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83歲「小巴掌童話」之父張秋生,那隻矯健的兔子還在日光下奔跑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10-04T15:41:21.369319+00:00

1958年,兒童文學作家、新聞出版事業家張秋生在《解放日報》發表處女作、兒歌《趕麻雀》,從此開始了60餘年為孩子寫作的生涯。

1958年,兒童文學作家、新聞出版事業家張秋生在《解放日報》發表處女作、兒歌《趕麻雀》,從此開始了60餘年為孩子寫作的生涯。2022年10月4日凌晨3點07分,張秋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

作為我國兒童文學界的一棵常青樹,張秋生擔任兒童文學報刊編輯、主編、總編之職,為當代中國兒童文學原創寫作領域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同時他用自己半個多世紀的勤奮寫作,在童詩和童話寫作領域成績卓著,影響了幾代孩子。他的多篇作品入選小學語文教材,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圖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特別是充滿童趣、智慧、溫暖的「小巴掌童話」,影響了無數大小讀者,成為當代原創童話的重要收穫。

「有沒有重回童年的路?有。到了晚年,時時會行走在重回童年的路上……六十年來,閱讀和寫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陽和月亮,給我帶來溫暖、光明,帶來沉醉和美麗的嚮往。」張秋生曾在一篇回顧自己創作六十年的文章中如此寫道。他感慨童年時期,遇上了詩與童話,愛上了閱讀,自此與兒童文學結緣。2020年,張秋生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獎特殊貢獻獎。

張秋生獲2020年度陳伯吹國際兒童獎特殊貢獻獎

「小巴掌童話」的特質表現為詩歌、散文和童話的融合,將深奧的哲理融合到天然的童趣中,新奇而靈動。作家簡平認為,在當下長篇風行、系列作品正盛的現狀下,「小巴掌童話」選擇了藝術上的精簡和精美,消解了「大部頭」對小讀者的閱讀壓力,抓住了閱讀者的心。雖然是短制,但「小巴掌童話」具有嚴格的文學體裁上的完整性,精彩得猶如電影短片。兒童文學評論家李學斌評價,「小巴掌童話」所代表的「短小」「精悍」的「微童話」形態,連同它所展示的詩意融合的審美體質,標誌著一種求新求變的進取姿態。

「秋天生的秋生,隨著輕盈的秋風走了,留下樹葉講的童話——小巴掌童話。」作家、華師大教授張錦江說,細水長流的「小巴掌童話」,就像涓涓溪水流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張秋生發明了一種文體,並使這種文體變成一種藝術品,留了下來」。

2020年10月,張秋生參加首屆「上海好童詩」頒獎典禮 張錦江提供

張秋生曾回憶,「小巴掌童話」是他自己命名的。1958年,他在《解放日報》發表處女作,是一首兒歌《趕麻雀》,之後寫的很多兒歌陸續發表在多個報刊。後來的很多年裡,他一直寫詩,出版了十多本詩集。有一天突然想,能不能把喜歡的詩、散文和童話糅合在一起,寫一種精短的、既有詩的韻味,又有散文的隨意,同時兼具童話的豐富想像的作品呢?1985年開始,張秋生做了這方面的嘗試,開始了「小巴掌童話」的創作。他曾表示,在創作過程中,力圖使自己的作品多一點「弦外之音」,並努力讓讀者自己的想像和生活來補充和豐富它,這是他的刻意追求。但刻意的追求,必須通過隨意的方式來顯示,因此並不著意製造那些曲折離奇、跌宕熱鬧的情節,而是隨意選取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小事,讓他們在熟悉的、喜愛的、親切而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徜徉、思索、歡笑、惋惜。

小學三年級,因為父親的工作原因,張秋生全家搬遷至如今的上海植物園附近,一個名叫趙家宅的小村里。「我上的小學是上海小學,和我之前讀的武定路上的弄堂小學完全不同。上海小學有一間專門的音樂教室,有一架三角鋼琴,老師很年輕,是剛從學校里畢業的,我們進教室前要排著隊,老師彈《進行曲》,我們拍著手進去,新鮮得不得了。我對音樂最初的啟蒙來自豐子愷先生的《世界十大音樂家的故事》,那是書面的,有聲有色的啟蒙則來自上海小學,我那時就下定決心要當一個音樂家。後來,我考到了上海第一師範學校,條件好了,有琴房,有很好的老師,但我念得一塌糊塗,因為那時我已經愛上了文學。當時學校規定每天進琴房要練半個小時的琴,其他同學在很認真練琴的時候,我躲在裡面看書。」回顧成長曆程,張秋生曾表示,喜歡音樂、寫兒歌對他創作「小巴掌童話」來說很重要,因為「小巴掌童話」離不開詩,離不開散文,離不開音樂。他不寫拗口的長句子,希望那些短句子小朋友能像唱歌一樣把它唱出來。

2020年上海書展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張秋生文集典藏》,匯集了張秋生60餘年兒童文學創作的心血,包含《散步的母雞遇見狼》《陽台欄杆上的貓》《騎在貓背上的勇士》《爸爸狗和兒子貓》《老鼠餵養的恐龍》《童年閣樓上的白雲》六卷作品。其中前三卷為「小巴掌童話」經典篇目;《爸爸狗和兒子貓》《老鼠餵養的恐龍》收錄了12部中長篇童話;《童年閣樓上的白雲》為詩歌和散文集。張秋生喜歡寫作,即便因為生病頻繁進出醫院,他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會在每天打針、掛鹽水的間隙,依然用筆記下頭腦中湧現的作品構思,並把這些作品整理成冊。2018年至2020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他病中新作的詩集《魚兒會不會微笑》《恐龍媽媽孵蛋》和童話集《在樹上看風景的狐狸》。

向他人介紹自己時,張秋生有一個充滿童趣的比喻,他說自己是「一隻地道的兔子」。兔子會對森林、草地、山川和花、鳥、蟲、獸特別感興趣,因此他熱愛旅遊,哪怕是普通的山水和日常的景觀,一道小溪、幾叢蘆葦、一段山路、幾棵奇樹都會讓他激動不已。今年1月,他在《文學報》發表的文章《童年的風景、陽光和笑聲》裡寫道,「孩子在成長中要有陽光,我這裡說的陽光,是指生活中的種種趣味。孩子們處在長身體、長智慧的時期,喜歡新鮮,追求好奇,愛問為什麼。興趣是使他們成長得非常有力的助推器。孩子們是愛笑的,不缺乏幽默感。兒童文學,有人稱作為『快活的文學』,不無道理。孩子們的生活中應該有笑聲,在課業負擔如此繁重的情況下,更應當如此。」

2021年3月上海市兒童文學迎春座談會上,張秋生與鄭開慧獲第八屆「學會獎」。

張秋生手稿 均張錦江提供

張秋生的筆下,總有和煦的陽光、靈動的自然和趣味的生活。「地道的兔子」遠行了,「小巴掌童話」的溫暖與機敏,會繼續影響一代代孩子。

圖片來源:除署名外,資料圖片

來源:作者:施晨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