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味說教」,教材都不敢這麼用了

中國科學報 發佈 2022-10-03T04:48:34.761819+00:00

文 | 宋金榜「爹味說教」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語,用來諷刺一些男人喜歡居高臨下地說教,給別人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卻不能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因而往往讓人尷尬、不快甚至厭煩。去年,閨女正在讀研二,當時還沒有發表過論文,我就催問她有沒有開始寫、進度怎麼樣了。

文 | 宋金榜


「爹味說教」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個網絡用語,用來諷刺一些男人喜歡居高臨下地說教,給別人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卻不能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因而往往讓人尷尬、不快甚至厭煩。


去年,閨女正在讀研二,當時還沒有發表過論文,我就催問她有沒有開始寫、進度怎麼樣了。沒想到閨女不無委屈地說:「我導師還沒push我,你倒先push我了。」我當時心裡頗有些不高興——我是你親爹,當然要關心你了!


前幾天,正在讀博的侄女回老家時給我帶來了一些特產,本來聊得挺開心,當我問她博士論文寫得怎麼樣了的時候,侄女燦爛的笑臉立馬僵住了……


看來,對「爹味說教」的抗拒是每個人本能的情緒反應,這種本能的反應不會隨著年齡、學識的增長而消失,只是年齡越小的人反應越強烈,越不懂得「理解」和偽裝,對於小學生和進入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尤其如此。另一方面,男人對「爹味說教」的熱衷卻通常會隨著人生閱歷和學識的增加而增加。



把「爹味說教」現象和我從事的小學《科學》教材編寫工作聯繫起來,不禁讓我感到有些不安:一方面,義務教育階段《科學》教材的編寫者都是有著豐富科學知識的專家,而教材面對的讀者恰好是這樣一群「不可理喻」的兒童;另一方面,《科學》教材是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並設定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如果教材沾染上些許「爹味」,一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排斥。


那麼,《科學》教材怎樣才能避免「爹味說教」,在贏得學生喜愛的同時順利完成課程目標呢?我想,《科學》教材的編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教材內容上,要由單純「說教」轉向在探究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爹味說教」通常只重視傳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說教者自認為我給你講的都是我人生經驗總結出的寶貴知識,你只要記住,就可以坐享其成。傳統的理科教材也往往存在這種傾向,以傳授知識為主,把現有的科學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的編寫方式肯定達不到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其中科學觀念是在理解科學概念、規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可見,具體的科學知識只是形成科學觀念的基礎,只是科學課程目標的一個方面。因此,《科學》教材不能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應涵蓋學生核心素養的每個方面。


然而,學生科學觀念的形成、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都不是通過「說教」能夠完成的。


因此,《科學》教材的編寫應基於不同的學習內容,設計一系列相關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和技術工程實踐活動,以真實的情境引發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和要完成的技術工程任務,以問題和任務驅動學生的探究和實踐,在探究和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者完成技術工程實踐任務,並獲取科學知識,建立科學觀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探究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擔當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達到立德樹人和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第二,在學習方式上,要由「主導」轉為「引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說教」的過程通常都是由說教者來主導,說教者是主體,被說教者是對象。一個說,一個聽,一個主動輸出,一個被動接受。


說教者通常認為,只要我說了,就是把我的這些經驗和知識給你了;如果你沒聽進去,或者沒理解、沒記住,那就是你的態度或者能力有問題。這種思想表現在教材編寫上,就是重視概念、定律、定理的呈現,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並不是對新知識的記憶和背誦,而是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針對一定的問題對客觀世界展開探究,對獲取的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並生成個人的意義或理解(即建構新知識),進而逐步發展、調整和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


可見,儘管世界是客觀的,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卻是主動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任何脫離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的灌輸式教學,都會剝奪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主動生成個人意義的過程,這種教學通常是無效的,還會給學生認知帶來困惑,引起學生的抗拒情緒。


因此,《科學》教材不能取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應從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平等的陪伴者和友好的引導者。


針對一定的學習內容,教材編寫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對問題作出猜想,再根據驗證猜想的需要制定研究方案,然後通過實施研究方案獲取數據和信息,最後通過處理信息得出研究結論,從而建構自己的新知識。


第三,在學習進度的安排上,要避免「對牛彈琴」,做到因材施教。


「爹味說教」者每每遭遇挫敗,甚至產生「對牛彈琴」的憤慨,原因在於他們總是以成人的方式對待說教對象,而忽視他們的年齡、生活經驗、知識基礎、認知水平等個體特徵,以致說教內容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


因此,如果你感覺自己在「對牛彈琴」,那肯定不是「牛」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你沒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少理科教材、科普讀物也存在知識內容跨度大、目標讀者群不明確的問題,也是忽視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對於《科學》教材的編寫來說,要做到因材施教還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從2004年開始,學習進階研究成為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學習進階研究關注學生在一個較長學習階段內(比如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習和理解一些核心概念時所表現出的連貫的、逐漸深入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的發展變化過程,並且歸納出每個年級段的學生在科學概念、思維能力等方面所應(所能)達到的階段水平。


學習進階研究對我國科學課程標準的制定也產生了直接影響,比如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就將義務教育階段的9年學習時間劃分成小學1~2年級、3~4年級、5~6年級和初中7~9年級四個學段,並且從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制定了每個學段的學習目標,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進階體系。


《科學》教材編寫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每個學段的目標, 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知發展規律安排各個學段螺旋上升的課程內容,通過設計適合不同學段的一系列學習和探究實踐活動來有計劃、有步驟地達成這四個方面的課程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幼兒園與小學、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科學或理化生課程內容的銜接。


第四,在內容編排和版面設計上,要拒絕空洞乏味,提高教材趣味性和吸引力。


「爹味說教」難以討人喜歡的原因還在於它的枯燥乏味、空洞無物、缺乏現實意義。科學性、規範性是所有理科教材必須遵守的準則,但片面追求規範性、忽視趣味性也容易使教材顯得呆板、乏味,使讀者敬而遠之,對於小學生來說更是這樣。


《科學》教材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教材的內容編排和版面設計方面,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謎語、遊戲、故事、童話、卡通人物插圖、連環畫等形式,來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其次,注意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並展開探究。這樣,在探究和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學生感興趣的科學問題也能得到解決,使課程學習更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這樣有利於學生長期保持學習科學的興趣。


總之,《科學》教材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圍繞課程內容設計一系列布局合理、符合不同學段學生特徵的探究式學習活動和技術工程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足夠的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積極思考和不斷成長的機會,才能讓學生在愉快而有意義的學習、探究和實踐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作者系大象版小學《科學》教材副主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