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霸業為何曇花一現?

寒袖 發佈 2022-10-04T06:58:42.243585+00:00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著名人物,他曾經權傾朝野,殺死皇帝,可這樣一個人不要說稱帝了,到最後連三分天下,一方諸侯都沒能做到,而董卓的霸業為何曇花一現?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著名人物,他曾經權傾朝野,殺死皇帝,可這樣一個人不要說稱帝了,到最後連三分天下,一方諸侯都沒能做到,而董卓的霸業為何曇花一現?是因為他做錯了幾件事情。

董卓的失誤

董卓的失誤之一,在於他殺掉了皇帝。這是一個很犯忌諱的事情。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權,皇帝完全就是傀儡。可傀儡和被害人之間是有區別的。曹操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曹操的對手們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曹操說:假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無論如何,曹操都沒有殺漢獻帝劉協,他甚至都沒有稱帝,到他的兒子曹丕才正式稱帝。董卓直接把皇帝給殺了。殺帝另立,到哪裡都是犯忌諱的事情。

其實,董卓能夠進京,也是因為皇室之間的鬥爭,漢靈帝更喜歡自己的幼子劉協,可是劉辯是皇后所出,外戚怎麼會容忍皇位旁落。他們就讓當時有兵權的董卓進京幫忙,可惜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不僅做大,最後還把皇帝殺死了。

董卓的第二個錯誤在於他沒有搞好和世家大族的關係。

董卓是平民出身,所以對世家大族一直沒有什麼好感。隨著董卓和世家大族的矛盾激化,這些世家大族開始聯合起來,反抗董卓,最後董卓就敗在了世家大族的聯合之上。與董卓相比,成功三分天下的那三位在對待世家大族的態度上基本都是選擇拉攏。

殘暴的董卓

除了這些錯誤以外,董卓最大的缺點,在於他殘暴不仁。董卓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人,但凡有任何人膽敢露出一點點反抗他的意思,董卓都會立即把對方殺掉,曾經出現過董卓在一邊吃飯,他的部下在旁邊殺人的情況。

董卓對朝堂上的反對者狠,對老百姓也狠。他在和軍隊作戰的時候,強迫老百姓上交糧草。那個時候,老百姓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董卓還把他們的糧食全部收繳,以備戰爭之用,導致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董卓的運氣也不是很好,聯軍討伐他的時候,他的大本營正好爆發了農民起義,導致他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兵調回自己的大本營,在前線戰場上作戰的士兵反倒是戰力相對較差的那一部分。

到了最後董卓軍中唯一能打的人就是呂布。可董卓這個時候又做了一件蠢事,他強行霸占了貂蟬,這可讓呂布氣壞了,也不想為董卓繼續賣命,再加上聯軍方面派出了三個著名的將領讓他們挑戰呂布最後被三人連環戰打敗。

雖然說只是一場戰鬥,可對董卓的部隊的士氣打擊是毀滅性的,一支不得人心而又士氣低落的部隊,當然無法打勝仗。

董卓的悲劇

董卓的失敗,最關鍵的點在於他絲毫不顧人民群眾的死活。迷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他不僅派自己的部下強行徵收老百姓家裡的糧食,而且在敵軍來襲的時候非常輕易地放棄了當時的首都,最終當時的首都化為一片焦土。

老百姓都很討厭董卓,最終董卓的下場很慘,在聯軍把他殺死以後,老百姓把他點了天燈,這就可以看出董卓究竟有多麼不得人心。

除了不得人心以外,董卓的敗亡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比如董卓的出身以及他手下的部隊的來源。出身導致了董卓幾乎沒有可能獲得世家大族的認可,而世家大族在那個時候,就意味著資源和金錢。董卓失去了這部分資源。

第二就是董卓手下的那幫士兵。董卓手下的士兵,大多數不是漢族人。在古代講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那些漢族士兵都看不起那些少數民族的士兵。這導致董卓的士兵雖然作戰能力強大,凝聚力卻非常糟糕,在面對外敵的時候不能夠很好地做出反應。

君王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他要有基本的道德,無論是在治世還是在亂世,領導者都應該有一顆平亂的心,而不是製造混亂,董卓沒有這方面的品德,在黃巾起義之後,東漢原本可以迎來另外一個安穩的時期。可董卓為了一己私利,非要自封相國,擾亂朝綱。

董卓的失敗,幾乎是歷史的必然,董卓作為統治者,完全不懂得團結各方勢力,對於自己的反對者一味鎮壓。導致自己的反對者越來越多,本來漢朝大將軍何進請董卓來是為了穩固少帝的地位。

穩定當時紛亂的朝局。可是董卓不但沒有穩定朝局。甚至還殺死了皇帝。不得不說,何進的這一手實在是太糟糕。

當時何太后曾經警告何進,董卓可能會在進京之後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何進急於拉攏盟友,沒有理會何太后的警告,最終何太后的擔憂成連現實,董卓不但完全架空了少帝。最後還殺了他。

在古代,忠君思想還是很重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力量,彈壓各方勢力,那麼最好是不要採取世軍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擴展自己的權利董卓不但弒君,而且還得罪了一大批人,唯一處在自己身邊的呂布,也不好好對待,明明知道呂布喜歡貂蟬,自己還強行占有她。

真正適合當君主的人都有判斷局勢的能力,如果發現自己可能不能夠一次取得完全的成功,他們可能會選擇隱忍不發,除非被逼到毫無退路的地步,才會放手一搏。

董卓沒有看清形勢的能力,那個時候天下大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這個時候百姓根本不關心誰當皇帝,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能不能過上好日子。

所以真正成功三分天下的人多少都對百姓的需求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響應而不是完全無視百姓的需求,蓄意挑起戰爭,導致生靈塗炭。

董卓在政治上也並不高明,他毫不掩飾地殺死了自己的君主。

雖然說在那個朝代並不講究人有多少道德,只要自己成功,一切無所謂,但是殺死君主這個行為給了他的敵人一個明確的聯合起來的理由相比較而言。

其他三個人都做得很好曹操,即便那樣喜歡權勢終其一生也未曾稱帝,劉備成功地把自己和劉邦變成了同一個祖先,聲稱自己是漢朝皇室之後,有興復漢室的責任。

孫堅雖然沒有所謂的大義,可他的部隊是剛開始少有的幾個能打的部隊之一,而且孫堅本人也是背靠世家,世家大族不遺餘力地給其提供資源。董卓得罪了世家大族,又弒君給了敵人口實,而且對權力的欲望毫不遮掩,這樣一個人,即便是他的支持者也會擔心他登上皇位,以後會不會做出什麼更加令人髮指的事情。

所以,儘管亂世並不講究道德,但是一個人還是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線的,否則沒有辦法成功,董卓之所以會失敗,在於他的出身,在於他不把人民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也在於他採用了錯誤的政治策略和軍事策略。

討伐董卓,可以說是三國時期諸侯們意見最為統一的一次,由此也可以看出董卓樹敵太多,實在是不得人心。

董卓的失敗,也給後來者提了個醒,哪怕再想當皇帝,也不能把野心放到明面上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