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學會儲蓄這些,晚景越活越舒暢

華貴禪心 發佈 2022-10-04T19:43:55.541772+00:00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著,錢沒了」。說到底也只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儲蓄,家有餘糧,內心不慌。

還記得小瀋陽的《不差錢》嗎?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著,錢沒了」。說到底也只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儲蓄,家有餘糧,內心不慌

歲月無聲,光陰似箭,不知不覺間就走到了退休閒賦在家的時光。有人嫌棄自己退休金少,會退而不休地繼續打工;也有人說,不在乎退休金的多少,而要在意能拿多長時間;還有人覺得,退休了,就要活得「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必為「兒孫做馬牛」。

人老了,只有退休金夠養老嗎?現在看來是遠遠不夠的。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生活質量會打折;若身體好,但是兒孫和親友極少往來,沒有親情的慰籍把自己過成了孤寡老人;但如果身體好,兒女又孝順,可你又圍著兒女轉,那就是你過得安逸了,兒女又會很辛苦。

所以說,想要晚景越活越舒暢,餘生,我們要學會儲蓄這些,讓自己的晚年過得既舒心又愉悅。

儲蓄健康,這是晚年享受生活的基石

記得有位作家說自己曾經認為,幸福就是「有」: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所以她就地瘋狂工作,因過度疲勞病倒了才醒悟過來,原來幸福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健康是你可以不花一分錢就能得到,但失去時卻又千金難買。擁有它時不覺得擁有一切,而失去時卻發現失去了一切。一如白岩松所說: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儲蓄健康是最實惠、最明智的投資。

退休後的我們,歷經歲月的磨礪,越來越體會到健康才是最好的財富,有句退休群里的至理名言是:不怕錢拿得少,只要拿得長。

現在的全民健身,有人跑步,有人騎行,還有人練習傳統武術,只要是對我們身體健康有益的活動,大家都會積極主動地走到隊伍里,參與鍛鍊。

退休後的餘生,主動儲蓄健康,一是為了自身的愉悅舒暢,二是為了晚年少給子女增加負擔和煩憂,三是可以節約統籌醫療開支。記得太極拳師父曾說,如今我們每天練拳,就是一塊一塊地給身體做儲蓄,等到晚年的時候,就整百整百地拿出來享受。

如今師父是90歲高齡的老人,還騎車去廣場陪伴大家一起練拳,給大家講解拳理,跟年輕人推手。看著師父有光澤的膚色,我們這些還未真正老去的人都覺得慚愧不如。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發達,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健康的長壽是我們晚年的福氣,也是享受晚年生活的基石,更是我們子女的福氣。

退休後的我們,儲蓄健康,讓我們無憂、無慮,無病、無災地活好自己的晚年,享受好時代的幸福日子,感恩生命里的一切。

儲蓄金錢,這是晚年的底氣和尊嚴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生一場病,就知道束手無策地揪心;一次意外,就體會到囊中空空的無助。

退休後,最怕的不是退休金少,而是自己手裡的積蓄少。一場疾病,既讓自己無奈,又讓子女悲傷,不是子女不孝順,也不是子女沒孝心,只是真的沒錢。

如今的年輕人都學會了「提前消費」,覺得這是一種時尚,想著只要自己不懶就會掙到想像多的金錢。房子要買大的,車子要買養眼的,結婚要有排場,生活要有滋有味。這些都需要金錢做支撐,然而,生活里的年輕人又有幾個人不啃老呢?

資助了買房,還要資助換車,幫忙帶娃,還要承擔孫輩人的成長。老年人手裡積攢了半輩子的積蓄,也許沒幾年就被年輕人給作完了。

所以說,退休後的餘生,我們要學會儲蓄金錢,不為別的,只為我們將來躺在病床時,有底氣跟大夫說,繼續用最好的藥物治療,而不是顫巍巍地諮詢「我這病需要多少錢醫治」。更不必看子女的臉色,思考自己是留還是走。

餘生,不論退休金有多少,都要學會「積穀防饑」,給自己晚年增加底氣和尊嚴。

儲蓄親情,這是老去路上的滋補品

蔡康永曾說:感情如同帳戶,平時不存在,關鍵時刻自然捉襟見肘。這世間哪有無緣無故的冷漠,不過是一次又一次被寒心之後的失望透頂而已。唯有平日的噓寒問暖,方有日後的相濡以沫。

生活里,經常會有老人抱怨子女不孝,埋怨自己命苦。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與父母有說有笑,大包小包地給父母買這買那,除了羨慕就沒有反思一下嗎?

記得樓下76歲的大姐跟我們說自己的女兒如何不孝,說女兒對她不好。就有人好意地提醒她,你們村不是拆遷了嗎?你那幾套房有你閨女一套嗎?你那百萬拆遷款給你閨女多少?誰知,大姐理直氣壯地說,這些都是我兒子的,閨女一分錢沒有。

大家就心照不宣地相互看看,等到大姐再次訴苦的時候,誰也不願再跟她多說一句話。人心都是肉長的,您對子女如何,折射回來的就是您的福報有多少。對女兒如此的父母,期待著女兒能常回家看看,也只能人看女兒的良心了。

人老了,更在乎親情的陪伴和依託,在乎子女常回家看看自己,即使啥也不買,只是給自己做頓飯,陪著自己閒聊會家常,都是老人晚年最好的「滋補品」。

道理誰都明白,只是有時候,父母覺得自己生了孩子,養育了孩子,孩子就該對自己好。其實,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父母生娃時沒跟子女商量,成長的過程再沒有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幫扶,那麼,想要晚年「和美」家庭氛圍,大多數只能是想想而已。

餘生,學會儲蓄親情,在能力範圍內多理解幫扶一下子女,在有分寸界限感的境界裡與子女相互給予最真心的慰籍,才是我們老去路上最好的精神食糧。

儲蓄善良,這是給自己留的後路

羅曼羅蘭說過:「善良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古人云,愛出者愛返,心善者福來。一個人選擇了善良,也便多了一份機遇

生活里,有些老人越老越覺得自己「了不起」,搶座位,有意「碰瓷」訛詐別人,還有的「順手」拿別人的東西,最要不得的是「老人的偷菜」行為。

人要臉樹要皮,為啥有些老人會這樣無法無天呢?不過是因為法律對老人的寬容,縱使這幫沒有良知的老人,做出沒有善心的事情。

人老了,學會儲蓄善良,其實就是給自己的晚年留後路。社區裡的獨居老人,經常會做些善舉,幫別人一些小忙,左鄰右舍都記得老人的好。後來,老人有兩天沒出來,還是鄰居找的居委會,把生病的老人送去醫院。

善良,是一個人的行為,更是一個人的福氣。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微不足道的善舉,可以激發披荊斬棘的力量;人生就是一場輪迴,你付出的所有善意和愛,最終也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