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少了這3種「靠譜」的能力,再努力都白搭

管理百科 發佈 2022-10-05T04:36:38.100673+00:00

初入職場,或是積累了幾年工作經驗但仍處於提升階段的職場人,似乎都面臨個共同的困惑:怎樣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呢?不是幹得多、要得少的人,市面上永遠有年輕實習生,你的位置永遠可以被替代;不是阿諛奉承、極盡諂媚的人,換個平台你還能一路「跪舔」得順風順水嗎?

初入職場,或是積累了幾年工作經驗但仍處於提升階段的職場人,似乎都面臨個共同的困惑:怎樣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呢?

不是幹得多、要得少的人,市面上永遠有年輕實習生,你的位置永遠可以被替代;

不是阿諛奉承、極盡諂媚的人,換個平台你還能一路「跪舔」得順風順水嗎?

更不是那個埋頭苦幹的人,到底是真努力,還是用戰術掩蓋戰略的懶惰?

為什麼上面這幾種人無法在職場中走得更遠呢?答案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這個事兒只能你來做,或者別人也可以做但是你來做我最放心,是成事的能力,概括為兩個字就是:靠譜。

靠譜是非常稀缺的品質,不僅是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更是內心的修煉。巴菲特曾說:「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這三句話體現了一個重要的思維:閉環思維。社會變化越來越快,工作進程中的不確定性有越來越多。在協同工作這個鏈條上,能夠將自己的工作進程、結果透明化,是在不確定的進程中,能夠確定的關鍵一環。

世界著名愛德華茲·戴明發明了布置任務5遍溝通法,被日本企業廣泛應用:

第一遍:交代清楚事項;

第二遍:要求複述事項;

第三遍:討論事項目的;

第四遍:做好應急預案;

第五遍:提出個人見解。

不論是向上匯報,還是平級、對下級的傳達,我們作為一項工作或是一次溝通中的一環,一定要保證自己的這一環信息能夠有效傳達。

能填坑,也願意填坑

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本分,能填坑、願意填坑,才見一個人的擔當和責任。

很多工作需要團隊或跨部門合作才能達成結果,你的本職工作只是其中一環,如果你合作的同事有人完不成他的工作或是掉鏈子、埋雷怎麼辦?

你可以提醒他,告訴他現在的進度到哪裡,你要在什麼時間完成這部分工作。但被提醒的這部分人,有可能會覺得被冒犯,覺得你有什麼權力干預其他人的工作?本來你是好心,卻落得個「越位」的口實。

那要怎麼樣才能有負責的態度的同時,又不冒犯到他人,還能拿到結果呢?填坑。負責這部分工作的人掉鏈子了,沒人願意接他的爛攤子,這時候你來做,為了團隊結果,及時補位及時填坑,這是靠譜。

能補位,能填坑,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意味著我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對同一鏈條上的其他模塊工作也有所了解並能上手,也要有「結果導向」的思維,為了目標,能夠暫時將個人得失放在後位。

鈍感力

前兩部分說的是對外體現,鈍感力指的是內心「遲鈍」的力量。最初提到這個詞語的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看來:現代人不應對日常生活太敏感。鈍感力強調的是對困境的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

還是剛剛填坑的例子,容易陷入精神內耗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心態「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這明明是她的責任」「她自己敗事有餘憑什麼要別人給她收拾?」,這種想法不能說有錯,但是會讓你很生氣。鈍感力的人會覺得「沒關係,我只看最終能不能達成目標」「這對我也是一種鍛鍊」。

鈍感力不是什麼都不在意,而是能夠第一時間思考「我還能做些什麼?」聚焦在事情本身,你的內心才能定得住。

靠譜的能力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這項能力,可以直接影響你未來的道路能夠走多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