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開創了古基因組學來研究人類進化

海報新聞 發佈 2022-10-03T16:54:42.159589+00:00

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揭曉了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斯萬特·帕博 (Svante Pbo)

10月3日,瑞典當地時間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揭曉了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該獎項授予斯萬特·帕博(Svante Pbo),以表彰他對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做出的貢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斯萬特·帕博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41萬人民幣)。

此外,今年諾貝爾獎的傳統儀式將全面回歸,諾貝爾基金會將邀請2020年至2022年的三屆諾獎得主一起參加12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周」(Nobel Week)活動。屆時,頒獎儀式預計將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晚宴將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

斯萬特·帕博 (Svante Pbo)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介紹,斯萬特·帕博於1955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他於1986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先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他成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並於1999年在德國萊比錫創立了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至今仍活躍在該研究所。

維基百科顯示,2007年和2008年,斯萬特·帕博分別被《時代》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被《新科學家》評為8位年度科學英雄之一。同時,他還是美國、瑞典等國家科學院院士。其父蘇恩·伯格斯特龍同樣是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於1982年獲獎。

「我們來自哪裡,我們與先人有什麼關係?是什麼讓智人與其他人類不同?」——對自身起源的興趣貫穿著人類發展的歷史。諾貝爾獎官網介紹,斯萬特·帕博的開創性研究催生了「古基因組學」這一全新學科,通過揭示所有現存人類與已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遺傳差異,為探索以上問題奠定了基礎。

斯萬特·帕博 (Svante Pbo)的開創性工作為解釋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提供了基礎。

此前,智人與已知最近、但已滅絕的親屬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共存了數萬年。而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答案可能源於對古代標本中回收的基因組DNA的測序結果。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斯萬特·帕博即開始開發研究尼安德特人DNA的方法,這項工作持續了幾十年。他決定分析來自尼安德特人線粒體的DNA。線粒體基因組很小,只包含細胞中遺傳信息的一小部分,但存在數千個拷貝,因此可以增加成功的機率。

斯萬特·帕博憑藉精巧的方法,從一塊4萬年前的骨頭中測得了一個線粒體DNA區域的序列。為此,我們第一次獲得了來自已滅絕親屬的序列。結果顯示,與當代人類和黑猩猩相比,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是不同的。

隨後,斯萬特·帕博與他的團隊不斷改進從古骨遺骸中分離和分析DNA的方法,還聘請了幾位具有群體遺傳學和高級序列分析專業知識的關鍵合作者。2010年,斯萬特·帕博團隊發表了第一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組序列。比較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最近的共同祖先智人生活在大約80萬年前。

基於此,斯萬特·帕博和同事進一步調查尼安德特人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現代人類之間的關係。比較分析表明,相比來自非洲的當代人類基因序列,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與來自歐洲或亞洲的當代人類序列更相似。這意味著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們數千年的共存期間進行了雜交。在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現代人類中,大約1-4%的基因組來自尼安德特人。

斯萬特·帕博 (Svante Pbo)的發現提供了有關智人從非洲遷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時世界人口分布情況的重要信息。

此外,2008年,斯萬特·帕博團隊對一塊4萬年前的手指骨碎片進行DNA測序,這一碎片在西伯利亞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被發現,結果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人類,它被命名為丹尼索瓦人。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當代人類的序列比較表明,丹尼索瓦和智人之間也發生了基因流動。這種關係首次出現在美拉尼西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人群中,那裡的個體攜帶高達6%的丹尼索瓦DNA。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基於斯萬特·帕博的發現,現在了解到來自已滅絕親屬的古老基因序列會影響當今人類的生理機能。例如,EPAS1基因的丹尼索瓦版本賦予了在高海拔地區生存的優勢,並且在當今的藏人中很常見。再如,尼安德特人基因影響著我們對不同類型感染的免疫反應。斯萬特·帕博的開創性工作確定了智人與我們最近的已滅絕親屬之間的遺傳差異。今後,相關領域的研究將側重於分析這些差異的功能影響,最終目標是解釋「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