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一生只畫了一幅畫,卻火一千年

中華網文化 發佈 2022-11-13T14:36:15.095567+00:00

公元1113年,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親自接見了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少年劍眉,星目,炯炯的眸子裡閃爍著青春的光輝和色彩。望著少年,宋徽宗回憶起年少的光陰,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春日,他獨自在庭院中欣賞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感嘆生命的勃發和韌勁。他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公元1113年,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親自接見了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少年劍眉,星目,炯炯的眸子裡閃爍著青春的光輝和色彩。

望著少年,宋徽宗回憶起年少的光陰,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春日,他獨自在庭院中欣賞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感嘆生命的勃發和韌勁。

他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少年初次面君,難免心有忐忑,惴惴答道:「王希孟。」

宋徽宗又問道:「可有成品畫作嗎?」王希孟從懷中掏出一幅畫作,太監接過畫作,遞到徽宗皇帝面前。

徽宗皇帝在治國理政方面一塌糊塗,對藝術卻有著異乎尋常的領悟力,少年的筆力尚且稚嫩,然而,稚嫩中顯示出逼人的才氣,若遇名師指點,不加數日,便可一日千里。

王希孟屏氣凝神,他不知道這是個人命運中至關重要的時刻,因為這個時刻,他的名字將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永恆地懸掛在中華民族的藝術長廊。

宋徽宗以一個伯樂的胸懷試探地問道:「你可願意拜我為師?」王希孟的頭快速地上下搖動。

01進入宣和畫院

因為受到皇帝的賞識,王希孟得以進入了宣和畫院。宣和畫院在北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凡是能進入此間的人物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縱然王希孟具備天才之英姿,躋身其中也不免矮眾人一頭,但是他沒有選擇自怨自艾,而是潛心修煉畫法。

以前貧窮的日子裡,他只能忍飢挨餓,手持樹枝在鬆軟的地圖上作畫,綠葉,紅花,流水皆可作為畫面上的點綴,可是那樣的畫作連一陣風都抵擋不住。

他渴望留下一幅名垂青史的畫作,後人可以在畫作的落款處看到王希孟三個字,縱然那些人不認識自己,也會在看完畫作後露出驚嘆的疑問:王希孟,何許人也?

一旦有了美好的前景可以追尋,人的精神內核便會如日光般熾熱。王希孟日夜鑽研宋以前的繪畫技巧,他尤其喜歡唐人的青綠畫法。

也不上出於何種原因,每次看到這兩種顏色,他會不自覺地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那些山水如同復活般在他的心間翻騰,似乎在呼喚著什麼。

起初他會抑制這種強烈的情感,畢竟自己的技術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是隨著時光的推移,這種情感非但沒有減退,反而愈加地狂熱。

終於在一個冬日的深夜,他展開了皇帝師傅賜予自己的絹紙,拿起毛筆沾上心儀的青綠,開始盡情地潑灑。

絹紙寬近55厘米,長近12米。這幅圖畫做完後需要面呈聖上閱覽,當作在宣和畫院的學習成果,一旦皇帝不喜歡,他將因此而備受冷落,因而至關重要。

換做旁人,在落筆前一定會猶豫再三,但他沒有猶豫。而是被一種如火山爆發般的情感所牽引著一路潑灑,故鄉的山水順著奇經八脈涌到筆端。

他從來沒有這樣酣暢淋漓的體驗,那感覺如同洞房花燭夜,將心愛的女孩一把攬入懷中;

又如同順著某朵巨大的海浪直接登上雲端;又好比初次牽起女孩子的手,滿心地讚嘆著不可思議。

又或者是幾者之間的雜糅,他無法向旁人訴說自己的感覺,只是一味地揮灑青綠,吃飯時,隨便塞幾口吃得入腹,衣服也懶得脫下換洗,頭髮任由其蓬亂不堪。

畫院的同學和老師都以為這個少年學畫學到癲狂了,但礙於他的身份——皇帝宋徽宗的關門弟子,又不敢當面說些什麼。

02千里江山圖橫空出世

很快消息傳到了宋徽宗的耳朵,一些熟讀儒家經典的官員以為皇帝會將這位少年逐出畫院,卻不想皇帝露出了如夏花般絢爛的笑容。

群臣不解,宋徽宗也沒有解釋。

有些交流只能在藝術家之間進行,旁人無法理解。宋徽宗也曾經有過那種狀態,他相信不久後自己會看到一幅驚艷世俗的畫卷,他滿心期待著......

一幅藝術品的出現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同時助力,幸哉王希孟,遇到了宋徽宗,使得他得以在寬鬆的環境下盡情創作。

此刻的王希孟已然忘記了白日和夜晚,他的靈魂暢遊在故鄉的山上水水間,一草一木,一人一石,紛紛展現出各自本該具備的情態。

近十二米長的畫作被一座座暈染著青綠的山取代,一條條奔涌的青綠河流取代......

終於,畫卷完成了,王希孟放下畫筆,望了一眼窗外,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懸夜空,時間在此刻變成了沒有意義的存在,似乎只是在一低頭間,他便還原了心中的山水。

次日,少年王希孟恢復了往日的形狀,乾淨,瀟灑。宋徽宗再次接過了太監遞來的畫作,這一次,他的手明顯在發顫。

隔著千年的距離,我們無法揣測宋徽宗的內心所想,但是我們可以肯定,那一刻,他也害怕,害怕王希孟帶來的畫作與自己內心的期待不符。

隨著畫作的緩緩展開,他的害怕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驚嘆,是訝異,是羨慕,是佩服。

很久很久以後,他才從畫作中緩緩抬起頭,悠悠地問道:「畫作可有名字?」

王希孟不慌不忙地答道:「千里江山圖。」

宋徽宗點點頭,自言自語地說道:「咫尺有千里之趣,好!好!好!」

連續三個好字,足以說明宋徽宗對此畫作的喜愛,他看著眼前的少年,心裡想著,以後他可能會畫出更加驚世駭俗的作品。

不想天意難測,王希孟在完成《千里江山圖》不久,他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間,時年十八歲。

天妒青年,世人奈何。千載之後的2022年,中華民族的後人從畫作中尋到靈感,用曼妙的舞姿編織了一曲《只此青綠》,和千年前的少年展開了一場心有靈犀的對話。

靜止的山水在舞蹈演員的四肢間復活,宛若無數個不眠的深夜,王希孟筆端湧出的靈感,若是少年地下有知,想必可以含笑九泉矣。a

關鍵字: