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文學的天空之六:晚唐巨擘——宜春鄭谷

楚天抒懷 發佈 2022-10-04T03:26:59.766089+00:00

宜春文學的天空之六:晚唐巨擘——宜春鄭谷作者:洞若(鄢文龍)最早接觸到鄭谷,是因為恩師的大作《鄭谷詩集編年校注》。後來,因為著手研究鄭谷,便進一步細讀了嚴壽澂、黃明、趙昌平《鄭谷詩集箋注》的合著。最終歷經朞年完成了專著《晚唐巨擘鄭鷓鴣》。

宜春文學的天空之六:

晚唐巨擘——宜春鄭谷

作者:洞若(鄢文龍)

最早接觸到鄭谷,是因為恩師的大作《鄭谷詩集編年校注》。

後來,因為著手研究鄭谷,便進一步細讀了嚴壽澂、黃明、趙昌平《鄭谷詩集箋注》的合著。

最終歷經朞年完成了專著《晚唐巨擘鄭鷓鴣》。

作為鄉人,身為晚唐間「鄭氏三父子」——鄭史、鄭啟、鄭谷享譽文壇,感到自豪。

三人中,最著名的是列入「咸通十哲」之一的鄭谷,人稱「鄭鷓鴣」,又稱「鄭都官」。

紀昀等月旦其「往往於風調之中獨饒思致,汰其膚淺,擷其菁華,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他,憑一曲《鷓鴣》,名譽天下。

當年,滿腔熱情的鄭谷道經湖北石城,仿崔顥《黃鶴樓》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詩之體制,創作了《石城》詩,畢肖其貌,但心情更為鬱結。

暮春時節,鄭谷道次湖南瀟湘,在黃蘆竹間寫下了成名作《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他,與齊己共定詩格,切磋詩藝。

他的詩歌在晚年達到巔峰,引來不少仰慕者,其中最為有名的是齊己。

《白蓮集》中,齊己有17首詩贈給鄭谷。陶岳《五代史補》載:「時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撰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谷笑謂曰:『數枝非早,不若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己一字之師。」

他,位列「咸通十哲」之一,常常清苦自慰。

「咸通十哲」,大都困於名場,或終生不舉,或數十年方得一第,其中辛酸,自不待言。

他們的詩中,都有一種流行於那個時代的元素——賈島。

「咸通十哲」,是唐末文人生存狀態的縮影。就如鄭谷自己所言:「荊山歸不得,歸得亦無家。」

他,師承廣雜。

或涉獵晚唐姚賈、元白、溫李三大詩風;或心儀陶淵明、李白、杜甫;或接受馬戴、薛能、李頻。

有時清新明快,有時沉鬱苦悶,有時散淡輕鬆,有時日漸悲涼,有時端莊典麗,有時淺切清幽。

走進鄭谷的詩,我們發現:

其詠物,獨具深意,震撼人心;其寫景,好用白描,空靈秀透;其詠懷,表達私密;其紀行,調以悲涼;其紀事,獨具陶潛風味;其庚和,「歸著其人」,以達真情;其讚美,干謁賀喜,以情取勝;其贈別,遠遊仕宦,語淡情深。即便是哭挽,亦令人惻然;而寄懷,更是淒婉低回。

如果說,有人問我最喜歡哪一首?

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沒有例外,只有唯一,那就是《海棠》:

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嬌饒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詩中那名句:「穠麗最宜新著雨,嬌饒全在欲開時」,總是令我難以忘懷。只要一進入詩中,就無法挪步。

曼妙的是:

首句,擬人之法,下筆生輝。一「勻」字,見春風之溫柔,海棠之可愛。「起句絕妙,便知是海棠。」次句,用字之妙,情不自禁。一「銷」字,盡顯情不自禁之態。頷聯,流水出對,虛寫攬勝。第四句,海棠之美,盡在其將開未開之時。頸聯,展開想像,烘托風韻。尾聯,間接抒情,首尾呼應。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他的《淮上與友人別》,我會說,特別欣賞其倒句之妙。

你看: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堪稱晚唐七絕名篇,後人讚不絕口。

清人宋宗元以為像李白詩:「筆意仿佛青蓮,可謂晚唐中之空谷足音矣。」

清季黃叔燦以為像王昌齡、王維詩:「不用雕鏤,自然意厚,此盛唐風格也。」

清代俞陛雲以為其成就可承王維:「送別詩,惟『西出陽關』久推絕唱。此詩情文並美,可稱嗣響。凡長亭送客,已情所難堪,客中送客,倍覺銷魂也。」

但,真正絕妙的是結句,「不言悵別,而悵別之意溢於言外。」「茫茫別意,只在兩『向』中寫出。」

正如清人賀貽孫一語中的:「詩極尋常語,作發句無味,倒用作結方妙者,如鄭谷《懷上別友人》雲……蓋題中正意只『君向瀟湘我向秦』七字而已,若開頭便說,則淺直無味。此卻倒用作結,悠然情深,令讀者低回流連,覺尚有數十句在後未竟者,唐人倒句之妙,往往如此。」

閱讀鄭谷之詩,給我們感覺最深的是,詩中好用「僧」字,高達40餘次,那種惹僧境意,餘味無窮。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其惹僧心路。早年,是一種心中之物;得官之後,便成一種生存狀態;退隱之前,卻成了一種精神寄託;直到歸隱之後,最終成了一種詩中風景。

他在詩中喊出「詩無僧字格還卑」,似乎喊出的是時代意蘊:安靜、閒趣;期待、反省;哲理、思維。

在他的詩中,有意植入了「春」的意象。

經常用來表達送別、相思的主題,成為一種抒發離愁別恨的意象,反映出的其實是唐末廣闊的時空意識。有時表達的是思念之情,有時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意,有時透出濃濃的思鄉之戀,有時暗示真摯回歸之心。詩題點春,開門見山;詩中吟春,躍然紙上。

徜徉在鄭谷的詩中,流連而忘返,不愧是晚唐中的空谷足音。

他的詩,總是入微章句,縱橫得意。那疊字長題,極盡其能;那色彩繁複,意象艷麗,獨領風騷。

不愧是晚唐巨擘。

2022年10月2日於天沐溫泉谷

作者介紹:

洞若,原名鄢文龍。教授,作家,學者,江西省高考語文命題人。曾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

中國思辨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修辭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中國模糊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委員會常務理事。

出版散文集《月在波心》《月點波心》、傳記《周德清評傳》《晚唐巨擘鄭鷓鴣》《姚勉評傳》、文學評論《顛覆與超越——史鐵生文學作品的修辭化生存》等著作18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