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南宋20年,靠城固守36年,被譽「上帝折鞭處」,這就是釣魚城

hello江同學 發佈 2022-10-23T02:26:57.725923+00:00

宋代蜀中地,形勝釣魚山。雄師臨十萬,一夫足當關!釣魚城東經106度,北緯30度,位居重慶合川城東,嘉陵江南岸,靠山名為釣魚山,山上砌有磚石堡壘,分內、外兩城,名釣魚城!在13世紀的宋蒙戰爭中,釣魚城成為川渝山城的重要防禦節點,南宋軍民依託城池固守長達36年之久。

宋代蜀中地,形勝釣魚山。

雄師臨十萬,一夫足當關!

東經106度,北緯30度,位居重慶合川城東,嘉陵江南岸,靠山名為釣魚山,山上砌有磚石堡壘,分內、外兩城,名釣魚城!

在13世紀的宋蒙戰爭中,釣魚城成為川渝山城的重要防禦節點,南宋軍民依託城池固守長達36年之久。

公元1259年,蒙哥大汗率軍久戰釣魚城不利,不幸殞命,南宋又得以殘存近20年,歐亞非大陸也避免了被蒙軍鐵蹄踐踏,遂有「上帝折鞭處」之稱。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釣魚城」的崢嶸歲月。釣魚城的誕生分成4個階段。

1.公元1240年,南宋政權為防備蒙古大軍南侵,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在修築重慶城時,便首次在釣魚山築寨,為釣魚城雛形。

2.公元1243年,調任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接受部將、同僚建議,在釣魚山城寨基礎上建城,為釣魚城二次築城。

3.公元1254年,釣魚城守將王堅,在釣魚城二次城寨基礎上,調集17萬軍民,新建城牆和水軍南北碼頭,提升釣魚城立體化防禦能力,為其三次築城。

4.公元1263年,合川知州張鈺復修釣魚城,為其四次築城。

有史記載,釣魚城城牆高約2~3丈、長13華里,並環繞嘉陵江築「一字單城牆」,長16華里,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

在現今嘉陵江畔陡峭的岸邊,還是能夠看見看到一字古城牆遺址,寬長的城牆上還設有望孔(觀察敵情)、炮台口(武攻敵軍),當時可被稱為最堅實的嘉陵江-釣魚城防線。

從軍事學來看,釣魚城的城池布局主要體現在山地起伏不定的優勢上。依山勢而建的釣魚城利用台地高差,在城西北制高點設立軍事指揮所,以達運籌帷幄之效。

其實,釣魚城與中原傳統的夯土式城牆截然不同。因為釣魚城城牆都用條石壘成,與釣魚山勢鑲嵌為一體。

當然,擁有充足的補給,是長期堅守城池的有力支持。

所以,釣魚城的修築便採取了「江防要塞與山城結合、內城與外城結合、墾田積粟與長期戰守結合、補給通道與藏兵運兵暗道相結合」的建造特點,使其成為攻守兼備的軍事重鎮。

由此,釣魚城內便開墾有大量良田沃土,並且還有豐富的山水資源,就連山麓也可以種植耕地,為釣魚城軍民提供源源不斷的給養,一次次打退蒙古大軍的進攻。

釣魚城內,居民區、生產生活區、軍事區域,布置得井井有條,城池內的排水、補給也是有著一套獨立體系,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城寨防禦體系的標杆建築。

在釣魚城練兵校場(現今已經成為停車場)的東北面,還建有皇城,皇城東南面再建兵將營房,營房四周道路四通八達,便於迅速上城出擊,抵禦侵略。

現如今,釣魚城古營房前寬闊的跑馬道遺址還依稀可見輪廓。整個道路長大約8.5公里,路寬3.5米,為當年釣魚城的軍事、民事交通命脈。

釣魚城內,一共設有8座雙砌石拱城門,分別是城南的始關門、護國門、小東門,城北的出奇門,城東的新東門、菁華門和城西的鎮西門、奇勝門。

在修建釣魚城初期,考慮到作戰的便利性,每座城門都由城台、城樓和城門洞三部分組成,以此能有效攔截敵軍火器、箭矢攻擊,還能查看敵情,指揮戰鬥。

有史料記載,在釣魚城的八座城門中,護國門的抗敵歷史是最為悲壯雄偉,乃至於可歌可泣的。

護國門處於釣魚城城南的第二道防線上,左臨懸崖絕壁,右下便是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可謂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險關。

百餘年前,就在這護國門,數以萬計的蒙古大軍和守城的宋軍爆發了極為慘烈的「絞肉機」戰鬥,戰鬥持續數百場,但是卻從沒有被蒙軍攻破過。

所以,釣魚城的護國門,也是有著和蜀中的劍門關一樣的威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釣魚城西側的寬闊地帶,地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凹坑,也被時人稱為「九口鍋」,在這裡卻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兵工廠,守城士兵在這裡碾磨硝石、硫磺、木炭,製造火器,以此來提升釣魚城的防禦能力。

現如今,當你仔細走進,並觀摩九口鍋遺址,還會發現當年安置製造火藥的鍋狀容器、拋石機以及三弓弩基座的遺蹟。

這也是釣魚城的一座歷史豐碑,不僅記錄著不屈的抗敵歷史,也是彰顯當年釣魚城軍民艱苦奮鬥的精神!

公元1258年底,蒙古大汗蒙哥率大軍數萬南下入蜀地,戰端一開,無往不利,卻在釣魚城下受阻許久。

在大汗蒙哥的指揮下,蒙古大軍對釣魚城發動了數次猛攻,均沒有拿下一座城關,留下的皆是充滿血漬的屍體。

隨後,久攻釣魚城不下的蒙古大軍也是遭遇水土不服,霍亂、瘟疫等疾病也是在軍營中瀰漫開來,就連有著「上帝之鞭」的大汗蒙哥患病久治不利,也是殞命釣魚城下。

最終,南侵的蒙古大軍為保存實力,只能撤出釣魚城戰場,這也間接延緩了南宋朝廷的國祚,遠征歐非的蒙古大軍,連忙撤軍回國,也讓歐非大陸免於血光之災。

此後數年,蒙古大軍多有進攻釣魚城,但是每次都是失敗而歸。

直到風雨飄搖的南宋小朝廷,在崖山海戰中覆滅後。公元1279年,釣魚城守將王立在得到忽必烈不殺城內軍民的承諾後,才不得已打開城門投降,釣魚城這才被「攻破」!

現今,走進釣魚城舊址,城內還存有環山城牆、一字城牆、南北水軍碼頭……

於山崖絕壁之險境,築城寨護國二十餘載,戰至朝廷覆滅之刻,這就是「釣魚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