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話丨姑蘇:上下津橋,感受悠悠古意

鵬程書法課堂 發佈 2022-10-04T03:26:17.042059+00:00

下津橋橫跨上塘河下津橋亦名通津橋。跨蘇州城閶門外上塘河。南連楓橋路,北接西園弄。橋在上津橋之西。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將領曾在此處打敗倭寇《吳縣誌》載:「通津橋,俗名下津橋,在上津橋西,跨運河。」其處原為古運河重要渡口。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


下津橋橫跨上塘河

下津橋亦名通津橋。跨蘇州城閶門外上塘河。南連楓橋路,北接西園弄。橋在上津橋之西。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將領曾在此處打敗倭寇

《吳縣誌》載:「通津橋,俗名下津橋,在上津橋西,跨運河。」其處原為古運河重要渡口。始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明代下津橋南堍設有敵樓,俗稱「白虎關」,防禦倭寇入侵。明末,任環將軍曾在此處打敗倭寇,史稱「下津橋大捷」。

古橋在清代經歷三次重修

清康熙四年(1665年)、道光二年(1822年)、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古橋相繼重修。其中清光緒年間的重修,是由金閶永善堂出資。永善堂最初是盛宣懷的父親盛康宅邸的堂號。之後,永善堂成為施衣粥、施棺葬的民間慈善社團。辛亥革命期間,同盟會蘇州支部在閶門外永善堂設立事務分所。永善堂舊址現在留園路上的蘇州園林檔案館。

橋柱刻有「金閶永善堂重修」

1984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撥款再修。如今的下津橋為單孔弧形石拱橋,南北走向,長36.7米,寬4.8米,跨度12.2米,矢高6.3米,青石拱券分節並列砌置,石雕實腹橋欄,欄板中書寫「下津橋」額。橋面石刻輪迴。橋堍南、北分別寬6米和6.5米,南面踏步26級,北面踏步29級。橋柱上刻有「金閶永善堂重修」「光緒三十二年秋立」字樣。

橋面石刻

或許是因為遠離主幹道,平日裡的下津橋格外安靜。踏上石階,俯視上塘河的潺潺流水,能夠感受到悠悠古意。

來到下津橋,感受古意

分享來源:「姑蘇古城」微信公眾號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