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支援下蘇聯贏下二戰?雙方恩怨糾結,隱藏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史海魅影 發佈 2022-10-02T13:26:13.288907+00:00

1968年,蘇聯傳奇元帥朱可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戰中美國對盟國的支援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些援助,那場戰爭將無法持續下去,他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1943年,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高舉酒杯,熱情洋溢地對眾人說:「讓我們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強大工業而乾杯,如果沒有美國盟友提供的產品,我們將輸掉這場戰爭!」

1968年,蘇聯傳奇元帥朱可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二戰中美國對盟國的支援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些援助,那場戰爭將無法持續下去,他們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即便是向來信口開河的赫魯雪夫,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提到,如果沒有美國人的援助,蘇軍將很難組織起大規模的會戰,也無法調動更多的部隊參戰。

但是翻閱前蘇聯的歷史檔案,我們卻發現了另一個矛盾的記錄。

1948年,蘇聯政府統計部門對二戰時期的國民經濟狀況進行了詳細地統計,其中也包括了來自國外的援助。奇怪的是,這裡面對於來自美國方面的描述非常少,僅有短短几句話。

並且,在統計報告中還提到,在二戰時期,美國確實向蘇聯提供了援助,但是援助總量進展同時期蘇聯同類產品的4%。

很顯然,這份報告的撰寫者認為美國的援助比重不大,因此也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至少不是決定性作用。

此後,蘇聯官方一直以此報告的方向為基準,對於美國援助蘇聯之事所提甚少,甚至有意淡化,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國援助蘇聯一事。

那麼美國在二戰時期為什麼要支援蘇聯?究竟支援了蘇聯多少物資?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為什麼蘇聯人自己的評價卻出現了自相矛盾的情況呢?

要說清楚這些問題,僅僅列舉數據是不夠的,還需要把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大體捋一遍。

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俄羅斯人和英美德法這些人相貌體徵差不多,並且都是信奉上帝的民族,因此他們之間不是遠親,就是緊鄰。

相對於我們地地道道的東亞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更加親密一些。

但實際上,俄羅斯民族在西方人眼中一直就是個異類的存在,他們之間的恩怨和仇恨,早在數百年前就存在了。

俄羅斯人是發源於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的後裔,而現在歐洲主要以雅利安人、日耳曼人等北歐民族為主,當然還有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原本就不是一家。

而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還是宗教信仰,俄羅斯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而西歐以天主教為主。在我們看來信的都是上帝,但人家不這麼看,反而覺得對方是異端,水火不容。歐洲大陸上的宗教戰爭也是屢見不鮮。

由於各種原因,他們之間從歷史上就相互看不順眼,但是古時候由於距離遙遠,交通極其不便,俄羅斯也沒有後來那麼強大,這種矛盾也不那麼明顯。當然,那時候美國還沒出生。

但工業革命之後,俄羅斯憑藉自己強悍的戰鬥力快速地擴張領土,並且參與到了殖民地掠奪中來,雙方的矛盾進一步升級。後來便發生了著名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戰敗,但俄羅斯人不服,這個梁子就算徹底結下了。

再後來,列寧推翻了沙俄建立了強大的蘇聯。不過新政權的建立非但沒有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反而激化了更加尖銳的矛盾,階級矛盾。也就是資本主義政權對共產主義的仇視,這一點我們相對熟悉一下,二者更是水火不容。

蘇芬戰爭之後,蘇聯成為了整個西方的公敵,那時候美國已經崛起,作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他們自然是站在西歐這邊。於是美國對蘇聯實施了禁運、禁飛,還凍結了蘇聯的海外資產。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於蘇聯的制裁併不是冷戰之後才開始,而是二戰之前就存在了。

總而言之,雙方的關係一直不好,無論從民族、宗教、政權性質還是經濟利益等各個方面都有深刻的矛盾。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歐美有很大一部分人看納粹德國和蘇聯幾乎是一樣的。

一戰之後,德國受到重創,但是他們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就迅速建立起了一支世界上最為強悍的軍隊,而且還是在國聯的嚴密監視之下。這一切都是因為蘇聯在暗中提供幫助,他們之間有緊密的合作關係。

當時是德國為蘇聯提供先進的工業技術和現代軍隊建設理念,而蘇聯則為德國提供廣袤而又保密的後方訓練基地。德國強大的航空兵就是在蘇聯訓練的。

還有一點,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全名就叫「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單地說,最初希特勒也是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來蠱惑人心的。所以,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看社會主義就是法西斯。

直到現在,這種觀點在西方依然存在。

但是,歐美與蘇聯之間的矛盾,都隨著希特勒瘋狂的野心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德國人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

這段歷史大家就比較熟悉了,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550萬人的總兵力從三個方向對蘇聯發起了猛攻,也就是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

蘇聯紅軍毫無準備,倉促應戰,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歐美與蘇聯有了共同的敵人,納粹德國。

和納粹相比,歐美與俄羅斯人之間的民族、文化、宗教以及利益方面的矛盾,統統不再重要。因為希特勒太可怕了,他的目的是要滅了所謂的「劣等民族」,這個情況就嚴重了,所以歐美和蘇聯不得不開始聯手了。

當時美國已經開始援助英國和中國了,後來羅斯福又力排眾議,解除對蘇聯的制裁,並命令支援蘇聯。

因為如果蘇聯被德軍擊潰,日本和德國就有可能實現在亞歐大陸上的東西聯合,到時候,美國更麻煩。

不久之後,美國政府又很快批准將蘇聯列入到了《租借法案》名單之中,開始名正言順的大規模援助蘇聯。羅斯福的這個決定得到了邱吉爾的支持。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方面逐步解密了當年的資料,承認了美國對蘇聯提供的大量援助,數據與美國方面的記錄相吻合。

從這些數據來看,美國對於蘇聯的援助規模是很驚人的,多個蘇聯領導人讚揚美國的援助不無道理,也是公正的。

根據記錄,自1941年9月開始,美國就開始向蘇聯提供援助,資料顯示,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向蘇聯提供的援助折合總價高達109億美元。

而美國支援中國抗日提供的援助總額僅有8.5億美元。

美國支援蘇聯的物資高達1700萬噸,其中包括了糧食、武器彈藥、機械設備、通訊工具等等。

美國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對抗擊德國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極大緩解了蘇軍的壓力,為後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美方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作戰車輛和運輸工具。其中各類坦克6000餘輛,坦克運輸車600餘輛。裝甲戰車3100餘輛,維修車1500餘輛。此外還附帶了大量的維修保養配件,相配套的彈藥也一併供應。

蘇聯地域廣闊,擁有全歐洲最長的鐵路里程,但是德軍占領了烏克蘭以及頓巴斯等地區,其工業體系遭到嚴重破壞,難以生產足夠的火車頭和車廂。

應蘇聯的請求,美國向蘇聯提供了1900輛蒸汽火車頭,內燃機車66輛,此外還向其供應了一萬餘節各種火車車廂。

蘇聯重工業體系非常發達,但是發展不均衡,在卡車和輕型戰車方面基礎薄弱,產量不高。美國向其提供了四十餘萬輛卡車、吉普車,以及三萬餘輛摩托車,其他各類特種作業車若干。

美國方面向蘇聯提供這些裝備時,配套的零部件以及原材料也都一併供應,有力保障了這些裝備的正常運轉。

蘇聯當時急缺戰鬥機,美國也是毫不吝嗇,免費送給了蘇聯14000餘架各類戰鬥機。最初的時候,美國防部甚至將原本該供應給太平洋戰區的颶風戰機調撥給了蘇聯,那時美國海軍航空兵正被日本零式戰機狂虐。

後來蘇聯又得到了大量更加先進的P40、P39、P63,蘇聯飛行員對P39讚不絕口,也為後來蘇聯戰鬥機的研發提供了寶貴經驗。

除了戰鬥機,美方援助還包括B25重型轟炸機、水上飛機、運輸機、偵察機、教練機等等。

海軍方面得到了美式護衛艦28艘,登陸艇60艘、駁船6艘、掃雷艇77艘、獵潛艇103艘、魚雷艇175艘。以及數前門各類艦炮,價值數百萬美元。

除軍用船隻之外,還提供了大量了運輸作業船,僅遠洋郵輪就有10艘,重型貨船90艘,此外還有各類特種作業船。

蘇聯當時擁有強大的槍炮製造工業,美國又向其提供了各類原材料和重要的工具機設備,保障了前線槍炮的供應。

美國還向蘇聯提供了先進的通訊設備,大大提高了蘇聯的通訊保密和作戰效率。

最後,美國向蘇聯提供了近500萬噸的食品。

上述數據,僅僅是我們從海量的數據中摘出的一部分,實際中美軍的援助規模是很驚人的,如此之多的援助所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那麼這些證據是否就足以佐證,「沒有美國的援助,蘇聯無法贏得戰爭」這種觀點呢?

恐怕還不能!

我們所看到的美軍援助數據是非常驚人的,但這是絕對數量,並沒有進行對比。以糧食為例,四年之間,美國支援了蘇聯近500萬噸糧食,但是我們也發現,蘇聯同時期的糧食產量為5000萬噸。

這還是在烏克蘭等區域被占領的情況下,儘管有了美國糧食的援助,戰爭導致他們的糧食短缺現象依舊存在,不過並沒有發生嚴重饑荒。也就是說,美國援助的糧食有幫助,但比例不大。

不過,美國援助的食品中有大量的肉類罐頭、糖、油脂等產品,為前線士兵提供了營養保障。

二戰之後,還有很多盟軍老兵十分懷念美國的罐頭。我們也常在影視劇中聽到國軍官兵提到美國的牛肉罐頭。不過,現實中美軍也沒有那麼奢侈,牛肉罐頭很少,大部分為午餐肉罐頭,但這在戰場上也已經是奢侈品了。

美軍援助物資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運輸車輛和通訊工具。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大批的兵員和物資都需要從遙遠的後方運到前線,而蘇聯自身無論是火車頭還是卡車都極為缺乏,並且生產能力太弱。

當時行駛在蘇聯鐵軌上的火車大部分是美國的車頭在牽引,美軍的卡車和吉普車也深受蘇軍喜愛。

美軍的運輸車輛成為了蘇軍後勤的重要保障,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另外一個就是美軍先進的通訊系統,這也是蘇聯方面的短板。一戰時俄軍內部的指揮電台甚至還不會使用密碼,直接用明碼下令,結果遭遇慘敗。美國的裝備幫助蘇軍快速升級為現代部隊。

美軍向蘇軍提供的重要工業原料例如鋁合金等稀有金屬,也有利保障了蘇軍武器的製造。

蘇聯人並不否認美軍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他們並不認同援助有決定性作用。

儘管美軍早在1941年9月就開始支援蘇聯,但最先到達的是錢,而不是武器裝備。當時蘇聯人正在打莫斯科保衛戰,美軍援助沒幫上什麼忙。

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時候,美軍的裝備才開始出現在戰場上,並且並不是集中大批量運至,而是小批量斷斷續續運到的。

嚴格來說,美軍援助大批量進入蘇聯,已經是1943年的事情了,這時候戰場形勢已經發生改變,蘇軍已經靠著自己扭轉了局勢。所以,在蘇聯人看來,美國的援助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之所以發生這種情況,並不是美國人不盡心盡力,而是路上不太平,運輸非常困難。

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運輸路徑有四條,這四條路線都要走海路,而德軍的U型潛艇神出鬼沒,專門針對美國運輸船進行偷襲。

1942年,美國支援蘇聯的PQ17運輸船隊遭遇德軍襲擊,13萬噸貨物沉入大海,23艘重型貨輪損失。美國不得不暫停了物資援助,而此時史達林格勒正值激戰時刻,史達林還為此大發雷霆。

直到後來,盟軍海軍掌握了海上控制權,運輸路線才得以通順,大量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來。

這個時候,蘇聯的衛國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他們開始向西追擊德軍。

所以,今天的俄羅斯人承認美國人的援助,也承認這些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他們是心存感激的。但是,要說沒有美國人他們就打不贏,戰鬥民族是不認同的,畢竟這勝利是先輩們以血肉之軀打下來的,不是靠武器堆出來的。

更何況,美國人總喜歡關鍵時刻掉鏈子。

既然美國援助蘇聯是存在的,史達林、朱可夫以及赫魯雪夫都承認,那麼為什麼後來的蘇聯政府卻有意淡化這件事情呢?

這也和戰場形勢的變化息息相關。

進入1945年之後,德軍節節敗退,上半年盟軍和蘇聯紅軍從東西兩線攻入德國本土,納粹大勢已去。這個時候,美國與西方集團內部就出現了停止支援蘇聯的聲音。

4月12日,羅斯福去世,支援蘇聯的堅定人物沒有了,力度隨即開始下降,但是並沒有立即結束。

因為盟軍還需要蘇聯幫助他們快速解決日本,他們還繼續援助了蘇軍先進的P63戰機,但也給出了限制條件,即不能用於對德軍的作戰。那麼這款戰機要對付的敵人,就只有日本了。

這個時候,雙方的高層都開始警覺起來,他們正在恢復到原來的矛盾之中。1945年8月17日,日本剛剛接受波茨坦公告才兩天多時間,杜魯門就下令停止了對蘇援助,並且還向蘇聯索要戰後剩餘物資折價。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有一個題外細節我們應該注意一下,1945年8月14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裕仁宣布的是《終戰詔書》,不是投降詔書。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是主動要求停戰,為了和平做出讓步,他們從未投降,當然也不認為自己有錯!

很顯然,在二戰正式結束之前,西方和蘇聯之間就進入了「鐵幕時代」,這是冷戰的前奏,雙方碰頭,面和心不和!

羅斯福為了贏得這場世界大戰,對於蘇聯的援助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只有一部分非軍用支援約定了要蘇聯戰後償還。

所以,從杜魯門開始就一直拿著《租借條約》跟蘇聯人要帳,要麼退還物資,要麼折價付款。蘇聯人也非常的痛快,就一句話:都用完了,一點不剩,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

美國人對此非常生氣,蘇聯人對於西方的敵對態度也不高興,美國人糾纏了很久,終於在數年以後和蘇聯簽了一份協議,同意支付美國七億美元。

美國人鬆了一口氣,要回點補償,也不算白送;蘇聯人簽完之後,回去就不知道把協議扔哪兒去了。直到今天,一分錢都沒給,據說至今還有人在惦記這筆帳!

雙方的對立立場也是導致後來蘇聯刻意淡化美國援助的根本原因。

客觀來說,即便是站在第三方的我們,也很難精準地去評價美國對蘇聯的援助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認清這段歷史,從中摸索歷史發展的規律,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

那場空前慘烈的戰爭已經結束,但歷史的恩怨並未消除,即便是在以和平為主旋律的今天,戰火又被重新燃起。今天的歐洲大陸上空又是戰雲密布,我們由衷地希望戰爭不要擴大,不要延續,覆巢之下無完卵。歷史的災難不應被一再重演!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