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醫】劉立昌:陽和湯治癭病案

廣東中醫藥 發佈 2022-10-05T20:08:00.308991+00:00

劉立昌,廣東省名中醫,深圳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首席專家、主任醫師,兼任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

劉立昌,廣東省名中醫,深圳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首席專家、主任醫師,兼任深圳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劉立昌崇尚經典,主研傷寒,重視正氣,注重脾胃,推崇方證對應,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餘年,主編著作7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級、省市級科研成果多項。

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體現了診療過程中理、法、方、藥的具體運用,是醫家診治疾病思維過程的表現。歷代名家醫案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我們推出【以案說醫】欄目,以期傳承精華,啟迪我輩,共同進步。

彭某,女,時年45歲。因「發現甲狀腺腫大,多汗乏力3月。」於2017年09月13日來診。

發病過程:3月前發現甲狀腺腫大,在外院內分泌科就診,查甲功發現異常,診斷甲亢,現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倍他樂克治療,但仍感多汗,心慌,動輒加重,乏力,怕冷,納差。大便溏,睡眠差。

【首診證候】

現症見:頸部不適,憋氣,多汗,心慌,動輒加重,乏力,怕冷,納差。大便溏,睡眠差。體格檢查:甲狀腺II腫大,心率90次/分,率齊,舌淡胖紅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健脾化痰,軟堅散結。

處方:四君子湯合陽和湯加減。

麩炒白朮15克、黨參片15克、茯苓15克、白芥子15克、煅牡蠣30克、鹿角霜30克、桂枝10克、甘草5克、熟地黃15克、夏枯草15克、浙貝母10克、炮姜10克、法半夏15克。

【隨診過程】

2017年9月27日複診:

出汗症狀有所減輕,仍有怕冷。自覺頸部甲狀腺腫大有減小。夜間口乾明顯。舌邊紅苔白,脈弦細。上方加僵蠶10g繼續服用。

三診:

出汗、心慌明顯減輕,出汗以頭部為主,夜間睡眠好轉,頸部甲狀腺腫大減輕,進食後感胃脘部脹,大便每日2-3次,便溏,仍有乏力。上方去熟地,加枳殼10g。服藥1月後,甲狀腺腫大消退,諸症蓋上。

按語:

甲亢在中醫屬「癭病」範疇。《醫宗金鑒》雲「小瘰大癧三陽經,項前頸後側旁生,痰濕氣筋名雖異,總由恚忿鬱熱成」,認為瘰癧當分經絡,生於頸前者當屬陽明經,太陰陽明互為表里。癭病之甲狀腺腫生於頸前,應屬陽明經,從經絡學說方面亦表明了癭病與脾胃兩經關係密切。劉老師認為今世之人起居無常,飲食自倍,再加之情志內傷,脾胃受害首當其衝,脾傷則氣結,脾虛則釀生痰濕,痰氣交阻,血行不暢,氣、血、痰凝聚而成癭病。因此,臨床中劉老師治療甲亢常將健脾散結的原則貫穿始終,治療上以疏肝健脾之藥為基礎,使脾胃健則水谷精微得以輸布,水液得以氣化。

該例患者甲狀腺腫大、多汗、乏力、怕冷、納差、大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辨證為脾虛痰結。故以四君子湯加黃芪以健脾益氣,再加陽和湯以溫陽氣、通經絡、除痰結之功效;對於甲狀腺腫脹者,可加鱉甲、莪朮、白芥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蓮、連翹以加強化痰散結之效。白芥子辛溫,歸肺、胃經,可利氣散結,《本草經疏》雲「白芥子味極辛,氣溫,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因此對於難以消散的痰結血瘀效果較佳。

(本案編寫:李莉芳)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藥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來源: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指導專家:劉立昌 主任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