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關店68家,味千拉麵正在被「拋棄」?日式快餐大敗退……

職業餐飲網 發佈 2022-10-31T22:36:14.634599+00:00

味千作為「拉麵第一股」,巔峰時期股價最高曾達到16.47港元,之後狂跌11年,如今跌到了只有0.62港元,大跌96%,只剩了個零頭。

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快餐上市是座圍城。


圍城外,老鄉雞、楊國福等中式快餐為了上市爭得熱火朝天;


圍城裡,已經上市15年的日式快餐味千拉麵卻正在被資本市場「拋棄」。


味千作為「拉麵第一股」,巔峰時期股價最高曾達到16.47港元,之後狂跌11年,如今跌到了只有0.62港元,大跌96%,只剩了個零頭。


和股價一樣慘澹的是業績,味千今年上半年僅半年就關店68家,淨虧損1.07億元,同店銷售率已經連跌五季度。


味千走下神壇的背後,折射出整個日式快餐的衰落與困境,更是企業變革與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之間的艱難博弈……


半年關店68家,

「拉麵第一股」正在被拋棄……

2007年3月,味千拉麵在港上市,潘慰身家也達到了35億元,居胡潤餐飲富豪榜首富,還獲得「拉麵女王」的稱號。


但現在,味千的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了,不僅業績連連下滑,在資本市場也備受冷落。


1、股價暴跌96%,從資本「寵兒」變成了「棄兒」


當下,但凡有點名氣的連鎖餐企都對上市躍躍欲試。


但上市了就可以躺平了麼?


味千拉麵作為最早資本化的餐企之一,曾經也是資本的寵兒,當下卻面臨著被資本拋棄的窘境。


一方面,股價和市值大跌96%,狂跌11年。

味千在2011年7月最高峰時,股價達到了16.47港元,市值高達170億港元,之後就一路狂跌。


截止10月27日收盤,其股價是0.62港元,市值只有6.77億港元,距離最高點跌了96%。





另一方面,失去了流動性。


股價一直跌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每天基本都沒有交易量了。


10月27日,味千的成交額7960港元,而海底撈、九毛九們都最少都是上億,再不濟的全聚德也都有兩千多萬。


不到一萬的交易量,意味著味千在股市徹底失去了流動性,資本都不再關注它了。



2、上半年虧了1.07億元,同店銷售連跌五季度


在業績上,也同樣不容樂觀。


據其2022年半年報,味千今年上半年的營收為6.77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0.13億元下降約33.1%;公司出現淨虧損1.07億元,2021年同期淨利潤為4965.8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而從2016年到2021年,味千拉麵的盈利金額分別為6.65億元、-4.87億元、5.51億元、1.56億元、-7786.8萬元、2094萬元,直至今年上半年就虧損了1.07億,總體上是下降的趨勢。


味千的同店銷售率也一路大跌。


2021年第三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味千拉麵同店銷售率連跌五個季度,分別-9.3%、-14.7%、-19%、-28.7%和-11.1%。


在門店數量上,僅今年上半年就關店了68家。


宏觀看,從2016到2021年,味千拉麵的門店數量分別是650家、704家、766家、799家、722家、737家,而據2022年半年報,如今門店數量已經減少到669家。


味千走下「神壇」,

日式快餐賽道大洗牌!

味千的沒落只是縮影。


不久前,日本吉野家旗下拉麵品牌「花丸烏龍麵」宣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另一知名品牌丸龜制面也在內地進行了全面閉店。


關門閉店、客流下滑、營收下降、撤出市場……日式拉麵敗局的背後是日式快餐在國內市場大變動的寫照。


從曾經的明星連鎖日式快餐到如今走下神壇,味千們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生存艱難。


1、「骨湯門」醜聞後招牌被「砸」,從此一蹶不振


不要忽視食品安全對一個企業的打擊!


味千的沒落就始於2011年的「骨湯門」醜聞。


當時,有媒體曝光味千的拉麵湯底為濃縮液勾兌而成,非廣告宣傳的當場熬製,輿論海嘯下,味千在官網承認虛假宣傳而致歉。


這對以「大骨熬湯」為賣點的味千是致命一擊,相當於自砸招牌,不僅信譽受損至今未恢復,味千港股也因此事件而嚴重受挫,從 「骨湯門」爆出到恢復交易的三周多時間裡,味千市值蒸發近 79 億元,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此後,味千還一再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犯錯,頻頻試探消費者的底線。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反饋在味千拉麵吃出了異物、食品飲料發霉的,有投訴服務質量差的,有懷疑外賣被打開過的,味千的處理速度和態度都不盡人意。


雪上加霜的是,味千拉麵還屢次出現了投資失利。


2015年,味千拉麵出資7000萬美元投資了百度外賣業務;同年,還投資了內地雞蛋供應商江蘇鴻軒生態農業(下稱「鴻軒」)。


結果兩年後,定位高端人群的百度外賣最終以被收購告終,原始估值為20億美元,最終卻只賣了5億美元,味千2017年以虧損收官,虧損了9億元;2020年,「鴻軒」確認減值虧損,又大幅拖累了其2020年度的業績。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內憂,「龜速」的菜品創新、居高不下的客單價、一成不變的裝修風格與消費體驗……味千品牌老化跟不上潮流,幾乎沒有任何「出圈」的話題了。


2、市場「變天」了,跟不上時代,難敵新中式麵館


1996年,國內的日式快餐品牌寥寥無幾,潘慰將日式拉麵引入,在香港銅鑼灣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次年進入內地。


那時,消費者普遍對外國來華的餐還持有 「濾鏡」,就如同麥肯剛來中國一樣,有年輕人甚至在肯德基舉辦婚禮。


味千趕上了同樣的窗口紅利,它日式的門店裝潢、店員的日式裝扮在當時是別具一格,再加上宣稱 " 一碗湯的鈣質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類的數十倍」 ,更是讓顧客覺得貴也值了。



但20多年過去了,中國市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這兩年,資本助推新中式麵館「遍地開花」,湧現了一批麵食品牌,不完全統計,僅僅2021年,馬記永、張拉拉、陳香貴、遇見小面、五爺拌麵、拉麵說、瓷面江湖、勁面堂等超10家線上、線下麵食品牌完成約13輪融資總額超14.4億元。


其中,和府撈麵直接對標味千,主打「書房裡的中華撈麵」,人均客單價約45元,2020年在疫情之下逆勢開店76家,到2021年時門店數突破400家,去年7月拿到的8億元E輪融資刷新了麵食賽道的融資紀錄。



這些新中式麵館,普遍客單價在30~50元,並且無論從裝修體驗上,還是菜品的豐富度和創新力上,各個方面都更勝日式拉麵一籌。


另一方面,疫情之後,預製菜的興起也擠占了味千的發展空間。有消費者直言:「反正都是勾兌的,不如買半成品拿回去自己煮,還便宜 」。


味千的核心優勢和地位早已經喪失,完全拼不過新勢力。


3、日式快餐品牌大敗退,接二連三撤出中國市場


事實上,衰弱的日式快餐不僅僅味千一家,吉野家、丸龜制面等品牌也在不同程度地式微。


不久前,日本餐飲連鎖品牌吉野家旗下拉麵品牌花丸烏龍麵宣布,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目前在內地僅剩美羅城一家門店。


而據吉野家官網顯示,花丸烏龍麵於2000年在日本成立,主打贊岐烏龍麵、關東煮、天婦羅、炸雞以及日式咖喱飯等。於2011年進入中國,首店開在上海美羅城商場,在上海試營業期間約有20萬消費者光顧,十分火爆。2018年,其在中國門店數曾增至37家。



另一日式拉麵品牌——丸龜制面,也於近期在內地進行了全面閉店。窄門餐飲數據顯示,目前丸龜制面僅有4家門店營業,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蘇。據悉,丸龜制面的中國內地門店數曾在2020年達到最高,為45家。


無獨有偶,博多一幸舍、神田川拉麵都出現了閉店情況。


還有知名日式快餐品牌吉野家的上海分公司,2022年上半年,雖然實現了營收863.57萬元,但淨利潤虧損534.94萬元,負債為2281.56萬元。



虧損、關店、撤場……日式快餐大敗退,究其原因,離不開時代的大背景。


在上個世紀,日本文化的流行帶動著日餐席捲中國,日系餐飲的新鮮感加上當時還是少數的中央廚房式生產方式,十幾秒的出餐速度,讓味千們嘗到了時代紅利的甜頭。


但隨著日本文化勢能的下滑、中國國潮文化的流行,日式快餐的新鮮感褪去,「神秘面紗」也隨之被撕開:產品形式單一、口味同質,價格卻比一般快餐要高……這成功將不少消費者勸退,轉而投向新中式麵館的懷抱。


日式快餐們就不得不收縮退場。


職業餐飲網小結:


曾經,以味千拉麵為代表的日式快餐們趕上了時代的窗口機遇期,風光無限。


如今,中國快餐品牌在強勢崛起,無論是產品、消費體驗、性價比上都更勝一籌。


而失去了新鮮感加持的日式快餐還在原地踏步,創新升級、疊代速度以及質量都無法跟上消費者的需求。


當整個消費的疲勞產生了之後,日式快餐的危機迎面而來也就不足為奇。


興衰成敗,時也命也,日式快餐在國內的掘金之路,還能走多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