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北溪」?

國際金融報 發佈 2022-10-03T05:47:13.512429+00:00

本周以來,俄羅斯向歐盟運輸天然氣的主要管道「北溪」已經出現四處泄漏。當地時間9月29日,瑞典海岸警衛隊指揮中心稱,發現新的泄漏點,破裂點達到四處。

本周以來,俄羅斯向歐盟運輸天然氣的主要管道「北溪」已經出現四處泄漏。

當地時間9月26日和27日,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在24小時內接連出現三起大型泄漏事件。當地時間9月29日,瑞典海岸警衛隊指揮中心稱,發現新的泄漏點,破裂點達到四處。

瑞典通訊社TT報導,兩處泄漏點在瑞典專屬經濟區,另兩處在丹麥專屬經濟區。這些管道早前已暫停運行,但是連續出現泄漏被歐盟方面認為並非事故,而是蓄意破壞,目前關於誰是幕後主使的猜測甚囂塵上。

這場「羅生門」背後,更為切實的問題在於,泄漏對野生動物和海洋交通造成了直接的危害,同時也可能會推高能源價格,這對於本已嚴峻的歐洲能源危機構成進一步挑戰。

羅生門

「北溪-1」和「北溪-2」管道是為了從波羅的海海底將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到德國。

「北溪-1」於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但從今年8月開始停止供氣。「北溪-2」於2021年建成,與「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有天然氣封存在內。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是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最大股東。

此次泄漏發生的時間點非常緊密,且較為敏感。事件發生在俄烏衝突期間,歐盟與俄羅斯就天然氣議題存在分歧,俄羅斯已暫停通過「北溪」供氣,又恰逢冬季來臨,歐洲多國出現了能源困境。

歐盟外交政策主管何塞普·博雷利9月28日直言,所有跡象表明,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在波羅的海的泄漏「是故意行為的結果」。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也發布聲明稱,這些事「並非巧合」,「所有訊息皆表明,這些泄漏是蓄意行為的結果」。

歐盟與俄羅斯之間重要的能源輸送管線被人為破壞,國際社會紛紛猜測其背後的動機。

《衛報》稱,兩條「北溪」管道經過的波羅的海水深通常只有幾十米到100多米。對於現代海軍而言,在這樣的深度作業並非難事。德國安全部門認為,考慮到泄漏的具體情況,很可能是「潛水員或小型潛艇」在管道上安裝了水雷或炸藥,「只有國家行為體」才能做到這一點。

耐人尋味的是,事件發生後,波蘭前外交部長及國防部長拉多斯瓦夫在推特上寫道:「謝謝你,美國」,直接將美國與該事件聯繫起來。他的推文隨後遭到波蘭政府發言人批評。

於是拉多斯瓦夫改口說,自己只是非常樂於看到「北溪」天然氣管道不能繼續供氣,而這是波蘭政府一貫以來的目標。隨後表示對於誰是幕後主使的推斷,僅代表其個人觀點,而非波蘭政府的立場。

俄方發言人則直接點名拜登,稱他「有義務」回應美國是否對管道實施了威脅。

俄羅斯聯邦總檢察院9月28日表示,該機構已就涉嫌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的「國際恐怖主義」行為刑事立案,俄聯邦安全局據此展開初步調查。

另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9月2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的地點,位於美國情報機構所控制的區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當地時間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認為美國以某種方式參與了對『北溪』管道蓄意破壞的想法是荒謬的。」

一名烏克蘭高級官員則稱,此次事件是俄羅斯為破壞歐洲穩定而發動的襲擊,但沒有給出證據。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8日對俄媒體表示,所謂俄參與製造「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泄漏事故是「可預見的愚蠢推測」。

到底誰幹的一時半會是掰扯不請了,歐洲現在能做的就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的檢查以及防護。

《亞洲時報》分析認為,美國、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是這次管道泄漏的潛在受益者。其中,美國曾明確表示,如果俄烏開戰「將不會再有『北溪』2號」。

尋找替代品

在今年歐洲與俄羅斯的角力中,「北溪」天然氣管道一直是衝突的關鍵。

6月中旬,俄氣以西門子公司未及時交還俄氣送修的渦輪機為由,將經由「北溪-1」管道輸往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近60%,每天供氣量不超過6700萬立方米。7月11日,「北溪-1」管道暫停輸氣,展開年度例行維護,並於當月21日恢復供氣。7月27日,「北溪-1」管道「波爾托瓦亞」壓氣站又一台渦輪機停止運行,「北溪-1」管道日供氣量從6700萬立方米降至3300萬立方米。

8月底,俄氣宣布,因對「波爾托瓦亞」壓氣站唯一在運行的渦輪機進行維修,「北溪-1」管道8月31日至9月3日暫停供氣。不過當地時間9月2日,俄氣發布消息說,在與德國西門子公司代表共同對「波爾托瓦亞」壓氣站渦輪機進行檢修時,發現多處設備漏油,「北溪-1」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至故障排除。

俄羅斯方面當地時間9月4日表示,「北溪-1」天然氣管道停止運營完全是西方國家和歐盟的行為與制裁所致。

此次管道泄漏在冬天來臨之前對歐洲的直接影響尚不明確,但加深了歐洲能源安全的不確定性。

在天然氣管道泄漏(27日)被發現之前,歐洲天然氣價格已經從8月底的峰值下滑。但泄漏消息傳出後,價格上漲了近20%,報205歐元,大約是一年前的五倍。

天然氣市場明顯受到驚嚇。分析人士認為,「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對荷蘭TTF明年交付的天然氣期貨價影響較大。「北溪」管道無法運營將影響明年歐洲的天然氣供給,使天然氣價格在很長時間內保持在高位。

現在歐洲國家正在爭分奪秒地尋找俄羅斯天然氣的永久替代品,例如,德國正在建造3個浮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並開始重新依賴核能。而挪威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向歐盟輸送管道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國。

記者:袁源

編輯:王哲希

責任編輯:畢丹丹封面製圖:畢丹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