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家有話說 | 小麥育種中的幾點體會

小麥研究者 發佈 2022-11-11T00:06:23.359261+00:00

各位老師好!我是5號「麥進新時代」小組的周素英,組長是宿振起老師,組員有朱偉老師、劉東濤老師、趙岩濤老師、楊芳老師、歐陽娟老師、劉耀南老師、馬新義老師、毛新國老師、樊小莉老師。很榮幸加入「一麥眾承」微信群,特別感謝陳紅敏老師為我們搭建了這個群,使我有機會遇到這麼多良師益友。

各位老師好!我是5號「麥進新時代」小組的周素英,組長是宿振起老師,組員有朱偉老師、劉東濤老師、趙岩濤老師、楊芳老師、歐陽娟老師、劉耀南老師、馬新義老師、毛新國老師、樊小莉老師。很榮幸加入「一麥眾承」微信群,特別感謝陳紅敏老師為我們搭建了這個群,使我有機會遇到這麼多良師益友。我來自安徽濉溪縣農業科研站,是最基層的單位,主要承擔國家及安徽省的主要農作物中間試驗,同時依託自身優勢進行小麥新品種選育,近年來選育出「濉1216」、「濉1309」、「濉1615」等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推廣。雖然選育出幾個品種,感覺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沒有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各位老師面前說育種知識的確是班門弄斧。既然來值日總得說點什麼,下面就審定的幾個品種介紹給大家和育種過程中的幾點做法與各位老師分享,不對的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

1、濉1216(晥麥2016034、國審麥20180036)

品種來源:泛麥5號//泛麥5號/煙1604

幼苗匍匐,長勢壯,抗寒性較好。分櫱力強,成穗率較高。春季生長發育穩健,兩極分化稍慢。株型半鬆散,莖稈蠟粉重,莖稈較粗、彈性一般,抗倒伏能力較好。旗葉稍寬、斜挺。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粉質、飽滿度較好。2013-2014、2014-2015兩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88.6厘米,與對照品種相當。畝穗數為43.1萬、穗粒數35.3粒、千粒重44.7克。全生育期227天左右,與對照品種(皖麥52)相當。

抗性表現:經安徽省主要農作物品種抗病性研究與鑑定中心(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接種抗性鑑定,2013-2014年度中抗白粉病(3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30)、中感紋枯病(病指38);2014-2015年度中抗白粉病(3級),中抗赤霉病(嚴重度2.80),感紋枯病(病指50)。

品質表現: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3-2014年度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1克/升,粗蛋白(干基)14.31%,濕麵筋30.1%,麵團穩定時間4.6分鐘,吸水率52.9%,硬度指數51.8;2014-2015年度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13克/升,粗蛋白(干基)14.09%,濕麵筋28.3%,麵團穩定時間8.9分鐘,吸水率51.6%,硬度指數47.9。

產量表現: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3-2014年度區域試驗畝產620.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0.38%(極顯著);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58.4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8.21%(極顯著)。2015-2016年度生產試驗畝產544.2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7.97%。

2、濉1309(皖審麥2017003、國審麥20210143)

品種來源:周麥22/菸農19

特徵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3天,較對照皖麥52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長勢較壯。春季生長發育穩健,兩極分化較快。分櫱力較強,成穗率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莖稈臘粉重。旗葉斜舉,上擰,稍干尖,穗層厚,熟相較佳。長芒、白殼、白粒、穗長方型。2015/2016年畝穗數平均為46/41萬,穗粒數32/34粒,千粒重41/40克。2015年/2016年兩年抗病性接種鑑定結果:中抗赤霉病(嚴重度3/3.0);高抗/中抗白粉病(病級1級/3級);中感/感紋枯病(病指22/50)。2015年/2016年兩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22/804g/L,粗蛋白(干基)13.93/13.67%,濕麵筋(以14%水分計)30.0/28.8%,吸水量57.0/53.2mL/100g,穩定時間8.0/7.1min。

產量表現:2014-2015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45.4公斤,較對照皖麥52增產8.60%,極顯著。8點匯總,全部增產。2015-2016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3.7公斤,較對照皖麥52增產6.74%,極顯著。8點匯總,8點增產。2016-2017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9.6公斤,比對照皖麥52增產6.35%。7點匯總,全部增產。

黃淮南片新世紀聯合體試驗:2017-2018年,23點匯總,平均畝產467.24公斤,較對照周麥18增產6.29%,居B組12個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極顯著。

2018-2019年,23點匯總,平均畝產594.9公斤,較對照周麥18增產7.0%,居B組14個參試品種第2位,增產極顯著。

兩年平均畝產531.1公斤,比對照周麥18增產6.65%,增產極顯著,居參試品種第一位。

2019-2020年度生產試驗,21點匯總,平均畝產560.1公斤,比對照周麥18增產5.62 %,居B組6個參試品種第1位。

3、濉1615(國審麥20210142)

品種來源:淮麥22//周麥18/菸農19

特徵特性:半冬性中早熟品系,全生育期222.4天,較對照周麥18早熟0.7天。幼苗半匍匐,長勢旺,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較好,分櫱力強,成穗率較高,起身拔節遲,兩極分化慢。株高75.7cm(2018年、2019年區試,2020年生試平均株高72.1cm、75.4cm、79.6cm),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倒伏程度≤3,或倒伏面積≤40%的試點率為2018年為95.7%,2019年為100%,2020年為100%。株型緊湊,穗層整齊,旗葉上沖,熟相中等。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灌漿速度快,籽粒飽滿均勻,外觀商品性好。2018年、2019年區試、2020年生試平均畝成穗數36.6萬、40.1萬、38.8萬,穗粒數35.5粒、38.0粒、37.2粒,千粒重40.9克、43.6克、46.6克。經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鑑定,2018年、2019年結果:條銹病:近免疫/慢,葉銹病:高抗/免疫,白粉病:高感/高感,赤霉病:高感/高感,紋枯病:中感/中感。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2018年、2019年品質檢測結果:容重769g/L、784g/L,蛋白質(干基)15.24%、14.6%,濕麵筋(14%濕基)38.8%、34%,吸水量 (14%濕基)61mL/100g、55mL/100g,穩定時間2.1min、2.7min。

產量表現:2017-2018年,23點匯總,平均畝產463.9公斤,較對照周麥18增產4.17%,居A組12個參試品種第3位,增產顯著,增產點率87.0%,增產2%以上試點率65.2%。2018-2019年,23點匯總,平均畝產583.2公斤,較對照周麥18增產5.74%,居A組14個參試品種第1位,增產顯著,增產點率100%,增產2%以上試點率91.3%。兩年平均畝產523.6公斤,比對照周麥18增產4.96%,增產點率93.5%,增產2%以上試點率78.3%。2019-2020年度生產試驗,21點匯總,平均畝產565.2 公斤,比對照周麥18增產5.28 %,居5個參試品種第2位,增產點率95.2%。

二、育種的方法

安徽淮北冬季寒冷,春季倒春寒頻繁發生,小麥抽穗揚花期易遇陰雨,赤霉病時有發生,小麥生育後期易遇狂風暴雨極端天氣,大面積發生倒伏,針對氣候條件確定育種目標,選育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強、綜合抗病性好、特別是抗赤霉病能力好,豐產穩產品種。

1、組配材料母本多採用抗寒性好,抗病性強的材料,組配方式有單交、有復交。

2、F1點播一行,全部混合收穫,F2、F3進行單穗選擇、混合脫粒,這樣能入選較多的類型。

3、F4分單穗播種成穗行,根據表現,選中的穗行下年進行早代鑑定。

4、F5鑑定材料收穫前,在田間進行綜合評判,入選品系進行單穗選擇,結合收穫後的實際產量,進行下一年度的試驗。

5、在抗寒性的選擇上,由於我區冬季凍害和春季凍害均發生較重,材料較好取捨。

6、赤霉病基本上是自然淘汰,由於赤霉病發生頻發,一個組合從組配到穩定的10年中,有幾次選擇的機會。

7、安徽近年來葉銹病較重發生,條銹病偶爾發生,根據田間自然表現選擇。

8、安徽淮北以砂漿黑土為主,白粉病較輕發生,一般進行接種鑑定選擇。以上是育種工作中的做法。

作者簡介:周素英推廣研究員,安徽省小麥品種審定委員,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淮北試驗站站長,常年致力於小麥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選育出小麥新品種濉1216、濉1309、濉1615先後通過安徽省和國家審定推廣。獲全國糧食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職工先進個人、安徽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淮北市五一勞動獎章、淮北高質量轉型發展先進個人、淮北市農業高端人才等榮譽稱號。

關鍵字:

【天阿!我的頭髮明顯變多了】我以前才不敢這樣綁頭髮...

2021-10-04T06:18:18.760114+00:00

我從小髮量就偏少,尤其是額頭側邊,所以我很不愛綁頭髮,因為看起來會超級無敵空!明明我才28歲,為什麼可以這樣稀少(大概是天生的

FB上有不少網友都講【乳鐵蛋白洗髮乳】很值得使用,尤其是在「養髮和防落髮」的部分,所以我透過網路買了1瓶使用看看

洗完的當下發現,我髮尾最容易打結的部分變順了,大概4星期,額頭比較空的地方生了「幼毛」讓我更期待自己持續使用的結果!

還有本來只要一梳頭,頭髮一定掉滿地... 現在整個「堅固」很多哈哈 

隨便亂抓亂甩,都不會再那麼容易掉,後來就真的濃密了很多,特別是最近看了以前的照片,完完全全感受到超大的落差...

而且頭髮不容易出油 

 

有時比較偷懶,2天才會洗1次... 結果隔天居然也沒什麼油耶,所以不會很扁

我現在也慢慢敢把馬尾放進自己的造型之一了,所以真心認為,不管幾歲都一樣需要照顧,才可以養出有堅固的頭髮,用好的洗髮乳還是很重要的哦

 

商品資訊

 

━━ \專為虛弱髮設計/ ━━

無藥性配方X市面最高含量

《Magicom乳鐵蛋白專業養護洗髮乳》

✔不含矽靈、皂鹼  ✔全家適用

✔天然潔淨成分  ✔敏弱OK 

「乳鐵蛋白」就是戰勝弱髪的關鍵,

  我們要重新定義你的頭皮! 

https://www.cashin.tw/product/00000000003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