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城再生水廠景觀設計

國際設計 發佈 2022-10-02T15:26:24.747404+00:00

廣州增城再生水廠位於廣州增城區石灘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內,是一個新建的再生水廠,占地面積73903㎡,實際景觀設計面積為41781㎡,總投資約12.9億元,園林景觀建設投資額650萬元。


項目概況

廣州增城再生水廠位於廣州增城區石灘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內,是一個新建的再生水廠,占地面積73903㎡,實際景觀設計面積為41781㎡,總投資約12.9億元,園林景觀建設投資額650萬元。該項目屬於珠三角廠網一體化民生工程,也是增城區人民政府極為重視的市政建設工程,該水廠的建設減少了該地區直排水體的污水總量,對保護增江、緩解東江流域污染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的場地前身是一片桑基魚塘,在建設過程中對魚塘的堆填和開發蠶食了原本的農業用地,人為的鋼筋混凝土工程破壞了原本的水文和生態環境,並且無論是在前期建設和後期運營都將產生巨大的碳排放,導致周邊環境面臨著水體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生態威脅,因此,業主希望在再生水廠建設的同時對場地進行生態環境修復,兼顧景觀功能和低碳技術,實現宜人、宜居、宜水的多功能生態景觀。



本項目以200元/㎡的低成本造價,通過景觀策略解決了場地內雨水和污水尾水對環境的威脅、建設成本與維護成本的制約以及對提升水廠景觀空間品質的迫切需求等難題,實現了低成本高效能的示範型低碳水廠景觀建設,並在在經濟、社會、生態方面取得了多重效益。



設計思路

通過對在地文化的挖掘,作為珠三角特有的農業生產模式,桑基魚塘展現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水網縱橫、地勢低洼、洪澇頻繁的地理環境進行可持續適應性改造的智慧結晶,強調人與環境共榮共存和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生態學價值,其網狀肌理形成獨特且藝術化的景觀地貌成為典型的鄉土農業文化遺產。



項目團隊希望通過模擬桑基魚塘和桑基圍的生態理念與技術來修復因項目開發而遭受破壞的再生水廠廠區生態環境,為使用者帶來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再現可持續的生態農業文化景觀,重新喚起人們對區域文化的回憶和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在設計形式上,將「桑基魚塘」凝練為設計語言,利用棧道、道路、濕地、綠地等勾勒基塘的形狀,親切舒緩的基塘肌理喚醒了人們的「鄉情」以及對自然和土地的熱愛;在生態技術上借鑑「桑園圍」的建設理念對場地內的雨水和污水進行管理,並對場地進行生物多樣性修復,以可持續發展地眼光在場地內構建良性的生態系統循環,修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將該項目打造為示範型綠色低碳水廠項目,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



設計亮點

1.再現桑基魚塘地貌景觀


項目團隊將「桑基魚塘」凝練為設計語言,從不規則的基塘中提取簡約、硬朗的多邊形線條,利用棧道、道路、濕地、綠地等景觀元素勾勒大小不一的基塘形狀,這些幾何體或為種植鄉土植被的微丘,或為小型的休憩平台,或為濕地中的小圍塘,或為大的調蓄塘,共同組建桑基魚塘的網狀肌理,在場地內再現桑基魚塘的地貌景觀,不僅使人們在這裡體驗肌理間生動豐富的功能聯繫,同時回應和延續了在地文化。



2.桑園圍理念演繹現代的雨水、污水管理技術


為了更高效的收集和處理場地中的雨水、污水,項目團隊將「桑園圍」的建設理念融入到濕地設計中,在人工濕地中模擬基圍、河涌和竇閘,利用水位差來調節水位,淨化水體,控制不同時期的濕地生境:旱季時,打開污水廠與濕地連接的「竇閘」,將尾水引入一個個小「圍塘」中進行沉澱和淨化,再進入到「河涌」(調蓄塘)中進行調蓄、儲存和回用,雨季時,關閉「竇閘」,濕地主要淨化和調蓄場地內的雨水徑流,「河涌」(調蓄塘)與外部水體連通,當場地內澇、水位升高時,則再次打開「竇閘」,將多餘的雨水排走。



3.低碳景觀策略


受地理位置和經費的限制,以及「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開發目標,項目團隊從設計、施工、運維的項目全周期進行研究思考,並提供了低管理維護策略、固廢回用策略,希望在廠區內構建健康的碳循環系統。


項目團隊經過研究發現,綠化養護面積、綠化灌溉、綠地照明、農藥和化肥的施用等綠地管護措施等都產生了較高的碳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綠地土壤的固碳效益,因此項目團隊在最大化保護現有的植被的基礎上,減少球狀灌木的種植,減少大型喬木的數量,將觀賞重心轉移到密植的灌木綠帶上,適地適樹,採用抗性強、固碳效率高的鄉土樹種,並且選擇無需過多人工干預的地被品種,例如芒草、腎蕨等多年生植被,構建生態上安全可靠的植物群落,僅靠雨水就能夠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減少施肥灌溉等維護頻率,豐富的植物多樣性配置可有效避免害蟲爆發,降低維護難度。



為實現廠區環境的碳循環,減少廢物和垃圾的產生,項目團隊針對施工和運營階段皆提供了相應的固廢回用策略及新技術。在施工階段使用超過30%的材料為含有回收材料的複合材料,濕地中的木棧道使用複合木材代替傳統木材,並且更加耐腐蝕,使用壽命更長,廠區內的道路墊層和基層則使用了含有廢鐵和砂的混凝土,極大的減少了原材料的生產和運輸;在運營階段,日常植被維護中產生的枯枝和落葉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經過機器粉碎後,在發酵劑的作用下,可以生成天然有機肥,再運用到綠化上,並對土壤進行改良,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



4.可視化游徑空間的表達


項目團隊在展示花園和濕地花園兩個重點區域內設計了曲折的遊園路徑,在有限的空間內利用以小見大的設計手法結合植被、微地形、水體營造空間的綿延之感,移步異景,提升了人們的遊園樂趣。項目團隊還在休息平台的設計上施以巧思,在座椅對面設計生態碎石渠等海綿設施、低維護的海綿植被以及海綿城市科普展示牌等,當人們坐下休息時,視野範圍內可輕易觀賞到精心設計的海綿景觀,增加了場地的可視度,實現場地的教育性、便利性和展示性。除此之外,項目團隊還在游徑路線上增設了全區導覽系統和豐富的生態低碳科普展示牌系統,極大提升游徑空間的可視度,具有科普展示、環境教育等功能。



5.生物多樣性修復


項目團隊儘可能為鳥類、魚類、昆蟲及微生物提供健康的棲息地,通過構建植物駁岸、增加濕生植物種植、減少硬化的下墊面等設計手段,避免單一物種泛濫,減少對廠區環境的人為干預,並利用生物操縱技術維持水質,調節生態系統內營養級之間的關係,調整濕地內生物群落及生境,通過投放肉食性魚類、投放微型浮遊動物、水生植被管理等措施抑制水體富營養化及藻類生長,創建不同的濕地自然生境,減少對人工維護的依賴,打造自然野趣的濕地景觀。



6.生態自然教室


考慮到作為生態低碳水廠景觀示範區,項目團隊將該項目設計成生態自然教室面向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和學習。項目團隊規劃了兩條參觀路線適應不同人群的學習體驗,分別是政府部門參觀路線和業內人士學習路線,並制定了豐富多樣的課程,包括桑基魚塘科普展示課程、桑基圍工程技術展示課程、有機廢物漚肥過程展示課程、低碳材料展示課程、風光互補路燈展示課程、海綿城市展示課程、濕地淨化原理展示課程、生物多樣性展示等20餘項生態教育課程,完整地向社會人士、校園學生、專業同行展示了生態低碳水廠景觀的建設思路,具有極佳的教育意義。



項目名稱 廣州增城再生水廠景觀設計

項目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

項目面積 41781㎡

業主單位 廣州增城北控水處理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 GVL怡境國際設計集團

主設計師 閭邱傑、彭濤

設計團隊 崔文娟、關曉芬、蔡偉群、周廣森、曹景怡、潘慶文、林成乾、彭延久、黃春燕、謝佛森

施工單位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時間 2019.10.23-2021.10.2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