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是臨床常用藥,看似使用簡單,其實有很多使用講究。如果不注意,不僅不治病,反而致病,甚至要命,所以必須注意,那麼使用小小感冒藥都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項呢?具體注意有如下這些:
感冒不可亂用抗菌藥物
感冒,又叫上呼吸道感染,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而流行性感冒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別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不可亂用抗菌藥物。
退熱藥物不可亂用
大多數感冒患者都可能出現發熱,這是人體抵禦感冒病毒的正常反應,有利於人體與病毒做鬥爭。如果亂用退熱藥,可能會掩蓋相關的症狀,而且溫度不超過38.5℃時,不要使用退熱藥物,除非全身症狀明顯,頭痛、關節痛等非常明顯,一般不宜使用。
感冒藥不可重複使用
臨床上感冒藥的名字比較多,如氨咖黃敏膠囊、感康、維C銀翹片、快克、感冒清片、速感寧膠囊、酚麻美敏、複方氨酚烷胺、999感冒靈等,雖然明顯不同,但是都含有對退熱、鎮痛的對乙醯氨基酚成分,這種成分肝臟、腎臟等都有毒性反應,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合用,等於增加劑量,會加大需要的肝腎不良反應,甚至出現肝壞死,腎臟衰竭等,所以不可重複使用。
感冒藥不可超劑量使用
有人一旦出現感冒發熱、頭痛、渾身酸疼等,為了儘快控制症狀或讓不舒服症狀消失,往往會加大使用劑量,甚至超劑量使用,超劑量使用,相當於加大感冒藥中對乙醯氨基酚的使用劑量,加大其對肝臟、腎臟損害,所以不可超劑量使用。
使用中藥風寒、風熱要分清
有人喜歡使用中藥,認為中藥不良反應少,比較全面,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使用中藥就需要辯證,如風寒感冒是受涼引起,發熱輕,怕冷,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引起的,發熱重,怕冷輕。風寒感冒需要祛風散寒、解表。風熱感冒需要疏散風熱、解表,所以使用的藥物是不同的,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正柴胡飲沖劑、銅宣理肺片等,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有: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藍根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等,所以要區分開來,需要辯證用藥。
退熱藥物使用不要過長
在治療感冒時,大多數感冒藥中都含有退熱藥物對乙醯氨基酚,如果體溫在38.5℃以上使用,可以使用三天。如果使用三天症狀不緩解或減輕,應該到醫院諮詢醫生,因為退熱藥物使用時間長,不良反應增加,而且還容易導致脫水,反而不利於退熱,所以不要使用時間過長。
特殊人群使用感冒藥更應注意
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等,在使用感冒藥時更應該注意,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要慎重感冒藥,可以使用非藥物的物理方法降低體溫,如擦浴、濕毛巾敷額頭等,老年人使用時注意不要使用大劑量,不要長時間使用,兒童要嚴格把握使用劑量,而且需要在醫生和家長的看護下使用,由於特殊人群更容易導致不良反應,所以使用時需要特別注意。
不要使用次數太頻繁
感冒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一般輕症注意休息,適當飲水就可以恢復。對於症狀較重患者,需要使用感冒藥物,但是一天不宜使用過多,有時是含有退熱的對乙醯氨基酚藥物,不宜超過4次,否則可能加重不良反應,乃至發生危險,所以不要使用次數太頻繁。
使用感冒藥不要飲酒
有時在使用感冒藥物時,並不在乎,在用藥期間飲酒,會加油肝腎不良反應,因為感冒藥中的對乙醯氨基酚,對肝臟腎臟有毒性反應,而酒中的乙醇主要在肝臟代謝,服用感冒藥再飲酒,藥物會加大對肝臟、腎臟的不良反應,所以使用感冒藥物時不要飲酒。
服用感冒藥時多飲水
由於感冒發熱,在加上服用感冒藥物時,人體容易出汗,會導致人體內缺水,如果水分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不僅不利於退熱,而且還可能脫水,反而導致發熱不退,所以在服用感冒藥期間,適量多飲水,不僅有利於退熱,而且還有感冒藥物的排泄,有利於降低感冒藥物的不良反應。
現在,正是感冒多發的時候,感冒藥使用較多,但是一定要注意規範使用,否則不治病反致病,必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