訪高校

來源:作者:徐瑞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