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讓孩子更聰明

實言熱語 發佈 2022-10-03T04:23:22.417165+00:00

末春-盛夏-初秋,133天後小姑娘長高了許多,不再柔柔弱弱,更像是換了個人,精氣十足,也很自律。又看了看身邊正沉迷遊戲的小小菌,我琢磨:是時候也得讓兒子動起來了。



視頻中,小女孩一下、兩下、三下……開心的跳著繩。



末春-盛夏-初秋,133天後小姑娘長高了許多,不再柔柔弱弱,更像是換了個人,精氣十足,也很自律。


又看了看身邊正沉迷遊戲的小小菌,我琢磨:是時候也得讓兒子動起來了。



真的,長期運動和長期不運動的孩子,差距實在太大了,尤其是在6歲後。


愛運動的孩子

腦袋瓜子更聰明


這可不是菌菌的一句玩笑話。


在美國芝加哥一所普通高中——內帕維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切都要從學校里一個叫鄧肯的體育老師說起,他要求學生們每天7點抵達操場,必須跑完1600米才能去上課。



並且要求每個學生要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完,平均心跳要保持在每分鐘185次以上,老師們會以此為標準進行打分。


心跳185次以上是什麼概念呢?喜歡運動的人都有過體驗,比突然看到多年未見初戀時的心跳還要來得猛烈


這時家長們肯定就不行了,這樣魔鬼的方式對孩子,他們吃不消怎麼辦?上課打瞌睡又該怎麼辦?



令家長們想不到的是,早起跑圈的孩子們上課不僅沒打盹兒,反而精神抖擻,學習成績更是驚人的好。


學生們僅僅堅持了半學期,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提高了17%,這比那些只上常規體育課程,閱讀能力僅提高了10%的學生,要厲害得多。


看到驚人的實踐結果,內帕維爾高中又擴大了試驗範圍,在全校進行實踐。


結果亦是同樣喜人,學生們在經過鍛鍊後,平均成績超過了全州平均水準。


這還沒完,更驚喜的是,內帕維爾的學生們在全球TIMMS測試中,取得了科學世界第一,數學世界第六的佳績。


那為什麼運動對孩子們的成績提升作用這麼大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大腦好比是一棵樹苗,而運動可以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就仿佛陽光、雨水、土壤等養料一樣。


養料越好、越多,樹苗也就長得越快,更易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堅持運動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養料就越多,釋放出的能量也就越大,孩子們的成績也就越好。



大家也可以想想,是不是和生物老師說的一樣,大腦是由1000億個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組成,神經元分支間的連接點是突觸,信息傳輸就是通過這個突觸進行的。


樹突越多,信息傳輸的閾值就會越高,我們的大腦也就越聰明。


圖源:網絡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由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多個大學主導的「人類腦計劃」研究同樣發現:運動可明顯增加大腦「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發育,有效提高記憶力。



而在我國:


青島市教育局發布的《青島市2015年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研究數據中也發現:孩子們每天運動超1小時,能提高成績。



像楊倩、谷愛凌等優秀的運動員都在向我們一一論證了「運動不僅可以強健體格,還可以強健大腦」的觀點。


所以,比起什麼靈丹妙藥、補腦丸等補品,運動,才是孩子們永恆的健腦丸!



愛運動的孩子

專注力更集中


一直以來,不少粑粑麻麻總是在後台留言:


孩子專注力好差,非常容易走神;

娃坐一會就開始東湊西看,注意力很差;

幼兒園老師經常反饋,兒子就是坐不住,還影響其他孩子;

……


問菌菌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其實就倆字:運動!



菌菌這裡再和大家講個有趣的實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研人員隨機選取20名9歲孩子參加實驗。


第一天,學生們在休息20分鐘後,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並監測腦電圖;第二天,孩子們在跑道上步行20分鐘後,研究人員又進行了測試,及腦電圖監測。


兩次測試結果發現:學生們在參加體育活動後,回答問題時特別專心,答案也非常準確,且問題越難,準確度越高。


而兩次腦電圖的對比分析,也發現:


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們能更好的分配注意力資源,且不易受外界噪音的影響。



此外,哈佛大學瑞迪教授也說:


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孩子,更適合嚴格的運動計劃。比如芭蕾、格鬥、滑板、攀岩等任何一項運動,都能很好的提升孩子注意力。


所以,如果你家有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淘氣,不妨帶著Ta動起來。


讓運動代替焦慮,讓陪伴更加自在健康。


愛運動的孩子

心理素質更穩定、不易崩


上班的旋律壓的父母們喘不過氣,學業的包袱壓得孩子們步履難行。


有人說,現如今我們拼的不是能力,而是情緒,是心態。



高壓情況下,我們大人都容易崩,更別說孩子們了。


研究證明,人在運動時能分泌大腦的多巴胺,而大家也都知道多巴胺不僅能夠改善情緒和幸福感,還能啟動孩子們的注意力系統,並產生成功後的滿足感和對生活的掌控感。


與此同時,運動本身是項挫折教育。


大多時候孩子們在運動時,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摔倒、磕碰、失敗……,這也是很多家長害怕讓孩子運動的原因。


但過度保護未必是好事,我們也不能一直保護孩子,所以還不如讓他們早早去歷練。



尤其像一些對抗性的運動,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有輸贏,這對孩子們心態調整有很大要求,孩子們經歷多次這樣的運動,不管是心態調整,還是抗壓能力方面,都有很大幫助。


那些自信勇敢的孩子也都是能輸得起、放得下,更能扛事兒。


那孩子們到底怎麼運動,又適合哪些運動呢?


孩子年齡段不同

運動學問也大不相同


傑斐遜曾說:「每天鍛鍊不應少於兩小時,無關天氣。如果身體虛弱,心靈就不會強壯。」


那孩子們到底該怎麼運動呢?每個年齡段學問大不相同。



美國運動生理學家將孩子們的運動能力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0-2.5歲


孩子這時處於神經系統發育階段,基本的運動技能也正在形成,能做出如:走、抓、爬、打、推、搖頭、眨眼、說話等表情。



◆ 第二階段:2.5-5.5歲(早兒童期)


此時,孩子的神經系統處於進一步發育,且趨於成熟。什麼跑、跳、踢呀之類的基礎技能,也開始形成。


可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每天建議堅持至少180分鐘,其中中等強度運動不少於60分鐘,以及20分鐘戶外運動。



◆ 第三階段:6-10歲(晚兒童期)


這個階段,孩子已進入傳統意義上的兒童體育運動階段,可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及一些競技類項目。



◆ 第四階段:10歲+,特殊運動才能階段


這時,孩子從少年期進入青年期,屬於特殊運動機能發育階段。



以上是結合孩子們的身體發育特徵,提的一些運動建議。


不過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孩子們喜歡做什麼運動就讓做什麼,只要動起來,就是好事,我們家長做好引導就行。


同時把握好不同年齡段,運動強度就行了,具體如下:




很喜歡前北大校長王恩哥說的:人這一生需要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一個是運動場。


所以,倘若孩子:


喜歡爬山,就去攀爬,感受征服和酣暢淋漓的快感;

喜歡跑步,就在清晨,慢步山澗聞蟬鳴鳥叫的愜意;

熱衷足球,就邁開步伐,好好享受踢出來的革命友誼。



在運動中,發現自己,忠於自己,成就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