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讀懂一本童書

新京報 發佈 2022-10-03T19:05:03.311898+00:00

起初他們會欣喜地打開一個新世界,接著就陷入了信息無限加載的眼花繚亂之中,在遵循外界標準與服從內心審美之間、在無限世界與有限選擇之間,艱難地尋找著平衡。烏特·弗雷弗特 等/著 黃懷慶/譯。光啟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你會不會覺得讀懂一本童書很容易?簡單的文字、簡單的故事,以及生動的圖畫,通常翻閱幾分鐘就能瞭然於胸。然而,越是簡單的東西,篩選的標準就越是依賴個體的感知能力。每位初入童書市場的成年人,在其後與童書日漸相熟的歲月里,都會經歷心境的多次起伏。起初他們會欣喜地打開一個新世界,接著就陷入了信息無限加載的眼花繚亂之中,在遵循外界標準與服從內心審美之間、在無限世界與有限選擇之間,艱難地尋找著平衡。

對於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來說,選擇閱讀什麼童書也往往不是個人之事,他們主要是為孩子挑選。作為「閱讀中介」,一邊連接孩子,一邊連接童書,同時還要「顧及」自己的審美,以及潛意識中的某些偏見,這麼來看,讀懂一本童書往往並不是讀懂它本身這麼簡單。

童書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它往往以簡單明快的圖畫和故事隱藏了背後複雜的文化歷史背景和作者可能並不愉快的成長經歷。還有許多經典兒童文學,原本並不是為兒童所做,卻慢慢地為兒童所喜愛才成為兒童專屬,這背後有兒童自己的選擇,也有早期出版商的生意頭腦在起作用。我們現在來閱讀它們時,代入的是自己當下的生活體驗,但是一旦閱讀感受與童書文本的歷史性產生衝突時,疑惑就會隨之而來。

可見,兒童文學是一個複雜豐富的課題,它受出版、教育、文學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此,不同領域的專家與學者在不斷地通過理論書籍幫助我們了解什麼是兒童文學。他們的作品,有的偏學術一些,涉及文學批評研究,有的則是專門寫給相關從業者的選書指南。隨著童書市場的繁榮,這些書也慢慢走進了大眾讀者的視野。

本期主題書單,我們列舉了11本兒童文學理論參考書,作者分別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德國。這些書大多成名較早,也許你在不同場合已經見過它們。雖然有一些是兒童文學專業學生的必讀書,但是它們對於專業以外的人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閱讀障礙。以下,我們將它們分為三個類別:兒童文學史、圖畫書研究和兒童文學評論。

兒童文學史

《英語兒童文學史綱》

[英] 約翰·洛威·湯森/著 王林/譯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年9月

這是一本首版於1965年的書,此後又經歷了多次的修訂與擴充。書名即書的內容,按照時間階段(分為1840年之前、1840年-1915年、1915年-1945年、1945年-1994年四個階段)梳理了兒童文學的發展歷史。與其他更專業的研究性著述不同的是,這本書里羅列了更多的英語兒童文學作品,並介紹了它們的作者以及創作背景。如同作者所說,該書的信息量足夠大,可以提供主要的史實。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屬於兒童文學入門級讀物。

從兒童文學誕生之初到1945年之後,作者約翰·洛威·湯森用較大的篇幅談論了1945年以後的兒童文學作品,包括青少年小說和圖畫書。湯森是英國著名作家和兒童文學評論家,先後為兒童和青少年出版了二十多本書,但最著名的學術論著就是這本《英語兒童文學史綱》。

《兒童文學史:從到》

[美] 塞思·勒若/著 啟蒙編譯所/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4月

這本書也是對兒童文學史的概述,但不再以傳統的時間分類方式,而是以對兒童文學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或事件和經典作品的主旨為分類依據,從古希臘羅馬的正統權威、中世紀的寓言遺俗、清教的字母教育傳統、維多利亞時代的想像天地,談到當代兒童文學的新發展趨勢。

作者塞思·勒若是一位語言學家,他以文學、歷史、哲學與社會政治的交叉視角給出了自己對於兒童文學的獨到分析。特別是他也看到了文化和理論問題與商業的息息相關,講述了商品經濟對童書發展的影響,對反映社會習俗和商業需求的獎章和獎品的設立、童書里各種各樣的場景和人物的周邊產品、玩具和複製品也有不少著墨。

《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

[英] 羅德里克 • 凱夫 [英] 薩拉 • 阿亞德/著

潘亞薇/譯

低音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2年12月

這也是一本普及童書史的書,但是圖文並茂,列舉了每個時期有代表性的童書,分析它們為何會成為經典,以及為何另一些沒有成為經典。這些書包括讀給孩子或孩子自主閱讀的書,其中以英國的書居多,還包括美國、部分歐洲國家及其之外的一些國家的兒童書籍。它們來自兩位作者採訪的許多人、讀過的人物傳記,以及家庭女教師和老師們的回憶錄、出版商以及收藏家的圖書目錄等。

其中一位作者羅德里克·凱夫的身份是印刷史學家和圖書館員,他在這本童書史中十分注重解釋印刷方式的改進對童書裝幀多樣性的促進,補充了其他童書史中未提及的玩具書、立體書的發展歷史和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此外,在這本書的多幅插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經典童書最初出版時的模樣。

圖畫書研究

《繪本為什麼這麼好?》(上下冊)

朱自強/著

蒲蒲蘭 | 新世紀出版社 2021年7月

這套書列舉了大量經典兒童繪本,但與其他書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一,朱自強選擇解讀的優秀繪本,大都十分好讀,抽象意境的不多,很多也不是現在流行的繪本,讓我們看到繪本世界之廣;第二,他放入了很多3歲及以下孩子閱讀的簡單繪本,還專門有一章是講低幼兒童繪本的。他說,低幼兒繪本是極其重要的門類,卻經常被忽略。

長久以來繪本被當作教化的工具,其文學性、藝術性、科學性以及所蘊含的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意義卻一直被忽略。朱自強在列舉大量優秀繪本的同時,將繪本閱讀與兒童心智成長相結合,為繪本研究視野偏窄,話題較為固化等問題提供了多種觀察角度和解決方向。

《說說圖畫: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

[加拿大] 佩里·諾德曼/著 陳中美/譯

蒲公英童書館 |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佩里·諾德曼是當今世界兒童文學理論界公認的大師,他1942年出生於加拿大,從美國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加拿大,在溫尼伯大學執教了三十多年,直到退休,一直致力於兒童文學閱讀研究。他的書曾引進到中國的還有《兒童文學的樂趣》和《隱藏的成人:定義兒童文學》。

這本《說說圖畫: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要討論的是圖畫書中的圖畫和文字究竟是如何協同運作的。為了論述這個話題,除了文學理論中的符號學、讀者反應理論,他還專門研究了知覺和藝術理論、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著作。

幸運的是這本書里提到的圖畫書,絕大部分國內都有引進。雖然每個人閱讀圖畫書時都有自己的解讀,但諾德曼告訴我們,看圖是需要學習和使用技巧的。了解它們如何獨特地傳達信息和講故事,才能知道為什麼它們會為人所喜愛。

《我的圖畫書論》

[日] 松居直/著 郭雯霞、徐小潔/譯

貝貝熊童書館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7年1月

松居直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曾多次來訪中國進行文學交流活動,其圖畫書理論被廣泛傳播,深深影響了中國的圖畫書創作、閱讀與研究。

這本書集中體現了松居直的圖畫書理論,他以細膩的個人感受,結合自己觀察到的兒童閱讀情況和對於圖畫書創作的經驗,介紹了日本圖畫書的發展歷程,表達了自己對於圖畫書最本質的理解和主張。我們從中可以學習到如何真正理解和關愛兒童的心靈和生活,如何幫助他們從閱讀中獲得成長。

兒童文學評論

《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第四版)

劉緒源/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年9月

這是原創兒童文學評論類圖書中備受讚譽的一本書。劉緒源跳出了傳統兒童文學的分類框架,將兒童文學作品劃分為三類:「愛的母題」「頑童的母題」和「自然的母題」。

「愛的母題」體現的是成人對於兒童的眼光——一種洋溢著愛意的眼光。「頑童的母題」則體現著兒童自己的眼光,一種對於自己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的無拘無束、毫無固定框架可言的眼光。「自然的母題」體現的是人類共同的目光,只是這目光對成人來說已漸趨麻木,兒童卻能最大量地擁有它們。

這種分類設想來自《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裡關於兒童文學「教育性」與「想像性」的論述。那麼,兒童文學到底是讓孩子受到某種教育,還是讓兒童的想像力得到激發、啟迪與釋放?劉緒源力圖通過對三個母題下兒童文學作品的分析,說明藝術上的審美才是兒童文學作品最根本的目的。

這本書邏輯清晰,通俗易讀,也被認為是兒童文學專業學生的必讀書。

《書、兒童與成人》

[法]保羅·阿扎爾/著 梅思繁/譯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4年1月

這本書大名遠播,其觀點和見解亦被後世的多位研究者所引用。它出自法國20世紀上半葉著名學者、文學史家保羅·阿扎爾,於1932年首次出版,成為有史以來分析講述兒童文學理論的第一位法蘭西學院院士。

保羅·阿扎爾以理論的眼光平等地分析審視在當時既不為成人學界所了解,也不將其接納為嚴肅文學的兒童文學寫作,有其自身獨特的審美特點和創作過程。他追溯了兒童文學在歐洲各國的誕生、發展、衍變,對西歐歷史上深受兒童所熱愛的作家們進行了詳細的文本分析後,提出了「究竟什麼才是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的問題。讓我們看到了兒童文學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看到了作為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所必須擁有的某種天才靈感以及獨特氣質。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優秀的文學隨筆,與本篇書單中其他書的行文方式不同,阿扎爾的文字充滿了為兒童文學正名的激情,幽默、詼諧、犀利的文采充分展示了敘說的文學技巧。

《歡欣歲月》

[加拿大] 李利安·H.史密斯/著 梅思繁/譯

樂府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2年7月

這本書的書名來源於雪萊的《自由頌》:渴望的時光,歡欣的歲月,仿佛站在晨光初照的山上……

李利安·H·史密斯是加拿大學者,自1912年起擔任多倫多公立圖書館兒童部主任,終生投入於發展兒童文學的事業中。在這本於1953年首次出版的書中,他多次引用了保羅·阿扎爾在《書、兒童與成人》的觀點,也是通過解讀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來探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兒童文學,以及如何定義它們的評判標準和參照體系。這本書至今依然是英語系圖書館的從業人員必讀的經典之作。

作者在十二個章節里將童書分類為童話、英雄敘事詩、詩歌、圖畫書、小說、幻想文學、歷史小說和知識類書籍,這種分類方式後來的研究者也普遍採用。

《一切無不與童年有關:劍橋兒童文學對話》

趙霞 等/著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2年4月

這本書收錄了學者趙霞赴劍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訪學期間,與英國兒童文學學者、作家、翻譯家等的學術對談。對談話題論及當代中西兒童文學的發展現狀、國內外兒童文學的研究前沿、中國兒童文學的對外翻譯與傳播、非虛構兒童文學的創作與批評、圖畫書的創作與藝術等當前兒童文學批評的重要話題,其中既有對文學現象、現實等的綜合考察與討論,也有針對特定文體、問題等的專門探討。

來自不同地域、文化、學科背景的各位專業人士對兒童和兒童文學問題的關切和深刻思考給趙霞帶了很大的啟發,其中給她印象深刻的一點是西方學者對中國兒童文學的興趣與熱情。然而,因為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客觀隔閡,西方學者對中國兒童文學的了解和關注都較為有限。

《情感學習:兒童文學如何教我們感受情緒》

[德] 烏特·弗雷弗特 等/著 黃懷慶/譯

光啟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這本書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魯大學德國史教授烏特·弗雷弗特主編,集合數位情感史研究專家共同撰寫。他們通過對60本左右已被經典化的國際暢銷童書的考察發現,儘管隨著時代的演進,其中的道德訓誡被淡化,但重視「道德的作用」卻仍然是童書不變的特色。人們越來越重視情緒,其在文中的呈現也越來越多樣化。

書里每一章討論一種情緒: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心、同理心、愛、羞恥、痛苦、恐懼、勇敢、思鄉以及無聊,每一種情緒都與其他情感相連,不同時代中,同一個情感的關鍵詞的內涵也大相逕庭。其分析囊括童年史、人類學、閱讀與學習理論、心理學等,讓我們看到兒童文學對於建構、形塑個人的情緒、情感與感覺所具有的強大力量。

編輯/申嬋

校對/李立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