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國古代《莊子》一書中就出現了宇宙的概念。
那麼什麼是宇宙呢?根據現代《新華字典》的解釋: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現在科學對於宇宙的權威定義是指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
那麼宇宙是怎麼起源的呢?或許這是個離普通人非常遙遠的問題,卻是許多科學家苦思冥想、不斷探求的一個熱點。關於宇宙的產生,目前比較公認的一種觀點是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的產生也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爭論。
1910年,科學家維斯特·斯里弗爾和卡爾·韋海姆·懷茲證實多數旋渦星雲遠離地球;1927年比利時科學家勒梅特提出宇宙是由一個「原始原子」爆炸而成;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發現:所有的河外星系距離我們越來越遠。這些現象表明宇宙在不斷地擴大著。於是天文學家猜測,如果宇宙長期是這樣發展的,那麼宇宙也有可能是由一個起點膨脹到現在的。
在前人的這些理論推測和實踐觀察基礎上,天文學家伽莫夫在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學說。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宇宙起初的時候很小,被稱為「奇點」,小到幾乎不足原子核大小。可是小並不代表弱,甚至這個奇點內包含極大的熱能量。就像紙包不住火,裡面的熱量積蓄到奇點所不能容納的時候,大爆炸發生了。在這個大爆炸中,散發出來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粒子,這些粒子就是宇宙中的各種物質和能量。
可是宇宙大爆炸理論並沒有獲得科學界一致的認可。幾乎是在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的同一時期,霍伊爾提出穩恆態宇宙模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新物質在星系遠離留下的空間中不斷產生,從而宇宙是恆溫不變的。
關於宇宙起源的這兩種主要觀點此後一直並存著,不同的人支持不同的理論,並從一定的角度運用一定的方法去印證著,可是每一種觀點也都有其自身的缺陷。目前,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最有說服力的宇宙圖景理論,只是缺乏實驗的證明。畢竟,過去的時空不僅超乎現存世人的眼界,甚至也可能超乎世人的想像。也正是因為想像的無邊魅力,才出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
雖然宇宙大爆炸理論主張的情景我們不能親眼所見,但是這個理論能與當前科學的許多觀測事實統一起來。一個正確理論的出現,不僅要能夠說明以前的問題,重要的是也能夠解釋現存和今後即將要發生的事實,這樣才能引導人類做好準備,趨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