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程式設計師們,為什麼都熱衷做公益?

新眸 發佈 2022-10-29T01:20:26.633718+00:00

不同於日常為了項目上線、產品更新「奮筆疾書」,很多程式設計師正在嘗試用代碼解決公益類問題。如果你經常逛一些技術論壇的話,你會發現「技術+公益」並不是個例,甚至已經成為某種流行符號。



作者|桑明強


剛剛過去的1024,程式設計師慶祝節日的方式有點不一樣。


不同於日常為了項目上線、產品更新「奮筆疾書」,很多程式設計師正在嘗試用代碼解決公益類問題。如果你經常逛一些技術論壇的話,你會發現「技術+公益」並不是個例,甚至已經成為某種流行符號。


這背後的核心邏輯在於:這種公益性質的連接,更能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程式設計師群體也不例外。


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想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回饋社會,只是有時候把參與公益的形式想窄了。知乎上曾經有個熱帖:如何看待百名程式設計師通過寫代碼幫農民養豬種樹?這種「送技術下鄉」式的公益能產生哪些積極影響?當時的高贊回答是,「只有在基層待過,才知道基層這種信息差有多嚴重。拿最普通的數據統計來說,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能站出來,把數據導入到資料庫中,然後開發一個程序進行數據處理,這些工作可能10分鐘就做完了。」


以我們熟悉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例,包括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這些明星企業,都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他們把公益這件事放在比較重要的優先級上,並視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也是值得稱讚的轉變。網際網路年代,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係,讓公共對話更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更何況,志願服務本身就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體現公益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維度。


參與公益第一步——了解公益機構的真實需求



01

敲代碼也可以變得很公益



拿字節跳動的程式設計師們來說,他們在工作忙碌之餘,常常會投身技術公益項目中,從珊瑚保護、鄉村教師培訓、獨居老人看護,到捐助物品義賣、應急物資管理,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用技術來做公益,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來完成繁瑣、重複的工作,同時我們可以探索用戶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高效地達成目標。」小澤是字節跳動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算法工程師,參與了古籍數位化平台「識典古籍」的研發工作。按照他的說法,當初他選擇參與這一項目的原因是:古籍專業研究人員較少,能夠用輕鬆有趣的形式幫助大家理解古籍內容就更困難,而合理使用技術不僅可以減輕前期工作,還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籍中生僻字詞的意思,提升閱讀體驗。


這種想法產生的背後,不僅需要對當下自己乃至團隊的技術能力有著清晰認識,也離不開對公益的長期關注。事實上,像小澤這樣的程式設計師,在字節跳動內部並不少。今年6月,一項名為「跳跳糖公益夥伴計劃」開啟招募,在評選過程中,機構和評委們探討的一些問題也引發了公眾的思考:「志願者究竟能在一次公益活動中貢獻什麼、發揮什麼力量?」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許多網際網路企業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很多志願者認為,類似跳跳糖員工公益這樣的組織應該像一把楔子,志願者在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也得到相應提升,甚至反哺業務。


億角鯨-珊瑚保護APP項目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一個由專注珊瑚保護和海洋清理的公益組織提出,跳跳糖員工公益志願者提供支持的項目。今日頭條客戶端團隊的小宣作為技術人員,參與了這款APP的開發。他告訴新眸,加入這個項目後,自己對技術公益這件事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也給本職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


小宣分享自己參與「億角鯨」項目的經歷


據小宣介紹,海洋垃圾和廢棄漁網會阻礙珊瑚生長發育,一般這個清理工作都會交由專業的潛水員,而小宣他們的核心任務就是為潛水志願者開發一款工具APP,實現定位和標記功能。為了更好地幫助潛水志願者,他們還增加了一些「黑科技」:在APP里可以自主發起珊瑚保護任務的同時,還引入了珊瑚百科和工具介紹。


小宣說:「我們日常開發都是按天來預估的,但公益項目很多是以周為單位去預估,這多多少少會擠壓到陪伴家人的時間,反倒是家人的支持,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做下去的信念。」小宣的孩子甚至還會「警告」媽媽,讓她不要在爸爸寫代碼的時候打擾他,因為他在為社會做公益。


無論是小澤還是小宣,他們都是Web 2.0時代成長的個體,知道分享的重要性。就像開頭談到的,每當我們談起技術公益,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想當然地認為公益就等同於捐錢、捐資源,但事實上,技術往往能在公益這件事發揮更大的能量。只不過,這份「工作」沒有業績考核指標。



02

技術公益的價值在於鏈式效應



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曾在《刷新》一書中談到,「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社會,在到達某一個點時,都應該點擊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生命力、重新組織並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當然,公益這件事也不例外。


我們對技術改變生活的案例喜聞樂見,卻容易忽略它在公益上的作用。


成立於2010年的善淘,是國內首家線上慈善商店,也是字節跳動「跳跳糖公益夥伴計劃」的首批入圍機構。它把線上線下進行結合,鼓勵人們把閒置物品捐贈給善淘進行義賣,義賣所得用於為那些生活中正遭遇困境的殘障人士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善淘還會經常性地開展殘障人士就業培訓和其它類型的公益活動。


據善淘負責人介紹,一直以來,善淘在運營方面都面臨到一個問題,就是人手不足,很多工作都曾因此停滯。比如,在進行個人閒置物品收捐時,由於個人捐贈分散、品類複雜、質量參差不齊,僅依靠人工分揀不僅處理方式較慢,而且缺乏人力進行捐贈品追蹤管理。針對這個問題,「跳跳糖公益夥伴計劃」以技術公益的形式招募了一批員工志願者,為善淘開發了一個收捐小程序,方便一線工作人員使用。


跳跳糖員工志願者參與閒置物品分揀


這是一個很好的技術公益案例,要知道,傳統的公益模式大多以短期或者臨時形式居多,如何讓志願者們在短暫的時間裡,發揮更大的能量,就必然離不開技術的加持。拿最簡單的小程序來說,看似簡單的頁面背後,其實包含大量的繁瑣工作,如何確保捐贈信息真實有效,如何進行物品追蹤……種種問題,都是超越重構技術之外的。


當然,技術公益的帶來的鏈性價值還遠遠不止這些。


網際網路和公益其實是天然相通的。當某個志願者做出60分的東西,往往會引起更多人參與進來,直到它變成90分、甚至100分,說到底,用技術做公益只是一個手段,往往是為了讓溝通更加順暢,很多時候起到的是一個引導作用,這種引導很重要的一點是鼓勵。



03

技術的起點其實是公益性質的



網際網路是一個迅猛發展的行業,與其說這篇文章在討論大廠程式設計師群體熱衷公益這個社會現象,倒不如把這個話題放大一點:在技術不斷更新的年代,怎麼才能讓代碼也能助力公益發展?

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回答對象可以是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是任何一家企業。

來自公益機構的真實技術需求

今年的1024程式設計師節,跳跳糖公益收集了一批來著公益機構的真實需求:有沒有軟體可以幫助提升數據統計效果?能否藉助軟硬體,幫助視障人群「看到」更大的世界?如何利用新的傳播工具去推廣公益理念……這是很多公益一線工作者面臨的實際困難,也是技術公益有可能起到作用的未來方向。

新眸注意到,在字節跳動內部的分享活動上,很多程式設計師主動「掃碼」關注了這些問題。未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可能也會像小宣、小澤一樣,用自己擅長的代碼參與公益,幫助公益機構解決問題。


這或許也能夠證明一點:技術的起點原本就是要讓社會變得更好。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開始通過發揮技術特長踐行公益理念。無論是字節跳動的「DOU愛公益日」和「跳跳糖公益夥伴計劃」,還是騰訊的99公益日、阿里的95公益周,都是這一現象的佐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