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好,以前一群人吃才知道,現在一個人吃才能感受到

胖喫大喫 發佈 2022-10-07T22:39:43.832487+00:00

胖崽做過測評的餐廳,99.5%沒有再去過,想想這麼多年,唯一一直在吃的店只有麥當勞,所以,這個國慶,沒法帶你們走出去,就帶你們走回去,看看過去的胖崽。信不信都要聲明:麥當勞沒有給我1分錢,以後也還是會吐槽難吃的新品。

胖崽做過測評的餐廳,99.5%沒有再去過,想想這麼多年,唯一一直在吃的店只有麥當勞,所以,這個國慶,沒法帶你們走出去,就帶你們走回去,看看過去的胖崽。

信不信都要聲明:麥當勞沒有給我1分錢,以後也還是會吐槽難吃的新品。

-1-

和麥當勞的第一次見面,其實特別不愉快,畫面甚至可以稱得上「慘烈」,那時,千禧年的鐘聲還未響起,街上還沒有飄著被90後封為經典的旋律,我還在記不清年紀的年紀。



已經沒有太多細節的記憶,所以應該是某個晴朗的天氣,幾家人聚會,說要帶孩子們去吃肯德基。那次「吃肯德基」對我的意義,就像你人生中的「第二次約會」,因為感受過美好,更期待,更熱切。我當時都已經想了好幾天,這次去吃一定要點……

結果,中途不知道出了什麼岔子,沒有去肯德基,而是走進了麥當勞。當看到菜單沒有炸雞、沒有勁脆雞腿堡,第一次直面「期待落空」的我,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麥當勞,在擠滿人的東門麥當勞,小聲哭了出來,要知道,我剛進幼兒園,從床上摔下來腦震盪,都沒有哭,直到快放學暈過去,才被送去醫院。

當然啦,難過從來不可能被理解,只是小時候的我們敢於宣洩。大人雖然不明白都是洋快餐,我甚至還沒吃,怎麼就氣到哭出來,但還是承諾下次還我一頓肯德基。根據性格推測,當時的我肯定一邊吃人生中第一頓麥當勞,一邊心裡想「我可再也不來這了」。

王境澤真香定律當時雖未被發現,但一直存在。為什麼會吃第2、3、4……次麥當勞?小學時,我得了散光,經常要去醫院看眼科,而那個醫院附近,只有一家麥當勞。情緒過後,對每一個小孩子來說,「漢堡」跟「雞塊」,哪一家餐廳都很香。

整個小學,我跟麥當勞的關係,複雜到,想用「羈絆」形容,因為要吃麥當勞,得先去醫院看眼科;而一看眼科,就會被罵(偷看電視、偷玩電腦…);但被罵完又可以吃麥當勞……



有一件事在家族廣為流傳,小學生的我吃了2個麥香雞漢堡,結果吃撐了,消化了整整一天。當時大家都覺得我可能再也不想吃麥當勞了,誰也不知道在床上哼哼唧唧的我,心裡想的是「等我長大了,胃大一點,吃2個漢堡就不費勁了」

——「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到吃得下2個漢堡啊」

——「偷看電視、偷玩電腦怎麼樣才能不被發現啊」

——「這次沒考好,家長簽名怎麼辦啊」

……

我小時候的困惑與煩惱,每一個都可以掰開來細說,都有因有果,都堅信「長大就好了」 ,然後「沒長大幾天,就忘了」。


-2-

在很不愉快的人生第一頓麥當勞,我點了「麥香雞」與「麥樂雞」,因為最像「肯德基食品」,然後,往後的十來年裡,每一次去麥當勞,我都只點這兩款。十年間,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陸續出道了,我也長成了高中少年,經常一起吃麥當勞的人,從家人開始變為朋友。


高中是我第一次離家、住校,第一次擁有同吃同住的朋友。我讀的高中,管理非常嚴,嚴格到被戲稱為「紫色監獄」,只有運動會、家長會、(借走讀生的卡忽悠門衛)這種特殊日子,才能「越獄」。當時,離高中最近的這家麥當勞,幾乎是我們每一次逃離「高牆」的聚餐地,距離學校 800米,走路、坐車都不方便的尷尬距離。當時的我們看這家麥當勞,就像15、6歲看18歲,像高一看大學,像現在看年少,是「自由」的象徵,那麼近,又那麼遙遠。


在不同朋友的不同推薦下,我嘗試了各種麥當勞已經很舊的「新產品」:板燒雞腿堡、巨無霸、麥辣雞腿堡…然後,整個高中階段,我基本就吃板燒雞腿堡。


在這家麥當勞里,我說過,也聽過最多的「未來」。高三時,我們總嚷嚷著,等高考結束了,把麥當勞全部食物點一遍吃光,這個「我們」,只有3個人。當然,在高考結束後,並沒有付諸行動,因為高考前就做了這事。已經不記得是什麼考試了,反正考得稀爛,跟朋友兩個人翹了晚自習,叫了一大堆麥當勞外賣,幸運地躲過教導主任,在操場的角落裡,也不怎麼說話,兩個人就一直在吃,最後說「走吧,回宿舍,吃健胃消食片」。


我高中三年,特別平淡,沒有感受過「班魂」,沒有「校花校草」可以圍觀,沒有過喝醉的夜晚,沒有在國旗下講過話,也沒有寫過一封檢討。這些與麥當勞連在一起的小小的「出格行徑」,是屬於我的不值一提的中二期。



三個人,聚在麥當勞的四人桌里,無論天氣,可樂一定是正常冰,在很短的青春期,想最遙遠的事情。只是給互有好感的人送個麥當勞早餐,已經想好地久天長;只是一起在麥當勞吃過幾頓午餐,老了要一起住哪都已規劃上。


想著想著,3年過去了,試卷從空中飄落,伴隨著教導主任看到滿地「垃圾」,最後的怒吼「你們不配做**中學的學生」。當時大家都在哈哈大笑,現在回想,這是預言啊,這麼多年,對於我的母校,依然沒有「爭光」,只有「沾光」。


-3-

高中心心念念要去千里之外,結果只比高中多走了十幾公里,當時很氣,後來很感激。


大學第一次夜不歸宿,是在大學附近的麥當勞,名義是「通宵複習」,實際是吃了「雞塊、薯條、可樂」組成的宵夜,然後看了幾頁書,「趴著睡」,起來看幾頁書,吃完豬柳蛋麥滿分,回宿舍接著睡。我讀大學時,沒有現在這麼卷,但哪一屆大學生,不是「史上最難大學生」呢?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在為定好的方向努力,而自己連方向都沒有,就忍不住著急想學點啥,又什麼都學不進去。


大四時,我感覺自己活成了考試作文里的「800字」,明明「文體不限」,但為了拿到平均分,每一段都有既定的格式,稍微出格都是不穩妥的。所有的經驗,都推薦我考個「體制內」。有一段時間,別人在忙,我至少不能讓別人看到我在「晃」,就會逃到大學附近這家麥當勞里,那也是唯一一段,我想不起來究竟在麥當勞吃了啥的時期。


沒有考過編制,但看過很多人為此的付出,畢業前夕,在同一家麥當勞里,我吃著薯條,聽著同學絮叨考老師失敗,準備先從臨聘做起的故事,第一次認清,「努力就會有收穫」這話,原來是一句祝福。


-4-

第一份工作,在高新園,實習生。大公司,總部,同事人都很好。但就如第一天上幼兒園,外在環境好不好,都是不想去。剛進公司,發現樓下有一家麥當勞時非常驚喜,吃了十幾年麥當勞,第一次麥當勞離我的生存環境這麼近,忍不住招呼著同事一起去吃,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同事都覺得麥當勞「不夠健康」,味道也沒什麼好吃的。我大為震驚,居然有人不喜歡麥當勞!


但進了職場,我覺得好別人覺得不好的東西,又何止麥當勞。也是從實習工作起,一起吃麥當勞的人,從家人、朋友終於到只有自己,吃麥當勞的時間,從假期變成了工作日中午。


大學畢業後,我做了半年的公益相關工作,公益嘛,「要錢」就不合適了,所以那半年,我吃家裡住家裡偶爾用家裡,有一天,我走進麥當勞,突然想到如果不靠家裡,我連一頓麥當勞都買不起啊(當時還沒有12.9元的打工人餐)。那一刻,我就決定辭職了,很迅速地換了工作,回到了周圍光麥當勞就有2家的CBD,從公益行業跨到金融行業,行業性質從「給錢」到「拿錢」,從寫「**人群關愛方案」到寫「**市場分析報告」。


我倒不覺得這是一種對現實的妥協,畢竟公益不是我的事業,是工作,既然是工作,那就有跟所有工作一樣的問題。進入社會後,也不是沒有因為錢而妥協,麥當勞推出12元(現在是12,9元)「打工人餐」後,我到麥當勞基本就點「雙層吉士漢堡+菠蘿派」的組合。我並沒有很喜歡雙吉,在麥當勞出這個套餐前,我甚至沒有吃過雙吉,很多時候,心裡想吃板燒/麥辣雞腿,但一看到套餐20元的價差,手還是會點「打工人餐」。


-6-

二十多年過去,深圳麥當勞從「大陸第一家」長成「深圳老字號」;

二十多年過去,從家附近的麥當勞,最遠吃到一萬公里外的麥當勞;

二十多年過去,在麥當勞坐的位置,從「長桌」到「四人桌」,再到「拼桌」…



麥當勞變了,「麥當勞」變成「金拱門」、麥樂雞從6塊變成5塊、漢堡縮水上熱搜…

變就變吧,我比你變得還多

麥當勞也沒變,見證過我人生每一個階段的每一家麥當勞,都還在;我人生每個階段吃最多的漢堡,都還賣

沒有人故意忘記我;

有人來了不小心忘了走。

很多的「我」,隨了細胞,按階段,更新換代;

有一點的「我」,隨了基因,沒法被環境跟時間篡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