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的小肉球、小肉疙瘩是什麼?摳掉會怎樣?勸你手下留情

39健康網 發佈 2022-10-03T12:17:12.657772+00:00

小軍今年10歲,在暑假的時候報了游泳班,但沒多久他就發現腳底長了幾個小疙瘩,走在路上有點痛,本來以為過幾天就會好的,但沒想到反而越長越多,走路時就好像踩在許多小石頭上一樣。

小軍今年10歲,在暑假的時候報了游泳班,但沒多久他就發現腳底長了幾個小疙瘩,走在路上有點痛,本來以為過幾天就會好的,但沒想到反而越長越多,走路時就好像踩在許多小石頭上一樣

於是小軍的媽媽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一看,小軍的腳底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黃豆大小的小疙瘩,經診斷,這些小疙瘩是跖疣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可能是在游泳時的潮濕環境中被感染的。

很多人都有皮膚上長小疙瘩、小肉球的經歷,那麼,這些小肉球和小疙瘩究竟是什麼呢?

一、皮膚上的小肉球,是什麼?能摳嗎?

皮膚長的小肉球最常見的是皮贅,在醫學上又叫做軟纖維瘤或軟垂疣,是在人體正常皮膚上形成的小增生組織,皮贅的外觀多樣,但是摸起來都比較軟、一粒粒較為分散,向外生長;

通常可能是皮膚老化引起的,或者和衣服摩擦有關。懷孕的人、超重群體以及糖尿病群體可能更容易發生皮贅。

這種皮贅和皮膚癌沒有關係,也不會傳染,但也無法自行消退,通常可以去醫院治療。

有些人,看著皮膚上礙眼的小肉球想摳掉,這樣可以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有些「肉粒」還可能是疣,而疣通常和HPV病毒感染有關。那麼,一個疣就相當於是一個病毒庫,一旦抓破就容易導致病毒泄露而感染皮膚的其他部位,導致越長越多,所以千萬不能去摳身上的小肉球。

二、這4種皮膚表面贅生物,都是HPV引起的

當人體的皮膚出現外傷、乾燥皸裂或抓撓後,產生細小的傷口,HPV病毒就可能趁虛而入進入表皮,讓表皮因為過度增殖而呈現疣狀。

HPV病毒導致的皮膚表面贅生物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扁平疣:扁平疣常發生在臉部、前臂以及手背等部位,在青年中較為常見。扁平疣一般為米粒至綠豆大小,數量較多,表面比較光滑,可能會又瘙癢,通常會根據抓痕呈線狀分布。

尋常疣:尋常疣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發生,大多數情況下生長在手部,一般表現為半球形的隆起,表面粗糙呈乳頭瘤狀,顏色可以是灰黃或者污褐色,一般無疼痛。外傷或者浸泡到不潔淨的水是常見的誘因。

跖疣:主要長在足部的受壓點,表面粗糙、顏色偏灰,在足部的壓力作用下,跖疣通常只是略高於表皮,隨著病情的發展,不斷增大的跖疣容易導致走路疼痛。

絲狀疣:在皮膚表面呈細長絲狀或指狀的贅生物,質地比較軟,頂端較為粗糙,能通過抓撓自體傳染。

那麼,這些HPV病毒導致的疣要不要緊呢?HPV病毒的類型有200多種,而導致皮膚疣的HPV病毒通常是低危型,人體通常可以在1年左右將這些低危的HPV病毒清除,如果人體免疫力正常,這些疣體也可能慢慢自行消退。

因此,軀幹、四肢或面部的疣不用太緊張,但是私處和黏膜部位的疣則需要警惕是否是高危型的病毒。

三、不想疣找上身,切斷2個途徑

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染,比如接觸了感染者的皮疹或使用過的衣物、毛巾等,但並非所有接觸過病毒的人都會長疣,還和以下2個因素有關:

1、皮膚有無破損

在皮膚沒有破損和外傷的情況下,沾染的病毒無法進入皮膚內,就不會長疣體。

但是抓撓皮膚時,如果破壞了皮膚的完整性,出現輕微的損傷,就能給病毒提供可乘之機,即便是搓澡和撓痒痒造成的損傷。

2、人體免疫力的強弱

當人體的免疫力處於正常狀態時,就算皮膚有破損並沾染了病毒,人體免疫系統也能夠抑制、滅殺病毒,不會長疣體。

所以要注意保持身體的整體健康,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均衡飲食、少吸菸,少喝酒、加強鍛鍊,保證充足睡眠、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

四、延伸:3個部位上的黑痣,警惕癌變的可能

在我們的身體上,除了長小肉球,還容易長出很多黑痣,普通痣通常不會發展為黑色素瘤,有嚴重日光曬傷史、慢性炎症、肢端皮膚有色素痣、皮膚癌病史等人群屬於皮膚黑色素瘤的高危人群。

此外,如果黑痣處理不當也可能會發生黑色素瘤,比如切割、鹽醃、針挑等。

身上的痣那麼多,該怎麼判斷哪些痣是危險的呢?可以用ABCDE法來進行自測:

不對稱(A):正常的痣是對稱的,如果發現原本對稱的痣在短期內變得不對稱了,要警惕惡性黑色素瘤。

邊界(B):正常的痣有光滑的邊緣,和周圍皮膚有清晰的分界。如果痣在短期內出現邊緣不整齊、鋸齒狀改變,要提高警惕。

顏色(C):正常的痣大多是黑色、棕黃色或棕色,如果痣的顏色發生變化,比如變淺、變深或變色,顏色不均勻等,就要注意了。

直徑(D):一般的痣比較小,如果痣的大小超過了6毫米,最好去醫院皮膚科進行檢查。

隆起(E):觀察痣是否發生變化,黑色素瘤通常會隆起皮膚表面,而且表面不均勻,這可能是黑色素瘤發出的信號。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陳辦成提醒我們,要格外留意長在身體這3個部位的痣:

四肢末端的痣:對於亞洲人來說,50%的黑色素瘤發病部位都是在四肢末端,比如手指末端、足趾、足底等部位。

長期在日光下暴露的痣:痣發展成黑色素瘤的其中一個重要誘因就是紫外線,比如前臂、小腿、頭頸部等部位的痣一定要做好防曬。

生殖泌尿道、消化道的痣或色素沉著:亞洲人大約有20%~30%的黑色素瘤都來源於黏膜,比如外陰、直腸、口腔、肛門、牙齦、鼻腔等部位的痣。

總之,身體上出現的一些小疙瘩或小肉球不能隨意摳掉,同時還要注意身體上特殊的痣,最好定期做好觀察或隨訪。


參考資料:

[1]《當心!這裡長"肉疙瘩"可能會癌變?快看看你身上有沒有…》.科普中國.2021-01-26

[2]《千萬別大意!這些地方長"小疙瘩",可能誘發癌變…》.科普中國.2022-01-21

[3]《長在3個部位的「痣」易癌變!「ABCDE法」自測危險程度》.生命時報.2020-07-28

[4]《身上有痣要不要點?有這 5 個特點的要小心》.騰訊醫典.2022-09-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