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再這麼爛下去真完了

八卦小學弟 發佈 2022-10-04T15:00:36.291827+00:00

不知從何時起,國產劇支棱不起來了,變得「萎靡不振」,久而久之生成了難以治癒的「病」,是時候該好好治一治了!

國產劇,好像越來越讓觀眾「失望」了!

不少劇在沒有開播之前,就標榜著大製作,豪華的演員陣容和過硬的製作班底,吸足了觀眾的眼球,可開播之後,滿心的歡喜換來的卻是失望透頂。


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玫瑰之戰》,袁泉、黃曉明、俞飛鴻的混搭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可沒想到再好的演技也抵不過稀爛的劇情,尤其是大結局的草草結尾,透著滿滿的敷衍。


再比如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底線》,劇中的很多故事都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大尺度的劇情讓觀眾欲罷不能。


可魔改現實的劇情卻讓當事人無法接受,為了博噱頭罔顧事實,名為「底線」到最後竟「毫無底線」 。


不知從何時起,國產劇支棱不起來了,變得「萎靡不振」,久而久之生成了難以治癒的「病」,再這麼爛下去可就全完了,是時候該好好治一治了!



1、「假窮人」和「真窮人」

在很多都市劇中,主角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成功人士,要麼是職場精英,要麼是高學歷人才,拍攝的地點要麼是寸土寸金的深圳,要麼是紙醉金迷的上海,「普通老百姓」去哪了?


在《玫瑰之戰》中,袁泉和俞飛鴻飾演的都是功成名就的律師,豪華跑車、獨棟別墅應有盡有,一身的行頭更是價值千金,天天不重樣。


當然國產劇編劇的筆下也有窮人,比如《三十而已》中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職業是櫃姐,月薪1萬左右。

這樣的工資在一線城市並不高,但她卻過著月薪10萬的生活,租著8500元的房子,全身上下都是奢侈品,一雙鞋就得好幾千,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窮人生活?


影視劇中到處都是「假窮人」,真正的窮人卻被刻意「醜化」。

比如《安家》中房似錦的母親,幾乎把重男輕女刻在骨子裡,只會一味地向女兒索取,撒潑打滾起來,十分招人恨。


在《我是餘歡水》中,餘歡水的父親和房似錦的母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形象邋遢,素質低下,開口閉口只提錢,在同事面前,絲毫不給兒子留面子。


高高在上的「假窮人」、滿目可憎的「真窮人」在國產劇中比比皆是,事實證明編劇們該下凡看一看了。



2、「大尺度」成了賣點

某些國產劇不考慮如何拍好一個故事,反而玩起了套路,企圖用「大尺度」來迷惑觀眾,真誠越來越少,虛頭巴腦的花招越來越多。


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罰罪》,開場十分鐘就抓足了觀眾的眼球,爛尾樓命案,正反派各懷鬼胎,大尺度的劇情令人瞠目結舌。


可沒想到精華全在前頭,後面的劇情瘋狂注水,沒有了大尺度「遮羞」,演員的差演技和毫無邏輯的爛故事藏不住了。


犯罪題材劇中有大尺度理所當然,可沒想到家庭生活劇也有大尺度。

婆媳關係、夫妻矛盾、出軌家暴等禁忌話題一籮筐地塞給觀眾,看一次覺得新鮮,看多了只會覺得「狗血」。


這些劇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大尺度」上,沒想到張翰玩起了具象的「大尺度」。

看看這讓人臉紅心跳的台詞,真的是明目張胆。


就連老實本分的杜淳也學壞了。


台詞打擦邊球也就算了,劇中竟然光明正大地出現了「鹹豬手」,不得不說張翰真的是把尺度玩明白了,但最終還是玩脫了,四年苦心製作的劇,以下架而結束。


沒有內涵營養的劇,只靠尺度來博熱度,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獨立女性成「流量密碼」

如今大女主戲越來越多,且都是清一色的獨立女性,這儼然成為了國產劇中的流量密碼


只要是獨立女性題材的電視劇,總要配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比如《都挺好》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安家》中孫儷飾演的房似錦。


當然也少不了女性覺醒的情節,原本女主信奉「家庭就是全部」,但這時候必然來一個出軌的丈夫,然後女主重啟人生。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玫瑰之戰》中袁泉飾演的顧念。


好像現在的編劇已經江郎才盡,只能靠這些話題來營造噱頭,久而久之觀眾只會越來越厭煩。

難道只有獨立女性才會受到觀眾的追捧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世間》中平凡的鄭娟,《大山的女兒》中有大愛的黃文秀,她們一樣是閃閃發光的。




4、被定型的「演員」

一說起精英女強人,觀眾總能第一個想到袁泉,簡單幹練的短髮,不染塵埃的職業裝,從《相逢時節》到《玫瑰之戰》一成不變。


說起都市男精英,靳東敢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帥氣瀟灑的大背頭,風流倜儻的黑西裝,儒雅的紳士形象多如牛毛。

愛演農村戲的王茜華,承包了一大半的瑪麗蘇農村劇,只要她一露面,就是把命苦寫在臉上的可憐女人。


還有一直演媽媽的劉琳,總演冤大頭的雷佳音,這些所謂的實力派在悄無聲息間被定型了。

一個蘿蔔一個坑,被安排得妥妥噹噹,他們似乎永遠不會出錯,觀眾卻越來越審美疲勞,慢慢地就會產生厭煩心理。


演員也會在舒適區里迷失方向,陷入到表演瓶頸里無法自拔,想要突破就變得難上加難。



5、老戲骨成「工具人」

演技是演員的立身之本,好的演技是好劇的基礎,因此老戲骨成了不少國產劇的「金字招牌」。


可事實上演員演技再好,也遮不住薄弱的劇情,到最後老戲骨淪為了炒熱度的工具人,成了「欺騙」觀眾的宣傳手段。


前段時間有不少觀眾都是衝著李幼斌去看《罰罪》,看了之後才發現李幼斌只是打了個醬油,就連實力派王陽也早早下線。


還有上半年大熱劇《山河月明》,陳寶國和張豐毅等老戲骨的演技一如既往,可鬆散的劇情,誇張的歷史加工,讓觀眾分分鐘棄劇。


諸如此來的還有《冰雨火》中的王勁松和劉奕君,《大考》中的陳寶國、王千源、郭濤、顏丙燕等等。


老戲骨的出現給劇情添了彩,可如果單靠老戲骨,則是痴人說夢,最關鍵還得靠劇情,老戲骨不該是爛片的「遮羞布」。



該怎麼治?

國產劇的「病症」多種多樣,那「根源」在哪裡呢?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真心換真心。

一部劇是不是誠意之作,觀眾一看便知,太多的國產劇不把精力放在劇本身,而是動起了「歪腦筋」。


企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騙」觀眾,然後掛羊頭賣狗肉,如此一來會逐漸喪失觀眾的信任感,這也是為什麼觀眾對國產劇越來越失望的原因。


除了真心,影視劇中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只有把故事講好,觀眾才會買單。

如今的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小說影視化,要想被觀眾認可就要儘量貼合原著。


就拿網劇《鬼吹燈》來說,為什麼《崑崙神宮》的口碑要比《雲南蟲谷》好,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前者更貼合原著,編劇只是在此基礎上稍加潤色,劇情便十分精彩。


所以說娛樂圈快醒一醒吧!整裝待發拍出更多類似《人世間》的好劇,重拾觀眾的信任,中國影視劇未來可期。

END

更多精彩八卦內容,盡在八卦小學弟,點個關注不迷路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