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真的是不聽指揮嗎?其實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農村五弟 發佈 2022-10-04T03:23:18.209322+00:00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七擒孟獲、聯吳抗曹等計策都是他提出的,是諸葛亮最看重的謀士,馬謖自幼熟讀兵書,通曉兵法,排兵布陣從來不在話下,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幹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先鋒,王平做副將。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銜亭,張郃的魏軍也正從東面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紮營,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在山上紮營太冒險。」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紮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紮。張郃率領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紮在山上,暗暗高興,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紮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馬謖幾次命令兵士衝下山去,但是由於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在三國時代,馬謖的才華那是有目共睹的,絕對是個大才。但是人才之所以成為人才,關鍵在於他所擅長的領域。馬謖是典型的謀士,最擅長的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因此,他最為關鍵的本事就是謀天下。但是,在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卻將一個謀士直接放到一個將軍的位置,水土不服,那是自然的,這就註定了後面的失敗。人才用錯了位置那就是蠢材。在歷史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典案例有很多,無論項羽、韓信、還是曹操。因此,在當時來說,這是一個經典的戰術,而馬謖到達街亭後,將軍隊駐紮在山上,也是想置之死地而後生,使得軍隊無退路而死戰,以此來守住街亭不失。但是,這裡面的根本差別在於威信,在於軍威,在於對軍隊的駕馭能力。無論項羽、韓信、曹操,能夠成功,完全在於自己的威信,能夠讓軍隊無論什麼情況下願意為你賣命。但是,馬謖就決然不同,既沒有戰功,也沒有權威,唯一的就是諸葛亮的徒弟。這使得他沒辦法駕馭軍隊,關鍵時刻軍隊也不可能為其賣命,這也是後來魏軍來了之後,蜀軍都不敢下山的原因。

也許馬謖也意識到自己沒有軍功,很難服眾,而且,恩師諸葛亮的安排才使得自己有機會帶軍作戰,因此,一方面要報答恩師;而更為重要的是,為自己以後在蜀國的地位打下基礎。因此,他急切的需要一場偉大的軍功來證明自己。因此,諸葛亮讓他來守街亭,其實最為穩妥的辦法就是守住。但是,你看,馬謖來了之後,立足點不是守,而是進攻,為什麼要進攻,那還是立功心切啊。張郃雖然是個武將,但是也很有謀略,據《三國志》中記載,當年劉備屯兵陽平,張郃屯廣石,劉備率兵攻打張郃,被打退,之後劉備在馬谷燒都圍,夏侯淵戰死。這個時候大家都慌神了,大家推舉張郃為軍主,算是防禦住了劉備。可以看出張郃不光勇猛,也很有謀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