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神經損傷的維生素B1和甲鈷胺,不了解兩點就吃,可能有副作用

民福康 發佈 2022-10-07T12:20:39.457312+00:00

本以為是一次尋常的摔倒,沒想到給自己帶來這麼多麻煩,錢大媽感覺有點委屈。前陣子錢大媽到菜市場買菜,她手上已經拎了很多菜了,但是還惦記著小孫子要吃蝦,於是往水產區走。

本以為是一次尋常的摔倒,沒想到給自己帶來這麼多麻煩,錢大媽感覺有點委屈。

前陣子錢大媽到菜市場買菜,她手上已經拎了很多菜了,但是還惦記著小孫子要吃蝦,於是往水產區走。因為路面太滑,有一截路面還是凸起來的,錢大媽一個沒留神摔倒了,摔倒時她下意識地用胳膊撐地,這才沒有骨折。

被周圍人扶起來後錢大媽坐在椅子上緩了一會,她感覺自己的右胳膊還能動彈,於是提著菜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起來後,錢大媽感覺胳膊非常難受,沒有辦法彎曲和抬起,連刷牙、梳頭都做不到,但是又跟骨折的感覺不一樣,就像神經出問題一樣。


到第三天還是沒有緩解,第四天錢大媽終於坐不住了,她決定到醫院看看。檢查後醫生告訴她這是神經損傷導致的,要開點藥吃,而且這段時間不能亂動,要在家休養,之後還要做康復訓練。醫生提醒錢大媽,如果不重視的話,之後可能會留下後遺症,一定要慎重對待,而且不能心急。

回家後錢大媽開始吃維生素B1和甲鈷胺,吃了一段時間後她感覺自己的症狀好轉很多,於是又開始做康復訓練。醫生說再吃兩周就能停藥了,但是錢大媽害怕留下後遺症,還在堅持吃著。

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起床後異常頭暈,胸口發悶,找來血壓計一量,血壓都降到100/60了,她再次來到醫院。醫生告訴她,長期吃藥可能產生血壓下降的副作用,讓她聽藥別吃了,錢大媽有點後悔,都怪自己太能折騰了。


神經損傷不明顯,三種神經損傷患者要了解

正如錢大媽,神經受損了但是自己還不知道,拖了四天才進行治療,如果神經受損時間太長,有可能會影響日後功能,也會延長療程。

尺神經受損

大家有時候胳膊肘一麻,其實就是這個神經帶來的感覺,如果這條神經受損了很難發現。剛開始可能是麻麻的,後來慢慢不能拿起一些重的物品,時間長了肌肉萎縮左右手臂明顯不一樣粗,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發現。

臂叢神經受損

它發生在頸部,所以到底是神經受損還是頸椎病,一般人很難分辨,就連有的醫生都會搞錯。如果你把它當成頸椎病,每天去按摩推拿,是沒有效果的,可以從血管受壓狀態來輔助判斷。


坐骨神經受損

很多人深有體會,坐久了或者從硬板床上起身的時候,整個腰和臀部好像不是自己的,不要以為是自己太累了,或腰突了,還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的問題。

因為神經和關節、血管離得比較近,所以病情比較隱匿,有的人治療很久都不能改善,其實就是沒摸到正確的道路。那麼,為什麼醫生開的兩種藥能治療神經損傷呢?

維生素B1和甲鈷胺是怎樣治療神經損傷的?

維生素B1發現得比較早,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多,它是糖代謝和氧化代謝的關鍵物質,負責維持神經功能,進入人體後,它可幫助減少神經炎症反應,同時給神經提供營養,從而幫助神經修復,逐漸恢復正常功能。

甲鈷胺對神經也很重要,在它的幫助下,神經元變得活躍,開始勤勤懇懇修復受損的地方,還能延緩神經退變,激活大腦神經纖維再生。

可見,這兩種營養素都對神經有益,但是從上文錢大媽吃藥的案例來看,服藥中也有很多事項要注意,不是隨便吃的。


不了解2點就吃,可能有副作用

吃多久

神經受損需要藥物治療和滋養,等它修復好後就應該停藥,這兩種藥和其他營養素藥品一樣,吃多了都會有成分積蓄在體內,從而帶來副作用,比如說皮疹、腹瀉、頭痛、胸悶、血壓下降等,這樣一來就不是對身體有益而是有害。所以要按照醫生說的療程來,到時間就不要再吃了。

不能喝酒

大家要管好嘴巴,喝得少也不行,不管是啤酒還是紅酒,都有可能干擾藥物作用,並且還會給神經受損的地方帶來新的炎症,而且喝酒後尿多,藥物成分都隨著尿液代謝了,剩下的藥效很難產生作用。


應適當補充果蔬和肉食,加強自身營養,而且食物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擔心副作用。

所以如果你平時飲食比較均衡,吃菜和肉比較多,那麼過段時間神經也會好轉,只是比吃藥相對來說慢了一點。提醒大家,如果長期吃素,身材比較瘦,也有可能讓神經受損。

除此之外,還有電刺激、按摩、紅外線、手術、雷射等方法,如果吃藥一個月還沒看到效果,就不要再自行服用了,早點到醫院複查尋找其他方法。

總之,神經受損是比較麻煩的,而且還不容易發現,恢復起來比較慢,如果一直沒有恢復,就要及時用藥或手術干預,儘快恢復正常功能。若是當成關節或肌肉等問題,可能會錯過治療時機,讓神經受損加重。

參考資料:

[1]「必看」臂叢神經損傷能治好嗎?用對了方法,損傷的神經終康復·齊魯壹點.2019-10-19

[2]臂叢神經損傷後神經功能康復的新思路·中國神經再生研究雜誌.2022-04-29

[3]武漢陳女士神經功能受損,原因竟是因為30年吃素!·中國營養與健康.2018-04-1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