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公園

一世界一生活 發佈 2022-10-31T09:08:54.745507+00:00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北海位於北京城的中心西城區文津街1號,東鄰景山公園,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 ,全園占地68.2萬平方米,1925年開放為公園 。

北海公園(Beihai Park),位於北京市,北海位於北京城的中心西城區文津街1號,東鄰景山公園,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 ,全園占地68.2萬平方米,1925年開放為公園 。是中國現存歷史上建園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沉積最深厚的古典皇家園林。北海的形成和發展,歷經金、元、明、清數個朝代,承載著中國近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園林為代表的造園藝術風格,它是凝聚著歷代園林文化藝術之大成的傑作。

民國十四年(1925年)8月1日 北海公園開放。萬國博覽會公所籌備處設在靜心齋 北海公園於8月1日開始售票,是日雖微雨,而各界遊人尚稱踴躍 1949年 關閉遊客服務,作為軍火倉庫使用

1979年為北海建園八百周年 聶榮臻元帥為紀念北海八百周年親筆題詞「瀏覽勝處。 北海建園八百周年。」並獲贈詩句「瓊島春陰八百年,湖光塔影幾重天,慶霄承露登高處,喜看神州換新顏。」 1985年為靜心齋對外開放 參加國際園林比賽,榮獲金獎 2008年接待奧運各國元首及夫人參觀。

北海的總面積為1063市畝,水面占583市畝,陸地占480市畝。這裡水面開闊,湖光塔影,蒼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樓閣,疊石岩洞,絢麗多姿,猶如仙境。

北海園林是根據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西王母傳》中描寫的仙境建造的,歷經遼,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北海屬西苑三海之一,位於中海、南海之北,故稱北海。西苑三海亦稱太液池,曾是皇家園林。現在的西苑三海中,只有北海公園對公眾開放。

小西天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為母親孝聖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的。

九龍壁是原大圓鏡智寶殿前的影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長25.52米。壁的兩面用七色琉璃磚瓦鑲砌而成。兩面各有九條彩色大蟠龍,飛騰戲珠於波濤雲際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龍635條。中國現存三座古代九龍壁,唯獨這座是雙面壁

靜心齋占地面積約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處園中之園。靜心齋原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1757年)在擴建「西天梵境」時修建了靜心齋(當時稱「鏡清齋」)也稱「乾隆小花園」。園內主要建築有鏡清齋、抱素書屋、韻琴齋、碧鮮亭、焙茶塢、罨畫軒、沁泉廊、枕巒亭、石橋等。靜心齋東枕山,西倚寺,南面滄波,園內亭、榭、廊、軒、石橋、水池、疊石、假山以及樓台,殿閣建築形式既不失北方園林宏偉壯麗的氣魄,又有江南園林小巧玲瓏的情趣。

畫舫齋位於北海東岸,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處獨立院落。前殿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為正殿「畫舫齋」。東西各有一處院落,東為「古柯庭」,西為「小玲瓏」。整個畫舫齋朱廊環繞,結構精巧,環境別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邊的一條大船,原引用歐陽修的《畫舫齋記》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經常到此遊玩,光緒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來這裡游宴、聽評書。

瓊華島簡稱瓊島,因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島高32米,周長913米。瓊華,意指華麗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該島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寶島。瓊島的西面原是清代皇帝遊園時休息、議事或舉行宴會的悅心殿。殿後的慶霄樓是乾隆帝陪其母后冬季觀看冰上擲球競技的地方。在西北面有閱古樓、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銅仙承露盤。瓊島的東北坡古木參天,為「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沿著乾隆帝御題的「瓊島春蔭碑」旁的小路,可直通迂迴曲折的「見春亭」和「看畫廊」。

永安橋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橋,明代稱「太液橋」,乾隆八年(1743年)改建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橋,兩側有望柱48根。1979年時對永安橋進行過全面修葺和加固處理,橋面全部更新並新裝88根蓮花形望柱和荷葉圖案護欄板。石橋連接著有白塔的瓊華島,而且用三曲橋身把南岸的團城城門和瓊島上的永安寺寺門巧妙和諧地連接起來。這座橋的兩端有古石獅、有古牌坊,是北海公園內最大的橋樑,其與白塔山合在一起就是「北海」的標誌

永安寺位於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清世祖福臨應西藏喇嘛惱木汗之請修建的 ,名白塔寺。初建時,寺內建築有正覺殿、普安殿、聖果殿、宗鏡殿、轉角房、順山房和白塔。正覺殿為山門。乾隆六年(1741年)改稱永安寺。乾隆八年(1743年)對永安寺進行擴建,增設法輪殿、鐘樓、鼓樓和永安寺山門。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增建善因殿及引勝、滌靄二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於二亭內各立一碑,分別攜刻乾隆御製《白塔山總記》和《白塔山四面記》。永安寺是一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築群落,由於歷史的原因,寺內的部分建築已毀,造像亦已無存。1993年,公園管理處對永安寺進行了全面修葺,並復原了寺內原有的全部建築和造像。

團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島,金代為大寧宮一部分。元代稱圓坻,亦稱瀛洲。乾隆年間進行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團城它的平面呈圓形,周砌城磚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 4.6米,周長 276米,面積4553平方米 。東、西兩側城牆下各有隨牆門一座,上建門樓,東為昭景,西為衍祥,入門可沿蹬道登至城頂台面。蹬道處各設罩門,城台上建築布局採取對稱中兼以園林的布局手法。承光殿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為敬躋堂,組成了城台的中軸線。兩側對稱排列,有古籟堂、余清齋東廡和西廡等。朵雲亭、鏡瀾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黃瓦紅牆。古建群間,遍植了數十株蒼松翠柏。

承光殿是團城的主要建築,元代稱儀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稱承光殿。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頂。四面各推出單檐卷棚式抱廈一間,建築結構別致精巧,是北京宮殿中少見的形式 。承光殿中間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各推出抱廈一間,整個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抱廈為單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黃琉璃瓦綠剪邊瓦頂,飛檐翹角。上檐重昂七斗,下檐及抱廈重昂五斗。殿內施大點金旋子彩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