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無錫市天降巨冰,科研人員研究後大喜:人類史上一次重大發現

秦王不姓秦 發佈 2022-10-02T11:16:29.665674+00:00

江南春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市井街巷如平日般人流不息。突然,一聲轟鳴驚醒眾人,只見一個龐然大物從南倉門上空掉落,直直砸在地面上,激起一層白霧!

1983年,無錫。

江南春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市井街巷如平日般人流不息。突然,一聲轟鳴驚醒眾人,只見一個龐然大物從南倉門上空掉落,直直砸在地面上,激起一層白霧!

路人驚魂未定,湊近一看,眼前的一幕更是令人震驚,這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竟然是一塊直徑約有50-60厘米的大冰塊!

讓人更想不到的是,很快科研人員趕到現場,一見到這奇怪的大冰塊,竟然欣喜若狂。沒過幾天,他們更是驚呼,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發現。

這塊冰塊到底有什麼來頭?研究人員為何這樣說?圍繞著這場意外,又有著怎樣有趣的故事?

這一切,還得從那天中午說起。

一、天降巨冰:無錫的「天外來客」

對於交警姜富東來說,1983年4月11日原本該是平凡的一天。

他像往常一樣來到南倉門的羊皮巷口執勤,這裡是個有著三岔路口的鬧市地帶,人流密集,交通情況複雜,一刻都不能鬆懈。

姜富東很快便進入了工作狀態,認真指揮著過往車輛,一不留神就到了正午時分,太陽明晃晃地掛在天上,奪目刺眼。

無錫的春天來得匆忙,四月萬物復甦,陽光也透著別樣的暖意。姜富東清楚地記得,那是12點50分左右,他突然聽見了一聲轟鳴巨響,帶著開天闢地般的力度,重重砸向地面。

彼時,路面上行人如織,車流不息,突如其來的巨響讓現場陷入了短暫的混亂。儘管還沒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但身為交警的姜富東第一反應就是吹哨維持秩序。好在沒有傷亡,人們很快平靜了下來。

姜富東這才反應過來,剛剛有什麼東西從天上掉下來了!

他回憶起腦海中一閃而過的畫面,那東西分量不輕,擦著高壓線一路往下,十分駭人。要知道,高壓線約有11米高,衝擊力可想而知。巨物墜落後,地面上很快便激起了一層高高的白霧,嚇得人不敢靠近。

其實,姜富東並非是唯一的目擊者。

當時,有不少行人親眼看見了一樣圓形的東西從天空垂直落下,打在吊橋灣飲食店門口的人行道上。

這附近有不少民居,南邊是平房,北邊則是七層的樓房,待在屋子裡的人也聽見了街上傳來的巨響,紛紛出門查看情況,以備不測。

霧氣漸漸散去,有人大著膽子上前,想要一探究竟,而眼前所出現的一幕,卻令在場的眾人更加震撼。

——原來,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一塊巨冰!

冰塊明晃晃地躺在馬路上,靠近似乎還有一絲所有若無的寒氣。在場的老百姓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冰塊,目測直徑就有50到60厘米,堪稱奇觀。

這冰塊看起來像是圓形的,但其實表面並不規則,有很多坑坑窪窪的地方。

實際上,這塊巨大的冰摔碎在地面上的時候,有一部分已經碎成了小塊。可縱然是碎片也有碗口粗細,可謂是見所未見。

眼見沒什麼危險,市民也漸漸放鬆了起來,甚至有好奇的人將冰塊的碎片撿了回去,要向家人炫耀這神奇的見聞。

沒過多久,太陽攀升至頂點,天氣愈發炎熱,那橫亘在馬路上的巨大冰塊無人問津,很快就化成了一灘水,默默消失在空氣中。

姜富東也將這一切視為平淡生活中的一場鬧劇,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當時,人們雖然驚訝,可更多的還是看個熱鬧,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冰雹」,他們不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麼,也從未想過後續發生的一切。

五天後,一群陌生人敲響了姜富東的家門。他們看起來文質彬彬,像是做學問的人,一見到姜富東,就迫不及待地詢問他那天有關巨冰的情況。

最開始,姜富東仍是一頭霧水,可在聽到詳細的解釋後,他驚訝地久久回不過神,終於意識到自己見證了多麼重要的事件。

來找姜富東了解情況的這群人,都是當年國內數一數二的氣象科學研究專家。他們告訴姜富東,那塊從天而降的巨冰,或許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發現。

不僅如此,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隕冰。

二、偉大發現:神秘的「隕冰」

鏡頭回移,倒退回事發當天,無錫之外的世界圍繞著這塊巨冰發生了許多故事。

巨冰墜落後,無錫當地的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消息頓時引起了國內外不少氣象學家的高度關注。

對於普通人來說,天降巨冰不過是看個熱鬧,但專業的氣象工作者卻在第一時間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這塊巨冰或許大有來頭,足以推動科學的發展。

於是,許多單位都在第一時間展開了行動。

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魏新堯和三位同事在了解完基礎的情況後,準備第一時間趕往無錫。

15日,一行人抵達,和當地有關部門聯手開展調查。在調查前,魏新堯等人在路上便對這塊巨冰的來歷進行了猜想,結合新聞報導的描述與過去的經驗,他們一共提出了五種假設。

最首要的便是需要排除人為製造的可能,除此之外,這塊冰也有可能真的只是一塊平平無奇的大冰雹,不具有科學研究價值。

又或者這是龍捲風作用下的產物,還有可能是飛機結冰脫落的。倘若前四種假設都不成立,那麼最後一種假設便足以令全體研究者心潮澎湃。

這塊巨冰,很有可能是隕冰。

隕冰到底是什麼?為何一塊冰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關鍵原因就藏在「隕」字中。原來,隕冰不是地球冰,而是宇宙冰,它自浩渺宇宙中而來,是真正的「天外來客」。

人們最熟悉的地球冰便是雪花和冰雹。但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宇宙之中也含有相當多的冰物質,光是太陽系中的冰就是地球冰物質的4700多倍,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比如,水星表面陰暗處的溫度很低,最多能夠達到零下170度,而在那裡沒有液態水,只有冰川,冰川的直徑最多能到60千米。

不僅如此,木星的幾顆衛星上,冰層的平均厚度竟然能夠達到驚人的幾千千米,天王星更是翻倍到了上萬。光是天王星上冰的含量,就足足是地球的七倍重。

而這些宇宙冰倘若想要來到地球,更是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首先,它們需要成為宇宙中的「流浪冰」,漫無邊際地在太空中遨遊。等到時機成熟,如果能夠與其它天體相撞,才會產生碎片。

只有個別碎片在飛經地球時受到強大的引力召喚,方能從天而降,來到我們的面前。

而這些特別的冰塊,便被科學家稱為隕冰。

一直以來,人類都對宇宙有著強烈的探索熱情,這塊來自宇宙的冰自然是絕佳的科學分析材料。或許在它身上,就蘊含著宇宙的巨大秘密。

正因如此,研究人員才會斷言,這塊墜落在無錫的隕冰,會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發現。

懷著這樣激動的心情,魏新堯等人展開了進一步調查。

16日上午,他們一行人來到羊皮巷口查看情況,並且挨家挨戶地訪問了當時的幾位目擊者,姜富東正是在那時被找到的。當天下午,一場更加正式的會談拉開帷幕,各單位齊聚,一同探討巨冰的來歷。

除了氣象科學院外,江蘇省氣象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員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無錫,圍繞這塊巨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會談開始之前,來自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思潮再次向現場眾人介紹了有緣隕冰的情況。王思潮告訴大家,隕冰是全世界科學家爭相研究的一種稀有資源。

無論是西歐還是日本,都曾經派出過宇宙飛船繞著冰體結構的哈雷彗星行動,為的就是取樣出一塊小小的冰,但最終都失敗了。無錫這塊冰的意義,可想而知。

王思潮一席話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研究者們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但興奮歸興奮,科學研究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嚴謹的論證。

於是,科學家們爭論的核心問題十分清晰:這塊冰,到底從何而來?

經過幾天的走訪調查,在警方的幫助下,魏新堯等人已經排除了人為造冰的可能。根據當時的氣象報告,他們發現無錫最近沒有異常的天氣情況,因此龍捲風與大冰雹的可能也被降至最低。因此,如果這塊冰不是從飛機上掉下來的,那麼便很有可能就是隕冰。

第二天一早,無錫市科委就行動了起來,帶著調查組的成員們一起來到碩放機場,開始進一步鑑定這塊巨冰的來歷。

碩放機場的工作人員連忙調出11日當天的飛機航行情況,聯繫了調度室和機組人員共同排查,最終確定了那天飛機上不可能掉下冰塊。

這一發現讓在場的科研人員為之一振,他們所期盼的真相近在眼前,可為了更加嚴謹,調查組決定再做進一步的確定。

在他們看來,光是排查可能性是遠遠不夠的,最好是能夠證明隕冰墜落時的軌跡,找到它與地球冰不同的鐵證,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結論的可信性。

於是,科研人員兵分三路,一隊人做實驗,一隊人去現場取土樣,還有一隊查看衛星雲圖,尋找隕冰墜落的直接線索。

在這三路人馬中,取土樣的工作人員獲得了當地民眾的極大支持。

巨冰墜落後,由於沒有第一時間採取保護措施,所以很快便融化了。調研人員再到現場取樣時,原本沒有抱著很大的希望,但沒想到消息一傳開,68歲的老漢夏日明為調研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原來,當時有一位名叫王泉娣的退休老工人在現場撿走了一塊拳頭大小的冰。她回家後,將這塊冰放在了杯子裡,想要等其融化後飲用。

萬幸的是,王泉娣家中的冰水還有殘留,調查人員立刻前去取回了水樣,從而獲得了珍貴的分析樣本。

而另外兩邊,也都取得了積極的反饋。

實驗組的成員在無錫市工業展覽館對隕冰墜落進行人工模擬。他們不僅準備了精良的實驗器具,還邀請了當時的目擊者們前來觀看。

伴隨著又一聲巨響落地,目擊者們紛紛發表意見。最終,實驗結果表明,這塊地球冰墜落的種種情況與無錫巨冰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從撞擊聲到粉碎程度與融化速度,都可以說明那天掉落的那塊冰來頭不小,至少不是地球產物。

而調取衛星雲圖的研究員們也有了令人雀躍的發現。

通過查閱氣象資料,他們認定,在當天13點07分的時候,氣象衛星的紅外雲圖上有一條頭髮絲粗細的黑線,從東南到西北,恰好指向無錫!

這一珍貴的軌跡,或許正是隕冰進入大氣層時所留下的痕跡。當隕冰從太空高速墜落時會產生高溫氣柱,壓縮的空氣和摩擦激增,因此會在雲圖上留下痕跡。

研究人員們還悉心排查了這條黑線並非人為,等到了14點45分的時候,氣柱就已經消散乾淨。

重重考量下,答案似乎已不言自明——1983年4月無錫墜落的巨冰,正是來自宇宙的珍貴隕冰。

三、質疑之聲:「隕冰」的背後

無錫發現隕冰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1983年夏天,《地球》雜誌刊登相關文章,確認無錫隕冰的存在。

然而,文章發布後,也引發了一些科學工作者的質疑。

眾所周知,無錫隕冰沒能留下冰形態的實物,只有液態水樣用於化驗。因此,後續確認隕冰時,研究者利用墜病、自來水與井水三種樣品的十三個元素的等離子體進行光譜分析。

質疑者提出,這種分析的方法本來就存在可商議的空間,需要考慮人為污染的影響因素,結果並不見得準確。

不僅如此,一些質疑者還提出了更為尖銳的問題。

他們認為,人們不知道這塊隕冰的實際大小,也無法得知它以怎樣的宇宙速度墜入大氣層。而當其穿越大氣層時,空氣會產生摩擦,因而也會誕生化學動力,很有可能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實際上,無論是質疑還是贊同,有關這塊無錫隕冰的討論仍在繼續。科學界之所以能夠掀起如此大的風浪,恰恰從側面印證了這塊隕冰的重要性。

隕冰遠比隕石珍貴,古往今來,有關隕石的記載不勝枚舉,直到現在也有不少特別的隕石樣本保存在世界各地。

但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和隕冰相關的資料可謂寥寥。隕冰畢竟是冰,當其墜落時空氣會被加熱到攝氏千度以上,冰體極容易融化於無。

儘管蘇聯與美國也曾在上世紀50年代出現過隕冰,但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能留下可用的資料。

透過這塊無錫隕冰,中國的科學家們窺見了更加瑰麗絢爛的宇宙,而這些發現或許在某一天,就將改變人類的歷史。

儘管對隕冰的真實與否仍然存在討論的空間,但隕冰水樣不同於地球冰水樣已是不爭的事實。

據分析,隕冰的密度近似於海水。更有意思的是,隕冰中的金屬含量極高,遠遠超過地球冰中的金屬元素,甚至重金屬的量能夠高出9倍之多。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或許一時之間仍然無法精準解答,但至少它為後代的科學家們留下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命題。

最讓人感到驚喜的是,研究者們在隕冰的水樣中發現了胺基酸與磷酸。

單單看這兩個名字或許沒有什麼,可要知道生命的基本單元是蛋白質與核糖核酸。而胺基酸與磷酸恰好是組成這兩個單元的基礎。

這意味著,或許在宇宙中的某個角落,在浩渺太空之中的某個天體之上,存在著生命的痕跡。

一塊隕冰背後,蘊含著宇宙的神奇,生命與科學交纏,令人拍案叫絕。

1983年的無錫隕冰事件過後,中國的相關探索從未停止。

短短一年後,江蘇崑山縣在正月墜落下了另一塊巨冰。同年11月,江蘇無錫縣也有直徑50厘米的冰塊落下。

可惜的是,這些冰塊都沒有留存下第一手的標本,為研究製造了困難。但是,中國科學家探索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有關隕冰的謎團就能被一個個解開。

參考文獻:

1、魏新堯.無錫隕冰調查記[J].氣象雜誌,1983,(第7期).

2、陶正章,王文杰.隕冰質疑[J].地球,1984,(第3期).

3、鍾公佩.隕冰之謎:從浙江餘杭墜冰談起[J].地球,1995,(第5期).

4、淋影.對我國無錫市"太空隕冰"的分析[J].飛碟探索,1984,(第5期).

5、李正明,張俊贏,韓龍等編著. 999問與答 環宇搜奇[M]. 天津:新蕾出版社, 1991.06.

6、周海霞編著. 話說地球水資源[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4.0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