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軍評:伊朗人的新銳武器庫,再次證明獨立自主的重要性

觀察者網 發佈 2022-10-02T15:35:06.192147+00:00

與此同時,伊朗在本周對伊拉克發動了規模宏大的飛彈攻勢,經過十餘年的建設,伊朗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了一套隸屬於本國的信息化打擊體系,有效的改變了地緣環境。伊朗人的信火一體打擊能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本周,烏克蘭三州交界處的小城紅利曼地區成為俄烏衝突中軍事上的焦點。烏軍接續哈爾科夫攻勢圍攻紅利曼,大有包圍城市中俄軍之勢。紅利曼丟不丟意義不大,但紅利曼戰局的背後卻暴露出俄統帥部正面臨十分嚴峻的問題。

與此同時,伊朗在本周對伊拉克發動了規模宏大的飛彈攻勢,經過十餘年的建設,伊朗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了一套隸屬於本國的信息化打擊體系,有效的改變了地緣環境。

伊朗人的信火一體打擊能力

正當全世界的目光放在俄羅斯動員上時,伊朗對伊拉克庫德人自治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飛彈和無人機打擊。

伊朗革命衛隊陸軍指揮官薩達爾·帕克普爾28日在接受採訪時證實說,伊朗武裝力量過去幾天裡已經向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分離武裝據點」發射了73枚彈道飛彈,打擊了42個「恐怖分子」的陣地和目標,其中一些目標距離在400里以上。除了彈道飛彈之外,伊朗還發射了數十枚巡飛彈,包括此前在俄烏戰場中亮相過的「見證者-136」巡飛彈。伊朗媒體稱,伊朗巡飛彈襲擊了伊拉克埃爾比勒的庫爾德武裝組織總部。

這也是伊朗今年第二次對伊拉克地區進行大規模彈道飛彈打擊,就在今年的3月13日,革命衛隊空天軍向伊拉克埃爾比勒發射12枚「征服者」-110彈道飛彈,飛彈精準命中美國新建領事館旁的別墅區,將這片居民區炸成一片廢墟。

裝備「征服者」系列近程彈道飛彈的第15卡埃姆彈道飛彈旅,該旅現在裝備了6聯裝「征服者-110」發射車

伊朗打擊伊拉克「庫區」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對庫區干涉伊朗內政的一種回應。要知道,此前長達一周的「頭巾」抗議活動,起因就是因為伊朗庫爾德女權主義者的離奇死亡。而伊朗「庫爾德省」也成為本次抗議活動中動作最為激烈的一個省。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將伊拉克庫區當作「幕後黑手」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對於廣大外界觀察人士來講,伊朗這次打擊行動中使用的飛彈數量著實「令人震驚」,要知道,在烈度高強的俄烏戰場上,俄烏雙方每天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數量一般不超過20枚,而伊朗在短短3天的打擊行動之內就發射了73枚彈道飛彈,讓人感覺伊朗才是適應現代戰爭的工業國。

作為伊朗局勢的長期觀察員,筆者只能吐槽說,這是一種典型的「社會意識落後於社會存在」,伊朗早就證實擁有了年產數百枚飛彈的工業能力。在葉門戰局的高峰期2020年,光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就發射了273枚彈道飛彈——其中絕大部分是伊朗「征服者」系列彈道飛彈改進而來的BADR系列飛彈,而伊朗本國還進行了20多次的飛彈科研試射和部隊抽檢試射,並在20年初對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發射了14枚彈道飛彈。

與此同時,「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敘利亞親伊朗派系武裝也獲得了BADR系列的彈道飛彈,這意味著伊朗光是2020年就生產了至少400枚彈道飛彈。

除了彈道飛彈產量,伊朗最近在烏克蘭和伊拉克庫區使用的戰術,也值得我們的關注。

伊朗無人機部隊的對手並非是毫無防空能力的地區武裝,而是具備較強防空預警體系的正規軍隊。其中,俄烏戰場上的烏軍擁有大量野戰防空設備,並且有北約的遠程預警;駐伊拉克美軍有完善的預警體系,並且有不受伊朗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干擾的固定翼航空兵支援。面對這兩個有較強防空能力的對手,伊朗的無人機儘管技術性能有限,但通過戰術上的主觀能動性依然創造了不小的戰果。

伊朗「見證者-136」系列巡飛彈是一種低成本武器,只能靠內置的衛星/慣性導航根據坐標打擊固定目標,但很難打時敏目標。但「見證者-136」支持飛行過程中依靠數據鏈修改坐標的,所以理論上要是用戶有足夠強的信息化水平,136也可以打擊時敏單位。而在近期敖德薩和伊拉克的戰例中,伊朗普遍使用了「遷徙者-6」無人機在邊緣偵察,引導「見證者-136」巡飛彈。俄軍會在凌晨出動遷徙者-6在敖德薩上空,在距離目標十幾公里的位置利用光電紅外設備偵察負責提供實時坐標,隨後傳輸給見證者136進行打擊。

俄烏衝突證明,如果己方的無人機不擔負打擊任務,只負責遠程偵查任務,那麼對方需要付出巨大的反製成本才能有效應對。大疆無人機在10公里外就可以發現裝甲目標,5公里外就可以發現敵軍暴露目標。這樣遙遠的距離導致俄軍很難去用硬殺傷手段打擊大疆,更多是通過電子戰手段去影響大疆無人機。當然,哪怕是電子戰裝備和野戰防空裝備編制數量較多的俄軍,在這次戰爭中也無法常態化反制烏軍的無人機,只能在進攻的重點方向干擾烏軍。

伊朗裝備的「遷徙者-6」系列無人機可以在十幾公里外鎖定目標,之後可以在一個安全距離引導體系中的其他部分去攻擊,這比俄烏戰場上TB2的臨空攻擊要安全的多。而遷徙者系列無人機金屬元件小,速度低慢,歐美擁有的大型預警機和烏軍擁有的野戰防空體系很難探測十幾個公里只負責提供偵察的伊朗無人機。這意味著烏克蘭需要將針對殲擊機的防空體系無限前移,增加了風險的。美軍在過去5天的伊朗打擊任務中也只宣稱擊落了一架遷徙者6,而烏軍在過去十幾天時間裡也只確認打下了一架「遷徙者-6」。

我軍最接近的打法是炮兵旅無人機引導遠程火箭炮。但和遠程火箭炮相比,見證者136這種50公斤裝藥的巡飛彈殺傷力足夠,成本更低,而且有足夠長(接近20小時)的滯空時間,而且有能力打擊時敏固定目標。我們的人工智慧水平更加先進,而且依託發達製造業,製造同類型的巡飛彈可能成本更低,這意味著未來我們有可能實現徹底改變戰爭形態的「蜂群」結構。伊朗的「抵抗之環」是無人機操作員在落後條件下發揚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來的無人機戰術,對於我們而言具備一定參考性 。

當下拜登政府的中東政策延續了美國從中東「戰略收縮」的整體戰略,進一步從中東戰場撤軍,將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和俄烏戰場。但具體到行動上,拜登政府卻不願意和伊朗和解,依舊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封鎖伊朗,甚至直接支持代理人衝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

但伊朗也早已不是當年的伊朗,美國人持續多年的武器禁售倒逼伊朗發展本國的飛彈產業,經過一代人的頑強和奮鬥,這種自產能力已經開花結果,也讓傲慢的美國人付出了代價。本次革命衛隊空天部隊的大規模襲擊再次證實伊朗擁有對中東美軍基地進行大規模精準打擊的能力,在美國從中東逐步退出的今天,對西方世界和以色列的戰略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伊朗人的新銳武器庫再次證實了「獨立自主」的重要性。作為一個中國人,伊朗國防工業的部分成就讓筆者「感同身受」。儘管伊朗依舊面臨內外諸多問題,但作為一個「後發至上」的國家,伊朗的武器工業確實發揚了主觀能動性,已經到了可以改變地緣政治的水平,和另外一個在武器生產上窘態盡顯的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充分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一定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紅利曼,第二個伊久姆?

筆者30號完稿,1號錄稿的時候,紅利曼已經被烏軍控制

紅利曼是頓涅茨克州的一個小城市,烏軍圍攻紅利曼雖然軍事上意義有限,但「入俄公投以後,主動奪取頓涅茨克州的城市」顯然對烏克蘭而言有巨大的政治加分。烏軍在紅利曼方向的攻勢接續的是伊久姆攻勢。從9月6日開始,烏軍出動6個機械化旅、2個坦克旅、5個領土防衛旅、1個炮兵旅的龐大兵力對巴拉克列亞-伊久姆方向的俄軍防線空缺進入劈入作戰。這場戰爭在施老的軍評已經提及過了。由於俄軍在巴列克納亞地區也是準備撤退狀態,因此巴列克納亞地區未經防守就丟給了烏克蘭人。隨後烏軍迅速越過巴列克納亞地區追擊俄軍,俄軍不得不在後撤過程中組織倉促防禦。最後就是俄羅斯丟掉了幾乎整個哈爾科夫州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百里無兵

到9月15日,巴拉克列亞-庫皮揚斯克戰線的最終結果是,俄軍以損失掉數個摩步3師和摩步144師的BTG兵器裝備為代價,將戰線短暫穩定庫皮揚斯克東岸的奧斯基爾河和俄烏邊界。這使得紅利曼一地成為某種突出部。當然,對於俄軍而言,紅利曼是一個較為適合防守的地方——紅利曼有地理位置優渥,附近南有北頓涅茨克河東有奧斯基爾河,使得斯拉夫揚斯克方向的烏軍很難繼續平原上的突擊攻勢,要組織複雜的渡河進攻。

隨後在紅利曼的地區,俄西部軍區20集團軍的數個BTG沿著奧斯基爾河布防。除了此前撤到奧斯基爾河以東的部隊,俄軍還重新部署了一些部隊,在此地部署了此前受到一定損失的俄軍哥薩克預備役志願者13團和庫班預備役16團 ,盧甘斯克人民軍開戰後組建的預備役208團和119團,對烏軍進行遲滯作戰。

確實打了一段時間

在一階段進攻中未遭到重創的烏軍進攻部隊當然不會趁著俄軍收縮的機會繼續收復國土。北線的衝突的局勢在沉寂一周以後,紅利曼地區局勢在23號前後又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烏軍25日前後在南西兩個方向上突破奧斯基爾河和北頓涅茨克河,迅速占據了紅利曼以東的一大片定居點,隨後與俄軍在紅利曼城附近北方定居點進行短暫的爭奪。

在筆者看來,渡河作戰是非常困難的作戰形勢,這基本上說明,俄軍沒有沿河布防,防守決心很低。在戰線之外,從25日起,俄軍官方的戰報就基本停止提及紅利曼方面的攻防戰——要知道,在伊久姆撤軍時期,俄羅斯國防部也是停止了伊久姆方向的戰果匯報。這種「似曾相識」的畫面,也基本上說明了俄軍的防守決心。

到筆者完稿時,紅利曼的局勢依舊緊張,但俄軍還沒有徹底喪失主動權:雖然前線透露的隻言片語還是說明了交戰的烈度不低——俄軍曾經多次打退了烏軍排級的機械化衝鋒,而數量劣勢的俄軍也在優勢烏軍的火力衝擊下損失了一定的部隊。但是,烏軍對於地域的控制遠沒有地圖上顯示的那麼誇張,而烏克蘭方面對於後方公路的干擾也極為有限。筆者判斷,紅利曼的撤退只是時間問題,看起來俄軍這一次的撤退行動還算有章法。

到筆者完稿的30號,紅利曼局勢雖然看起來大局已定,但烏克蘭方面還沒有宣布控制紅利曼。烏克蘭群組宣稱,2萬名烏軍在紅利曼地區包圍了包括摩步3師第752近衛摩托化步兵團在內的5500名俄軍。這顯然是一種誇大,因為到現在為止摩步3師的部隊還沒有出現在這個方向。但烏軍至少宣稱完成了對紅利曼方向的包圍,並在紅利曼城郊「合影留念」。不管怎麼說,雖然地圖上看著揪心,但頓涅茨克州的紅利曼至少沒有在9月30日俄羅斯「大喜之日」丟給烏克蘭人,在傳播學上至少沒給俄羅斯創造新一輪的輿論災難。

筆者推測,俄軍在紅利曼附近組織防線的根本原因是在翻漿期到來之前遲滯烏軍足夠長時間,以讓後續部隊堅持到在盧甘斯克-哈爾科夫交界處的斯塔托沃-克萊米納地區拼湊一支可以和烏軍進行長期消耗的防線。這條防線有不少山川河流以供防守,而烏軍離心進攻也正在達到軍級機械化部隊進攻縱深的極限。堅守這條防線,也能避免烏軍的「海馬斯」火箭炮長期威脅後方的鐵路公路運輸,為俄軍持續輪戰創造機會。同時,俄軍的「偏師」在紅利曼地區防守,能為國內動員練兵,為疲敝的BTG補充裝備爭取時間。同時這個地方也符合俄羅斯三階段宣稱的「重新部署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宣言。

其實,紅利曼丟不丟意義不大,但紅利曼乃至伊久姆亂局背後暴露出來的問題才非常關鍵。相信讀者看到這裡,一定會有和筆者一樣的疑問:俄軍的預備隊呢?俄羅斯「兵強馬壯」西部軍區去哪兒了?

回到西部軍區的問題。作為俄羅斯本輪「新面貌」改革的精銳部隊,集中了大量新銳兵器的西部軍區的表現卻遠遠比不上中部軍區和南部軍區。舉例而言,俄烏衝突中單次最大殲敵是由南部軍區柏林150師在馬里烏波爾創造的,第二大殲敵成果是中部軍區坦90師創造的。而西部軍區可以說得上的戰果,除了打下伊久姆以外寥寥無幾。西部軍區部隊最近一次營以上殲敵成果,是76空降師在赫爾松方向對因古列次河渡口冒進烏軍的阻擊。

西部軍區表現不佳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西部承載了太多俄統帥部下達的過於激進的作戰任務。俄軍在本輪作戰中最大的三次裝備損失,分別來自躍進基輔,撤離基輔和伊久姆大撤軍,這三次俄統帥部。從軍事角度看,西部軍區的受領的任務十分不合理,數千輛機械化部隊在烏軍的沿途打擊下冒進300公里,不僅違反了一切軍事教程,而且將部隊部署在不利的地位當中。簡而言之,從別爾哥羅德打進基輔,是一種過於冒進的軍事投機。

在這種激進的軍事行動下,西部集群那麼自然要承擔軍事投機帶來的後果。在躍進基輔的過程中,西部軍區在新面貌中精心準備的戰鬥武器沒有發揮它應有的戰鬥力,不但未能殲滅敵人,反而在持續的不利部署和奔波中損兵折將。就拿第一坦克集團軍來說,筆者之前的軍評提到,作為俄軍第一階段突擊的矛頭,第一坦克集團軍在3月份遭受了重大的裝備損失。隨後進入第二階段以後,坦1集團軍僅僅是稍加休整就接續進攻伊久姆。隨後因為優柔寡斷和伊久姆方向客觀的條件受限,西部集群沒有接受太多作戰任務就被迫返回駐地,而撤退過程烏軍的追擊,進一步動搖了西部軍區的士氣。

雪上加霜的是,過去6個月時間裡,西部軍區放棄掉的裝備未能得到及時的修繕和補充。那些損失掉的80BVM只能變成他們父親在車臣用過的80BV,而烏軍方面雖然在裝備上也逐漸吃緊,但北約源源不斷的援助和烏軍源源不斷地徵兵還是改變打擊雙方的信心。這樣的情況下,很難說西部軍區的將士們對於持續的衝突有什麼旺盛的士氣。

隨著俄軍兵力日益吃緊,可以推測的是,俄軍上下當下對於統帥部都有著較為強烈的不滿。舉例而言,根據俄方群組的消息,到了9月份,俄軍出現了基層士兵議價權過高這樣的情況——大量基層合同兵在半年合同期滿以後拒絕回烏繼續參戰,導致俄軍的BTG難以為繼。之前筆者和養雞老爺在觀察者網音頻節目「茶話會」中也提過,和俄軍接觸過的我軍參賽指戰員普遍反映說,俄軍士兵當下從烏前線藉機返回的情況十分普遍,有不少汽車兵通過找關係或賄賂方式返回國內。而在駐地內,俄軍對於東方2022等大規模演習的熱情看起來比保衛伊久姆重要得多。俄軍並沒有表現出希望回到烏克蘭戰場為他們的戰友復仇的戰鬥意志。

在此情況下,縱然西部集群在別爾哥羅德地區還握著大幾十個BTG,但這些部隊已經很難當作戰鬥力去看待。筆者完全有理由推測,在條件改善前,或者說俄羅斯決策層堅定戰爭決心之前,至少西部軍區的俄軍可能會拒絕返回烏克蘭繼續作戰任務。這一推測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其實也可以解釋俄軍此前一些奇怪的部隊建制:為何俄軍放著被打殘,丟掉高級裝備的近衛部隊不去休整,反而將今年新產出來的T-90M主戰坦克和T-80BVM主戰坦克配屬給「華格納」集團和新組建第三軍?因為至少這些完全由「僱傭兵」和「合同兵」組成的部隊能有高昂的士氣和戰鬥意志。至少「華格納」集團還在繼續進攻巴赫姆特。當然,最近的戰局證明,華格納和第三軍不解決問題,至少不能解決廣闊的1000公里俄烏接觸線上的全部問題。

當下看,遲遲來到的動員某種程度上是俄軍統帥部對於部隊不滿的一種回應。烏軍在北線有5到7萬人,12個旅級單位;與之相對的,西部軍區難以在人員和技術兵器數量上媲美當面烏軍。如果西部軍區沒有補充足夠多的T-90M和T-80BVM主戰坦克,沒有足夠多的動員兵充實戰線,很難相信西部軍區的上上下下願意返回烏克蘭繼續作戰。

所以,當下紅利曼地區四個不滿編預備役團對抗烏軍7個旅的情況,是俄軍當下怪現狀的直觀反映。對於俄軍而言,俄統帥部只能通過所謂磁性戰術,利用自己陸航、遠程炮兵和補給線占優的情況下不斷撤退,以遲滯消耗烏軍。可以判斷,俄軍正試圖進一步縮小戰爭規模,筆者的推測是,俄羅斯應該會將戰鬥規模縮小到9月6日以前的一半左右,同時儘可能確保只有一半的軍區配合僱傭軍和空降兵參與輪戰,另外一半則可以安心在家進行休整,這也符合俄羅斯對於戰場的監視能力和控制能力。

「潤了」

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於俄羅斯本輪動員的結果。就在哥薩克人在紅利曼拼命阻擋優勢兵力的烏軍的時候,普京在四州入俄公投上的「烏拉」聲也響徹了俄羅斯方面的大地。也許一次危機感能最有效的推進動員。但世界畢竟是物質的,對於俄軍而言,俄軍在動員方面遇到的問題遠比烏軍嚴重——紹伊古時代的過度擴張和謝爾久科夫時代致命的軍官斷檔已經耗盡了俄羅斯民間的預備役軍官儲備;同時過去6個月戰爭中,基層軍官因為英勇而付出的傷亡也嚴重製約了俄羅斯的造血能力。而俄羅斯顯然沒有「北約」這樣的軍事集團作為後盾,沒有人幫助俄羅斯快速地培養軍官和士兵。

俄烏衝突多少算一次現代戰爭。現代戰爭需要坦克、火炮、步兵載具和精確制飛彈藥。俄羅斯去年交付了200輛步兵戰車和260輛主戰坦克,即便俄羅斯在過去9個月裡生產了同樣的武器裝備,這些裝備對於近千輛俄軍主戰坦克和同樣數量的步兵載具的損失也是杯水車薪。現在看,俄軍大量部隊換裝老坦克的情況應該還會持續。

不過,也有好消息。對俄軍來說,持續的精導產量在最近灰暗的戰局中多少算一個好消息。進入9月份以後,俄羅斯空天軍加大了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量,開始大量使用「產品305」等精確彈藥;俄羅斯人在「口徑」等重點彈藥的生產上也實現了突破,在確保彈藥投送量的同時補充了庫存。

除此以外,伊朗方面的無人機似乎也成為了改變戰局走向的關鍵。儘管見證者136隻能靠內置gps/ins導航打固定目標,但很難打擊時敏目標。但對俄軍來講,他們至少有了一個類似於我軍KD88或者火龍-140A彈藥一樣的能縱深打擊100公里外高價值目標的精確武器,為烏軍的進攻和部署帶去了新的麻煩。而革命衛隊優秀的無人機戰術也為俄軍帶來了新的能力。我們講戰爭局勢不是一兩件兵器能夠改變的,但俄烏是特別軍事行動,所以遷徙者6和海馬斯這樣的武器可以改變衝突的整體態勢。

對於俄羅斯而言,至少當前的危機只發生在北線,在兵力和後勤補給較為充足的南線例如赫爾松方向,烏軍的幾次衝擊都沒有達到北線的效果。就在伊久姆俄軍跑路之際,烏軍在因古列次河渡口又損失了數個機械化營。筆者判斷,如果俄軍能在翻漿期過後實現增兵,在北線穩定局勢,接下來戰爭的關鍵可能是烏軍切斷梅利托波爾地峽,從戰略上徹底包圍俄軍,在軍事上解決俄烏問題。

當然,決定戰爭勝負的終究還是人。北溪管線被炸,撲朔迷離,手段惡劣,但如果背後真的是北約集團,那多少表現出了將戰爭打到底的戰鬥意志。而對於俄羅斯來講,當下俄統帥部的戰鬥決心顯然是一個問題。回到這場衝突,筆者覺得俄方至今仍沒有回答好這個問題:俄羅斯為了這場戰爭打算犧牲多少人?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好,那麼俄方看起來很難改善目前的戰場局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