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8年更新!歐洲糖尿病膳食指南給出「三個建議」,說了什麼

民福康 發佈 2022-10-07T12:11:57.391736+00:00

因為糖尿病前面有個糖字,所以糖成了眾矢之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恐糖」,認為它是讓自己生病的元兇,巴不得把它從自己的飲食中完全刨去。

因為糖尿病前面有個糖字,所以糖成了眾矢之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恐糖」,認為它是讓自己生病的元兇,巴不得把它從自己的飲食中完全刨去。那麼,是不是這樣做就能讓自己和糖尿病絕緣呢?和糖到底有沒有關係?不想得糖尿病或者已經確診的人,應該怎麼吃飯?

不吃糖,就不會得糖尿病了嗎?

健康者尿液里不會有糖,因為糖都到血液了,而患者尿裡面有糖是因為機體利用能力有限,一部分進入血液,一部分被腎代謝。所以,根源不是吃沒吃糖,還是機體能不能有效利用糖。

換個角度來說,不吃糖就安然無事了嗎?那要問問大家,你覺得哪些食物中有糖?答案是全部,水果中有果糖,零食中有添加糖,就像蔬菜、米麵穀物中也有糖,只不過有的是以白砂糖出現在你面前,有的是以蜂蜜、澱粉、或者其他看不見的形式存在。

為了生存,怎麼可能不吃飯呢?天天喝水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要大家保持進食,就不能繞開糖,所以,大家想的以後不吃水果主食了,什麼零食都不吃了,這種想法是錯了,不吃也沒用。


糖尿病到底是咋回事?

大家可以把胰島想像成我方堡壘,不停產出防衛戰士,派它們去搬運利用葡萄糖。剛開始活兒很輕鬆,一個人能幹幾個人的活兒,還能輪班休息,一派祥和景象。但是如果機體利用能力出現問題,效率下降了,搬運工們就開始有怨言了(胰島素抵抗),不僅幹得活兒更累了,還不讓人休息,慢慢的大家就產生牴觸心理,最後乾脆罷工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活兒沒變多,但是派出去的人減少了(胰島功能障礙),以往大家一起干不覺得吃力,現在所有的活兒交給少數人干,負擔就慢慢變重了。


好好的,怎麼會出問題呢?這就不得不說說誘發因素了

首先是年齡和遺傳,人一老身體就容易出問題,代謝率、利用率會減弱,若是發現自己血糖很容易升高,要引起重視。

其次是肥胖、飲食、運動,這三個問題往往相伴相生,長期高熱量飲食體重會增加,而體重增加又意味著運動不足,運動不足的人熱量不能全部消耗,最後又會堆積在體內,久而久之胰島素們就要有「怨言」了。

最後是抽菸和喝酒,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它們傷害的器官太多,包括胰島,最終糖尿病的風險上升。


說了那麼多,很多糖友還不知道飲食怎麼吃,一起來看看

第58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於近期召開,同時糖友們的膳食指南也得到更新,這是時隔18年後的首次更新。

飲食建議主要有三點: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關於碳水,很多患者覺得自己要斷掉主食,最好米麵饅頭都別吃,平時就吃點肉和菜,這種行為不建議。

首先,上文和大家說過,很多食物最後都會轉化成碳水,你無法避開,所以不吃主食是自我安慰,實際上並沒有作用,而且碳水提供一半以上的能量,先有供能然後才能耗能,如果碳水不足,代謝消耗的速度會減慢,不利於減脂。


其次,各個器官都離不開碳水,沒有碳水的滋養,脾胃會虛弱,結石風險增加,腦細胞也會死亡,神經功能減弱,同時造血速度減慢,你可能會覺得胸悶、頭暈、腿腳乏力。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補充粗纖維,主食吃全穀物、薯類,少吃人工糖,愛好甜口的人可以用甜味劑代替

同樣地,很多患者也會覺得肉是萬惡之源,認為不吃肉自己就會健康,各項指標就能降下來了,這種想法也是錯的。

但其實食用油、堅果裡面也有油脂,其他食物吃到肚子裡也會轉化成熱量,熱量若是沒有消耗完,最終的結局還是肚子上的贅肉。所以,沒有必要把肉戒掉,可以吃瘦肉。

比如說吃烤肉用蔬菜包著吃,這種方法是比較好的,但是不要放很多調理,選擇魚肉、牛肉更好,喜歡吃豬肉的話要避開脂肪多的部分。平時用食用油,用橄欖油比較健康,豬油可以偶爾吃。需要提醒一點,人造奶油、蛋黃派等烘焙食品和零食要限量,最好不吃。


蛋白質就不用說了,一定補充,而且要補夠,對肌肉和骨骼都很重要,年紀越大,占比越高,到了65歲以後,占比要從10%-20%提升到15%-20%,甚至多一點到30%也可以,當然,這是在腎臟健康的前提下,如果有腎病,那麼保持10%即可。

相比之下,人們對脂肪和碳水的態度更加不明朗,不知道應該怎麼補,那麼看了文章後心中應該有所了解,這兩種營養是不可省略的,希望大家在控糖的時候注意一點。而對於健康者來說,熟悉了解膳食指南也有莫大的幫助,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參考資料:

[1]時隔18年後首次更新!「歐洲糖尿病膳食指南」教糖友吃飯·生命時報.2022-09-21

[2]糖尿病是個什麼病?這些常識你必須知道.人民日報.2021-11-14

[3]我國1.29億人患有糖尿病,如何遠離「甜蜜的負擔」·環球網.2021-11-1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