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見聞:板刻畫

瀟湘晨報 發佈 2022-10-06T12:41:11.882744+00:00

運刀為筆,筆落驚風雨,刻人生,繪鄉愁,板間風韻,虛美薰心。晃州楊長根老人,自學成才,十年不到的板刻畫功力,將悠悠幾千年的侗鄉人文地理,刻進尺寸板畫間,艷驚世人。

文/劉少龍

運刀為筆,筆落驚風雨,刻人生,繪鄉愁,板間風韻,虛美薰心。晃州楊長根老人,自學成才,十年不到的板刻畫功力,將悠悠幾千年的侗鄉人文地理,刻進尺寸板畫間,艷驚世人。

因其女婿楊俊是我弟兄,認識楊老10年了,近幾年斷斷續續從楊俊處獲悉先生的藝術作品,感嘆侗鄉山水養人,侗鄉風俗養心。前幾天,近距離觀看楊老的板畫,刀力深厚,栩栩如生,覺得侗家風土有了很好的藝術傳遞。

板畫刀刀細膩,動感十足,張力蓬勃。用刀做筆,刻畫世間固化藝術,一直感覺是最有靈魂和質感的藝術形式。西方的雕刻藝術,從來都是美學的核心。米開朗琪羅宗教題材的雕塑,價值流傳千古。魯迅、黃永玉,都學習過刀刻,似乎還是他們的主業。魯迅的文章,深刻細膩,洞徹世事;黃永玉的畫作和文章,大處大開大合,細處勾勒幾筆,總有風骨,深得藝術神髓。這應該跟他們早年研習雕刻藝術有關。

楊老的刀刻作品。初見,便覺熟悉。板畫裡侗家木樓的直柱、梁、檁、椽清晰可辨,悠悠青瓦重重疊疊,吊腳樓的裊裊炊煙繚繞,門邊歡騰的雞鴨牛羊,歡鬧的頑童滾鐵圈等童年遊戲,一下將日子拉進了當年歲月,侗家漢子和姑娘,悠閒自得,靜守歲月流逝,人世滄桑愛恨情愁,撲面而來,直叩心靈。楊老說,所有板畫的場景,均有出處,有的是實景,有的是他童年的記憶,有的是自覺走進筆端的風俗。

細看,刀筆處處,刻痕纏繞,一刀一筆,一刻一鑿,皆著風流。線條流暢,刀走龍蛇,侗家風情盡在其中。板畫刀刻,耗盡心血,一幅作品需半個月左右時間來完成。

在板畫室,楊老臉上始終浮動著微笑。楊老的刀具是祖傳的,他爺爺就是刀刻藝人,他拾起來用來作畫,手上厚厚的老繭,見證了他的艱辛和汗水。穿過生活繁瑣,走進刀刻世界,盡享靜謐人生,體悟侗家人文,幸福便在其中。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